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美軍飛行員自訴:向日本投原子彈不後悔

美軍飛行員自訴:向日本投原子彈不後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月28日,美國老兵西奧多·範·柯克(Therodore Van Kirk)在美國佐治亞州的園泉老年社區(Park Springs Retirement Community)無疾而終,年93歲。他是二戰時執行“廣島投彈任務”轟炸機上的最後一名離世的機組成員。“小男孩”和之後投向長崎的另一顆原子彈“胖子”使日本兩座城市化爲廢墟,日本舉國震驚,在9天后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時柯克只有24歲,他知道自己即將執行的任務會導致一座城市的毀滅。儘管“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晚年懺悔“雙手沾滿了鮮血”,但柯克至死不悔。2005年,二戰勝利60週年紀念時,他與其餘兩名尚在人世的機組成員發表共同聲明,稱如果有機會再次選擇,依然會選擇執行任務。

美軍飛行員自訴:向日本投原子彈不後悔

網絡配圖

改變歷史的509混合大隊

西奧多·範·柯克1921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諾森伯蘭郡,於1941年10月加入了空軍航空實習計劃。1942年4月1日,他收到命令轉移到位於英格蘭的第97中隊,執行B-17轟炸機的戰鬥任務,這個中隊成員還包括後來執行廣島任務的機長保羅·蒂貝茨。

1944年,他們走到了自己人生的轉折時刻,這也是二戰的轉折點。12月9日,美國陸軍航空隊受命組成一支特殊的轟炸機部隊,番號爲第509混合大隊。被稱爲美軍“最好的飛行員”的蒂貝茨爲這支大隊的指揮官,柯克也在這支部隊之中。第509混合大隊的訓練一開始就與衆不同。蒂貝茨吩咐各高級軍官嚴守祕密,卻沒告訴他們祕密是什麼。大隊的飛行活動,與飛行員們以前見過的完全不同。練習轟炸一定要在9150米的高空進行,而每架飛機總是隻投下一枚4500千克重的模擬炸彈,着重目視轟炸的訓練。

知道“曼哈頓工程”祕密的人,都不難明白箇中道理。炸彈艙內只有一枚價值以億元計的炸彈,其重量約5噸。投彈機會轉瞬即逝,不容他們錯過目標。

1945年5月31日,美國正式啓動對日使用原子彈的“曼哈頓工程”。杜魯門總統命令組成一個由陸軍部長史丁生爲首的包括軍政界首腦和科學家參加的臨時委員會,專門研究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問題,總負責人是被譽爲“原子彈之父”的美國猶太科學家奧本海默。三顆極具破壞力的原子彈被研製出來,分別被命名爲:“小男孩”、“胖子”和“瘦子”,頭兩顆最後被成功投往日本。

經過在美國本土近4個月的緊張訓練後,1945年4月26日,第509大隊奉命離開溫多佛基地,調往西太平洋,準備進駐已被美軍佔領的馬里亞納羣島的提尼安島。這個石灰岩小島中間約寬8公里,長17公里,地勢平坦,簡直是艘不沉的“天然航空母艦”。提尼安島面積小,還便於保密。該島有日本人築成的優良路網,島北機場擁有4條平行的跑道,跑道長259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基地。

蒂貝茨及其部下從來不參加任何大規模空襲,總是單獨飛行,偶爾轟炸日軍佔據的小島,或者來回飛行4800多公里,到日本城市的上空,投下一枚炸彈。

原子彈於8月1日在提尼安島上一個有空氣調節設備的炸彈倉庫內裝配。它長3米,直徑70釐米。除大小不同外,外形很像普通炸彈。

8月4日,第509大隊所屬7架b-29型轟炸機的全體機組人員被召到簡令下達室,由負責打開原子彈保險的海軍軍械專家威廉·帕森斯上校放映在阿拉摩戈多試爆原子彈的紀錄片。看過原子彈那種令人膽寒的巨大威力之後,在座的每一個人才明白,爲什麼駕駛員要熟悉在高空急轉彎飛離現場。帕森斯上校告誡駕駛員,千萬不要穿過蘑菇狀雲冠飛行,以免被輻射所傷。他坦白說明沒有人確知會發生什麼事;即使原子彈在預定的560米高空爆炸,地殼也可能爆裂。第二天,8月5日,星期天,在提尼安島上第509混合大隊炸彈裝配室裏,物理學家、軍械人員、憲兵、保安人員和航空隊高級官員雲集,遠遠地圍觀吊在鎖鏈起重機上的原子彈。

