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明代“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

揭祕明代“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過雲樓”,開啓了人們對古籍價值的關注和好奇。而近日,南京圖書館拿出館藏古籍精品中的精品,辦了“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據介紹,爲了滿足讀者的需求,本次展覽時間也特別長,從10月22日到11月21日整整一個月。其中既有與南京密切相關的《南京太僕寺志》,也有一張紙也珍貴的《永樂大典》!

揭祕明代“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

網絡配圖

 有什麼與南京相關的?

  明代唯一研究南京馬政的書籍、明代南京地圖亮相

昨天,南圖的歷史文獻部副主任周蓉,首先向記者介紹了展品中與南京密切相關的古籍。

其中,首次與讀者見面的《南京太僕寺志》,是明代雷禮允任南京太僕寺少卿時所撰寫,是明代唯一研究南京地區馬政的重要典籍。周蓉說:“可不要小看了養馬的這個部門,“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的。當時這個部門設在安徽滁州(當時滁州屬南京管轄),是當地級別最高的行政部門。在戰爭時期,戰馬就是戰略資源;在和平時期,官員出行鐵定要配馬。而什麼樣的人能坐什麼樣的馬,什麼顏色、配幾匹,都是有講究的。而這本書,就保留了馬政實施以來的第一手資料,所謂‘馬政即國政’嘛。”

此外,還有一本《洪武京城圖志一卷》,其中詳細記錄了南京城的地貌,是明代朱元璋時期所著的有圖方誌。周蓉告訴記者,20多幅地圖中,詳細記述了南京的建築、地理形勢、地名、各種機構等的地圖,每一幅地圖上都標示着不同的內容。在展出翻開的那一頁上,詳細記述了當年南京的各種橋樑和城門的地理位置和名稱。“在地圖中可以看出,當年很多橋名都沿用到了今天。”其中對“大中橋”的描述如下:即古之白下橋也,在通濟門裏,今名大中橋。“淮清橋”:在大中橋西南一里淮水舊名東水間,今名淮清橋。“也有一些城門名稱的變化,例如當年的中華門,在圖中顯示就叫做‘聚寶門’。”周蓉說。

  有什麼樣的傳奇故事?

  《永樂大典》“正本”消失成千古之謎

在這些展品中,有一件展品顯得很特別,因爲,它只有一頁紙!這就是:“嘉靖本”《永樂大典》的殘頁,然而儘管只有一頁,卻貴爲國寶。

揭祕明代“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 第2張

網絡配圖

細細看去,這一頁紙只有400多字,到底說了啥?周蓉笑說:“《永樂大典》是先提出一個字,然後把歷史上關於這個字的所有內容都摘錄出來。可是隻有一張紙,沒有承上啓下,也不知道具體講了什麼。《永樂大典》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比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早了300多年呢!此外,由於《永樂大典》中會把所有解釋的出處都註明,這樣也保存了很多已經失傳的其他古籍,乾隆編撰《四庫全書》時,就從《永樂大典》中找到了許多書。”

周蓉昨天還向記者講述了關於《永樂大典》的一個千古之謎,“《永樂大典》的正本是在南京編成的,後來帶到北京後,嘉靖皇帝特別愛看這套書,有一次宮中失火,他還幾次下詔,要求一定要把《永樂大典》悉數救出整理。並且,爲了以防萬一,他又命人抄寫了一套,不過,正本有1000多本,嘉靖本就只有800多本。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20多處的,都是從嘉靖本而來。”

那麼《永樂大典》正本呢?說到這個問題。周蓉說:“這個問題到現在也只是猜想!後來正本就不見了!有專家,比如說郭沫若先生就曾經提出猜想,認爲可能被嘉靖皇帝帶到陵墓中去了。後來另有勘探專家用衛星遙感,看到陵墓中都是水。這也意味着,即使真的被嘉靖皇帝帶到了水中,也肯定都化爲烏有了。”

那麼,這一頁《永樂大典》是怎麼被南圖收藏的,爲什麼只有一頁呢?周蓉說,她來到南圖工作時,這頁紙就在了,“聽老一輩專家說,可能是當年,國民黨去臺灣時,急匆匆打包給漏掉的,後來好像是在廢紙中找到它的。”

 有什麼著名刻本?

  明朝皇親國戚最愛讀書,

  王府刻書特別精美

什麼樣的古籍珍貴?除了本身的編撰年代、作者名氣、傳本稀少之外,什麼樣的版本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標準。比如說,這次的展覽中就集中展出了明代藩府刻書。據周蓉介紹,所謂藩府,就是明王朝分封的各個親王府,“這些親王因是皇室宗師,待遇極好,加上明朝很提倡親王讀書習文,所以王室中出了不少人才,他們不僅讀書,還刻書、藏書。另外,王府中設有伴讀、教授等職,相當於藩王的祕書與教員,其中不少甚至是著名學者,這樣刻書的話就有學術上的保證,再加上他們錢多,於是嘉靖、萬曆兩朝啊,出現了大量精美的藩府刻本。”而此次展出的《史記》130卷,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部。據說,因爲這個刻本質量非常高,舊時的書商往往撕去序跋,去冒充宋、元刻本。

揭祕明代“弼馬溫”的職權其實很大 第3張

網絡配圖

  有什麼書法可看?

  四大名剎之一的靈巖寺

  原石拓本首次出庫

看古籍,也看書法,譬如《四庫全書》那樣規模宏大的書籍,其中亦全是學者抄寫,書法很值得一看。而這次首次出庫的宋拓本《靈巖寺宋賢題詩題名集拓》,是南圖館藏珍品之一。自唐代開始,靈巖寺與南京棲霞寺等並稱“四大名剎”,唐玄奘曾在寺內翻譯經文,唐高宗以來的歷代皇帝,也多到寺內參拜。所以宋代時,很多官員和名人墨客,都要到這個寺拜拜,並且順便留下詩歌留念。後來,這些題詩由寺僧移刻於石,此本即爲宋代原石的拓本。這塊石頭早不在了,這個拓本便彌足珍貴!記者仲敏攝影金璡

  小貼士

  展覽持續一個月,

  每個禮拜更換一次

據介紹,本次“冊府千華——江蘇省藏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從10月22日到11月21日,共展出一個月。在全國公共圖書館所收藏的2750萬冊古籍中,江蘇便佔有360萬冊,名列全國前茅。其中,南京圖書館又是重中之重,藏有古籍160萬冊,入選前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459部。此次的展覽,便是從中459部中挑選而來。本次展覽中的200部,按輪展形式,每個禮拜更換一次,直到把200部展完。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