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趣談:爲什麼清朝皇帝和官員都戴佛珠?

趣談:爲什麼清朝皇帝和官員都戴佛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除了清朝皇帝沒有哪朝皇帝戴佛珠的。

佛教傳入中土,發展至隋唐才進入繁榮期,佛珠也開始被大量用於中土佛教中。

基於因地取材的需要,製作佛珠的菩提子被香木、硬皮樹的樹籽所取代。按照制式,佛珠通常可分爲持珠、佩珠、掛珠三類。

趣談:爲什麼清朝皇帝和官員都戴佛珠?

網絡配圖

持珠,就是佛教徒手中持唸的佛珠。這種珠串在文玩圈中俗稱手持,其珠數爲18-54顆不等,常配有雍容大氣的墜飾和流蘇;佩珠,即戴在手腕上的佛珠,也就是上面我們說後來發展成手串的念珠。

佩珠在文玩界俗稱手串,珠數以18顆子珠最爲常見。掛珠,即掛在脖子上的佛珠,通常由108顆子珠穿成,並配以佛頭、隔珠、弟子珠。

根據史料記載可知,清代的朝珠源於藏傳佛教的佛珠。

早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清朝政府就已經開始奉行支持藏傳佛教的政策,並經常把佛珠賞賜給屬下,各級官吏將領也把佛珠當做禮品進貢。後來作爲清廷冠服佩飾標準的朝珠,其樣式就脫胎於藏傳佛珠。

隨着滿清入關後國家輿服制度的不斷完善,宮廷創制了森嚴的着裝等級制度,它逐漸被賦予禮樂教化的功能,而朝珠也逐漸成爲宮廷冠服佩飾的定製。

清代朝珠由身子、結珠、佛頭、背雲、紀念、大墜、墜角七部分組成,周長大約在130-170釐米之間。身子由108顆珠子組成,意寓12月、24節氣、72候爲一年的說法,總數定爲108。還有一種說法,即佛教認爲人生有108種煩惱,舊時佛寺每日朝暮各撞鐘108下,稱爲“醒百八煩惱”。

清代皇帝以及后妃、在朝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其命婦還有侍衛等,均可佩掛朝珠。場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顏色的衣服,也要佩戴不同顏色的朝珠。

趣談:爲什麼清朝皇帝和官員都戴佛珠?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串數珠以一百零八顆褐色沉香木珠和四顆紅色珊瑚珠精製而成,沉香色澤呈亮褐色,打磨光滑,每顆沉香木珠周身都雕刻團壽紋,每二十七顆沉香木珠之間穿入一顆紅色珊瑚珠,共有分珠四顆。

四顆分珠珠身亦透雕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精細華美,做工之精巧令人稱讚。“佛頭”、“佛塔”亦以紅色珊瑚珠製成,透雕團壽紋,“佛頭”下飾有盤長結雙墜流蘇,整串數珠以沉香木珠、紅色珊瑚珠相配而成,素樸靜雅中隱着華貴的氣息。

這串東珠朝珠長140釐米,主體由108顆圓潤晶瑩的東珠組成,間以深紅緻密的上等紅珊瑚佛頭四枚,每一佛頭兩側各附青金石伴珠一枚。

頂端佛頭下連繫綴東珠綠松石佛頭塔,塔下以明黃色絛帶穿系橢圓形金累絲嵌青金石背雲,背雲上下各有綴東珠及紅珊瑚製蝙蝠形結1個,背雲尾端垂綴東珠和金累絲託紅寶石墜角。三串記念由綠松石組成,每串10粒,尾端垂綴東珠及金累絲託紅寶石墜角。

朝珠是清朝皇帝和官員着禮服(朝服、衰服)、吉服(龍袍) 和常服時佩戴的一種裝飾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是顯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朝珠的主體自108顆珠貫穿而成,材質多種多樣,有珠石、木質和角牙質等,多爲貴重材料.

以108顆蜜蠟珠精製而成,蜜蠟色澤亮麗、珠圓色潤,打磨光滑,品相完好,每27顆蜜蠟珠之間穿入一顆綠松石珠,分珠共有4顆。

趣談:爲什麼清朝皇帝和官員都戴佛珠? 第3張

網絡配圖

四顆分珠珠身鏤刻團壽紋,紋理細膩清晰,極爲華美,做工之精巧堪稱經典。此數珠上方兩顆結珠呈葫蘆形,是數珠的佛頭和佛塔,復飾以紅珊瑚背雲。能以整套數珠全美流傳至今,彌足珍貴。

碧璽取材顏色極品,乃碧璽中最尊貴之雙桃紅,粉豔濃郁。翡翠隔珠、佛頭,配有盤長紋翡翠牌及墜角,大粒珍珠及珊瑚、珍珠米珠爲飾。

此串取材精美,通身色澤濃豔,璀璨奪目。明豔動人,琢磨油潤,配色富麗不失典雅,造型細膩而無損大氣,乃萬中挑一之珍品。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