美軍飛行員自訴:向日本投原子彈不後悔 第2張

網絡配圖

“小男孩”投下,戰爭結束

1945年8月6日,美軍基地提尼安島時間1點17分,3架氣象飛機首先起飛;2點45分,“埃諾拉·蓋伊”機組12人上了飛機,裝載原子彈的飛機起飛;6小時後,到達廣島上空。西奧多·範·柯克是這架飛機上的導航員。

中國國防大學副教授盧勇談到投彈目標的選擇,“一開始設定的投遞目標有17個,最後經過篩選,定了5個。這5個目標都符合三個條件: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便於投擲,以及可能造成的效果非常好。這5個目標裏排在首位的是京都,當時負責曼哈頓計劃的將軍認爲,京都是歷史文化名城,如果在那裏投擲原子彈,對日本整個國家,包括整個社會的心理衝擊將是無與倫比的。”但有專家反對,因爲京都的歷史文化地位,如果對它發動攻擊,不僅是日本,對整個世界文化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所以最後放棄了京都。

日本廣島時間8點15分17秒,“投”,隨着指揮官蒂貝茨一聲令下,副駕駛劉易斯按下投彈按鈕,“小男孩”在近1萬米的高空被投下。飛機立刻飛離廣島上空,只有逃離原子彈的爆炸範圍,機組成員才能存活下來,所有人都緊張地等待着。

“小男孩”在廣島上空轟然爆炸,當爆炸波以音速般的速度追上他們乘坐的轟炸機時, 飛機被氣壓猛的往上一彈,機艙裏機組人員紛紛摔出座位。柯克曾回憶:“我們被3.5G力量的衝擊波狠狠撞擊,飛機展開了第一波搖晃。我們被撞得摔出了座位,當時的聲音聽起來就好像飛機被撞成了兩段一樣。”

這時候同伴拍了拍他的肩,對他說:“嗨!戰爭結束了!”

當轟炸機恢復平衡後,柯克和其他機組人員看到一個巨大的蘑菇雲爬升到了13.7公里高的空中,而底下的廣島市則被厚厚的濃煙覆蓋着,很難看清原子彈爆炸後的具體影響。他回憶說:“蘑菇雲看起來像是燃燒滾油的大鍋爐一樣,邊界處的火光亮白而刺眼。沒多久,我們的無線電報員迪克·尼爾森就說:‘我們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了。’我們無法想象,在我們釋放了這樣毀滅性的力量後,日本人怎麼還可能繼續戰鬥。”

不後悔不道歉

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三天,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駕駛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克斯卡”(Bockscar)在長崎上空三萬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原子彈“胖子”。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發表聲明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二戰宣告結束。

“小男孩”造成廣島市大約7萬人直接死亡,有幾乎相同數量的人受到了核輻射,隨後還有大量的人死於核子塵埃放射引起的癌症。懷孕的母親亦因爲輻射而出現流產,部分初生嬰兒畸形發育。據統計,截止到1999年,死於“小男孩”原子彈的人數已上升至20萬。

美軍飛行員自訴:向日本投原子彈不後悔 第3張

網絡配圖

廣島爆炸成爲了日本人的集體創傷。廣島在戰後重建,成爲日本倡議和平、反思戰爭的標誌性城市。每年8月6日,廣島市長都會發表和平宣言,紀念原子彈的爆炸。

但柯克和其他執行任務的轟炸機機組人員卻稱“永遠不後悔投彈”,因爲他們的舉動,避免了二戰造成的更大傷亡。

執行任務時,柯克只有24歲。投彈前爲了平復緊張的情緒,他和其他的機組人員一直在玩撲克。在投下原子彈後他緊盯着自己的表,“當原子彈爆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謝謝上帝,它終於引爆了’。但我們當時仍擔心它到底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此前一些科學家預言,原子彈的爆炸會在大氣層中引發連鎖反應,可能會摧毀整個世界。在我們出發前科學家還警告說,我們的轟炸機必須遠離爆炸中心達11英里遠,否則爆炸衝擊波會撕碎飛機。但老實說,我當時最大的擔憂仍是原子彈沒有爆炸,那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比這更糟糕的是,這枚沒有爆炸的原子彈將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他們可能會利用它來製造出他們自己的致命武器。”原子彈爆炸55年後,柯克對着媒體如此回憶,當時他已是個80歲的老人。

1946年,柯克以少校軍銜退伍,他得到過銀星勳章、傑出飛行十字勳章,以及15個空軍獎章。1950年,他在布克耐爾大學取得了化學工程碩士學位。接下來的35年時間裏他一直從事與飛行無關的工作。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