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秦國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竟然是楚懷王制造的

秦國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竟然是楚懷王制造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楚懷王向來給人以昏庸、懦弱等形象。殊不知,懷王雖然稱不上英明神武,但畢竟也算得上一個正常君主,加之楚國的實力的確強大,因此,楚懷王也曾經出秦國之不意,發動過一次戰略襲擊,險些動搖了秦國的根本。

話說張儀欺騙楚懷王之後,懷王震怒,不顧大臣們的勸阻興兵伐秦。公元前312年,秦楚兩國爆發丹陽之戰。結果是楚軍大敗,大將軍屈匄被俘,將領逄侯醜等七十餘人或死或降,楚國精兵8萬餘人被殺。

秦國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竟然是楚懷王制造的

網絡配圖

丹陽之戰後,秦惠文王和大臣們歡欣鼓舞,認爲楚國經此大敗在短時期之內不會對秦國構成威脅,於是放鬆了警惕,且秦軍激戰楚兵8萬,自己也頗有損傷,因此回軍進行修正,對楚國動向一時麻痹大意了。

令秦國君臣沒有想到的是,楚懷王在人生中難得英明神武一次,在短時期內迅速徵調了江漢地區的楚國精兵20餘萬,突然攻破秦國的武關,沿着武關道直撲嶢關。楚兵懷着報仇雪恨的心情,一路狂奔,等到秦國君臣反應過來的時候,嶢關也失守了。楚兵終於攻進了關中,帶給秦國以致命的威脅。

秦國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竟然是楚懷王制造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關中地區號稱四塞之險,指的就是北面的蕭關,西南的散關,東南的嶢關(往外延伸就是武關),以及東面的函谷關。楚兵攻入藍田地區之後,就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了,大秦再也無險可守,只能背靠渭水決一死戰。

關鍵時刻,秦惠文王帶着公子蕩、魏章、張儀、樗裏疾、甘茂、司馬錯等將領,舉全國之兵也拼湊了近20萬人馬,與楚兵在藍田激戰,最終雙方兩敗俱傷,秦不能勝楚,楚不能滅秦。

就在這關鍵時刻,二個打醬油的角色出現了,一個是韓國,一個是魏國。戰國後勤的韓魏二國,早沒有了戰國初期那種氣勢,一度還跟在秦國後面當小弟。楚國非常不幸,這趕上這個時候。按理說,韓魏此時拼湊個10萬大軍還是還無壓力的,秦國精兵困於藍田,一舉攻破函谷關,就算不能滅秦,最起碼混一個割地賠款是沒有問題的。

可惜,這兩個小國腦袋跟漿糊一樣,一門心思聽秦國的話,帶着在楚國身上撈一筆的心態,集結了十餘萬軍隊猛攻楚國的門戶南陽宛城的方城地區。

秦國最大的一次滅國危機竟然是楚懷王制造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腹背受敵的楚懷王沒辦法,只得下令撤軍。史書上沒有記載此次楚軍主帥是誰,但是能與秦國諸位名將打成平手,功力一定不低。楚兵順利完成祕密撤軍,退出了武關。受到楚國如此驚嚇的秦國,也沒有難爲楚國,還主動將庸地(陝西安康一帶)還給楚國,以避免再次遭受打擊。

秦國在戰國時期,最大的一次危機就這樣化解了,楚國強大的戰力也的確令秦國恐懼。雖然在藍田大戰4年之前,秦國已經滅亡了巴蜀,初步取得了對楚國的戰略優勢,但是楚國的實力仍然不能小覷。更何況,6年之後,公元前306年,楚懷王趁着秦武王死後秦國內亂,無暇顧及楚國擴張勢力之機,一舉興兵滅了越國,一統長江中下游地區,楚國再次拉平了與秦國的戰略地位。

如此看,楚懷王也不是那麼不堪!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