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野史趣聞:北宋男人爲何愛戴花?

野史趣聞:北宋男人爲何愛戴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一個大男人頭上戴着鮮花招搖過市,大家見了也許會捧腹大笑。然而在北宋時期,我們的祖先卻樂此不疲。看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梁山好漢可謂“花團錦簇”——病關索楊雄本是看押犯人的牢頭,卻在鬢邊時常插着芙蓉花;常年打漁爲生的阮小五,襄着破頭巾也不忘插上石榴花,毫無羞愧之色……雖是小說,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男人戴花這一奇特的社會現象。

野史趣聞:北宋男人爲何愛戴花?

網絡配圖

宋人爲何如此熱愛戴花呢?這還得從北宋建國時說起。 祕密遺訓開啓戴花之風 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對武將深感不安,怕他們效仿自己,因此來了個“杯酒釋兵權”,初步定下了以文治國的方針。他還在宮廷密室內的一塊石碑上刻下訓示,每當新帝即位時,一個祕密儀式便是恭讀遺訓。密室只有皇帝可以進入,其他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遺訓”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後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皇宮遭到蹂躪,這塊石碑才被發現。

宋太祖留給子孫的遺訓是什麼呢?據史料記載,全文只有兩句誓言: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試想一下,一位君王在爲自己安排後事時,竟留下這麼兩句“傳家寶”,可見他有特殊用意。或許他認爲,文人再怎麼胡說八道,也不會揭竿而起,對國家和朝廷的危害遠不如武將大。無論如何,這個遺訓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文人揚眉吐氣,翻身作主。這就導致了宋人爭做文人,並熱衷於享受生活,崇尚文學藝術,風雅至極。而說到文雅,頗具風情的戴花便應運而生了。

當然,戴花能如此盛行還得歸功於趙匡胤的那些孝順子孫。他們不僅鼓勵戴花,而且以身作則,以顯大宋朝的文雅之風。史載,宋徽宗每次出遊回宮,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馬”,從駕的臣僚儀衛,也都賜花配戴。不僅如此,他還制定一些規則:賜給隨身的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有了天子的親歷親爲,百姓的參與度自然高居不下。

野史趣聞:北宋男人爲何愛戴花? 第2張

網絡配圖

到宋真宗時期,男人戴花已由一種普通的習俗提升到國家禮儀制度上了。

戴花對北宋影響深遠 風靡北宋的男人戴花習俗,直接導致了北宋文士鼎盛的風氣,造就了北宋王朝的百業興盛、經濟文化繁榮的局面。

在文化方面,北宋涌現了許多着名的詩人、詞人、書畫家和科學家,宋詞與唐詩並肩成爲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大高峯,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米芾等等都是新文化風氣的開創者。不僅名人名家如星漢燦爛,就連宋徽宗趙佶本人也是書畫大家。

在科學方面,縱觀宋朝三百餘年的歷史,中國人爲之自豪的“四大發明”中有三項是宋朝人的智慧成果:火藥、活字印刷術和指南針。還有今天被廣泛應用的宋體字,也是宋朝的文化產物。所以,着名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文化歷千年之演變,造極於趙宋之世。”

野史趣聞:北宋男人爲何愛戴花? 第3張

網絡配圖

不過,北宋統治者的重文輕武,雖然有助於推崇儒雅之風,促進文化繁榮,但在邊患不斷、北方少數民族對中原虎視眈眈的年代,則使天下文武失衡,將一大批武將出身者排擠出朝廷高層。據史料記載,從宋真宗以後,武將在樞密院任職的比例不斷下降,不知兵略的文臣漸漸主掌最高軍事決策。因此,每遇戰事,朝中便無人可用,不說能征善戰的猛將,就連河北禁軍與京師禁軍這兩股重要力量也在久疏操練中荒廢殆盡。

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至公元1127年4月(靖康二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而令金人驚歎的是,那些國家倚重的王公大臣家的庭院內種滿了綺麗的鮮花,有牡丹、芍藥、月季等各個品種……這些鮮花雖然映襯了北宋的繁榮,卻也阻塞了王朝的血管,使整個王朝空有一個狂歡的皮囊,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當北方的鐵蹄踏足中原,北宋這個富態的身體便轟然倒下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