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解析如果僅用“絲路基金”開道,是否就能擺平一切?

解析如果僅用“絲路基金”開道,是否就能擺平一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僅用“絲路基金”開道是否就能擺平一切?答案是否定的。

無論是廣義上的西域,還是狹義上的西域,從玉門關、陽關以西的諸民族,與漢朝的關係,最初不過是貪漢財物。這在張騫出使烏孫時可見一斑,烏孫王在面對琳琅滿目的漢朝奢侈品時,竟然對張騫行了拜見單于一般的禮節。“因漢絕遠”,所以西域各國怕匈奴多於怕漢朝,甚至搶掠、攻殺漢使。漢使的隊伍,實際上是官方商團,除政府官員外,還有企業家、賜物、財貨,掠殺漢使竟成了絲路小國發財致富的最佳途徑。而匈奴在西域設有“僮僕都尉”,徵收稅負,徵發兵源,小國稍有忤逆,隨即大兵相向。

解析如果僅用“絲路基金”開道,是否就能擺平一切?

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先行的路子走不通了,還要亮劍,彰顯軍事存在。還是剛纔提到的大宛國,有寶馬,就是汗血寶馬。漢武帝很想要,一方面,滿足下自己的奢侈品收藏欲;一方面,要通過這種馬改善馬種。漢馬和秦馬類似,都是河曲馬。這是一種挽馬,多做力用,說白了是力畜,適合幹農活兒。漢跟匈奴作戰,河曲馬不如蒙古馬,因此在漠北決戰後,漢亦無力進行大規模的追殲。傳說中的汗血寶馬,能日行千里,無疑是那個年代最重要的國防利器。

漢使帶着商團去了。除了絲路基金一千金,還有國禮:一匹金馬。請貴國與漢通商,很有誠意吧?結果大宛稀罕漢朝財物,其結果是,漢使被殺,財務被搶,漢朝作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起者,權威收到了嚴重考驗。

強漢出手。漢武帝派李廣利爲貳師將軍,率“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攻伐大宛。李廣利遇到了一個問題:沿途各國堅壁清野,拒絕補給漢軍。除非攻城,攻下才有糧秣。這樣一路消耗,到鬱成時只有幾千人,被當地人殺敗而還。漢朝第一次伐大宛,就這樣失敗了。

很多人認爲因李廣利是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無領兵才能。但筆者認爲,這次失敗主要還是因爲漢朝輕敵了。第一,有人告訴朝廷,西域兵弱,三千漢兵一路殺將過去,就能盡數降伏。第二,屬國騎,大抵是羌胡降兵,作戰意志不如漢朝正規軍。第三,充軍的郡國惡少年,或許武藝高強,性格強橫,但缺乏必要的軍事訓練,兵將之間也熟悉不夠。第四,倉促出兵,沒有預備隊。

這場失敗徹底激怒了漢朝。如果不給大宛一點顏色看看,之前的漠南、河西、漠北三次會戰的戰果也將覆水東流!所以第二次伐大宛,漢武帝使出了壓箱底的資本:“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同時,在酒泉駐紮了18萬預備隊,大兵壓境,西域震動!

解析如果僅用“絲路基金”開道,是否就能擺平一切? 第2張

這次兵帶的多,沿途小國沒有做出堅壁清野的姿態。到了大宛城下,攻城甚急,大宛人殺了他們的王,開城投降。漢朝得到了汗血寶馬。

筆者的家鄉武威,是東漢文物“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按畜牧專家的說法,這馬就融合了大宛馬、河曲馬、蒙古馬的優秀之處,遂有後來的“涼州大馬,橫行天下”之說。看來馬種改良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漢朝伐大宛,是一次典型的“武力開埠+國際威懾”。在此之後,西域各國才真正認識到漢朝的強大,並從與漢朝的互使往來中,獲得了大量經濟紅利。在漢與匈奴之間的選擇中,大部分西域國家會選擇漢。這是漢與匈奴爭奪西域過程中,第一次重大勝利。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