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達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創造和流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項目和遊藝、體育項目。“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爲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達慕”大會,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傳統的節日。這次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就消失了多年以後。由幾個邊境大隊,自發恢復的。首次恢復舉辦了,這一蒙古族,重要的民族節日。由我們“白音湖泊爾”大隊主辦。能夠親眼看到這,原始古老,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真是機會難得。被政治運動,禁錮很久的牧民們,異常的興奮,都在自覺的,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各種準備工作。

首先見到,在大隊部[就一排房]北面一口放水缸,埋入土中三分之二,加蓋。缸裏灌滿了,由婦女們擠的馬奶,併發孝製成酸奶。據說喝了它,能生津、止渴、止瀉、反正是上等飲料。旁邊放一把水舀子,沒人看着,隨便喝,喝完蓋好就是了。可惜當時,咱們是初來乍到,知道奶是好東西,還真是享受不了那個味道。一聞,比豆汁味還“竄”。雖然現在特別想喝,可是,沒那麼容易再弄到原汁原味了。

記得有個說法:享受不了豆汁的,不是真正的北京人。喝不了酸奶的,就算不得真正的草原人。那天大隊周圍陸續搬來了,很多陌生的蒙古包。都是本隊,和周邊幾個大隊的牧民。【地大人少,居住分散。本大隊的都認不全】他們個個身着鮮豔的民族服裝,面料質地都非常講究,昂貴。在綠草地和藍天的影襯下,像畫中樣的,鮮豔美麗。知情們的服裝,則沒有多大變化。但是;新鮮、興奮、好奇、促使着大家都忙活着,到處看熱鬧,串營子【串門】。由於平時地闊、人少、寂寞、閉塞。一下子,見到了這麼多人,哪種感覺,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得到。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按照當地的習俗,互相串包。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都能受到非常熱情的款待。蒙古民族的熱情,好客是有名的。誰家賓客常光臨,就表明你的口碑好,人緣好,視爲興旺。如果是;遇到了周圍有幾家居住,就應該全部串到。而且每家都得:給吃、便吃,給喝、便喝。吃喝不完,剩下沒關係。可千萬不要自認爲;“我剛在那家吃、喝、過。別再麻煩這家了”。那樣會產生誤解。被認爲是;看不起他們家。甚至會被問到:“我家的這個茶,喝了會死嗎?”場面會非常尷尬,被動。如果你;吃喝完畢,若能再留宿在他們家,主人會更加高興。完全沒有漢族的那些;家族、輩分、性別、客套、層次、關係網等,羅嗦事。而這裏的氛圍,就像一家人;兄弟、姐妹、父母樣的自在,熱情、熟悉。

那時侯,在沒有電話等通訊設備的草原,消息可是傳得,非常之快。開大會時,茫茫草原,突然一下子就能聚集這麼多人。等大會散後,都又消失得無影無蹤。真有點琢磨不透。想當初,“成傑思汗”是怎樣在這,地廣人稀的茫茫草原中通知,集結,那麼多騎兵?看來他的後代們,依然保留着那種,快速傳遞信息的祕箕。大草原裏交通閉塞,可是那裏的民風,非常淳樸,一連幾天外出辦事,從來不鎖家門和櫃車蓋。

這幾年插隊下來,我們自己,幾乎連鎖的概念都淡忘了。多數的人家出遠門時,只是用小皮條把蒙古包的門拴上。主要目的是;防止野生動物,狐狸、沙虎子、野兔子等鑽進去糟蹋東西。不象內地,是爲預防高級動物。就算是安裝了防盜門,防盜窗後,還是感覺不太安全,十幾層的高樓,小偷都敢光顧。在我們插隊的幾年裏,從來沒有耳聞,周邊出現過強姦、盜竊、殺人、等罪犯。估計現在肯定是改變了許多。最起碼出門得上把大鎖。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傳統的摔跤項目開始了。首先是由我們大隊的“陶高奇”和外隊的兩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並排唱歌。那是古老的,傳統蒙古歌曲。聽不懂內容,好像是在歌頌什麼英雄人物。在他們身後的摔跤手,雙手扶他們的肩,俯首跟唱。唱完歌后,從他們中間衝出來。雙臂擺動,雙腳跳動,好像是大鵬鳥飛的動作。可能是顯示彪悍吧,然後再交手。勝利者再跳,顯示強壯,或表示感謝的意思,每對摔跤手出場比賽,都是重複着相同的儀式。

摔跤服是用牛皮製作的,上面鑲有白銀泡或黃銅泡,閃閃發光,好似身穿鎧甲樣威武。下身是肥褲加特製的套褲。足凳蒙古靴,威武、雄壯、好看。那古老的民族風味甚濃。據說,自古以來就是這個樣子。沒有任何藝術加工的成份。我有幸親眼目睹這,真實的、蒙古民族的古老服飾,風俗和儀式。真是太幸運了。我們隊有象“矯捷”,“巴塔”,“仲奈”等,文革以前,在盟、旗、曾經拿過名次的摔跤手。外隊的多數都不認識。只知道臨隊“吉林寶利格”,有個名叫“破土木勒”的,此人很厲害。年青人最踊躍,見了誰都想過過招,切磋下技藝。但這些人,大都還沒有出名。摔跤手們個個身材高大,體重約有二百多斤。

這摔跤,可分中國式,自由式,古典式,蒙古式,等等。各自都有不同的章法和規則。搏擊、散打、擒拿、格鬥、還有各種什麼“道”,之類的都不能用。蒙古跤,主要是,着重下盤穩、腰力、握力、和臂力。這種古老的競技運動,是和他們長期的專業勞動技能,分不開的。與經常的;降伏烈馬,調訓生牛,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拼搏分不開的。交手時,在互相激烈的撕扯中,有時能把堅固的牛皮摔跤服斯破。可見力量之大。咱知青們,連摔跤服都稱不起來,貴有自知之明,不是對手,到處串游,盡情的看熱鬧唄。記住這難得一見的,原汁原味的。“那達慕大會”。 

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蒙古族的男青年們,摔跤使他們的酷愛運動之一。在平時遇見熟人、好友、只要有幾個好友聚在一起,都主動邀請摔跤。象邀請對方唱歌一樣平常,坦蕩。拽着你“開練”。這時候,被邀請者,可千萬別瞎想,這可是對方友好的表示。只要盡力而爲就行。勝者可以表示洋洋得意.敗者表示苦笑,自認技不如人,需再努力。這一切都很自然,觀者也無任何表現。完全沒有驕傲,挑釁、面子、報復、仇恨等邪念。真正體現出了少數民族的坦蕩、憨厚、胸懷寬廣。一般知青遇到這種場合時,大都是,採取坐地不起來,沒能力奉陪,表示服輸。

弄得對方莫名其妙。後來才明白了,此種做法,非常不妥當。用現在說法就是:勝敗不重要,重在參與。這項運動主要是,看你有沒有敢於拼搏的精神,和強健的體質。“一代天驕”的後代們,至今仍然繼承着前輩的精髓。可敬,可佩,須繼承,發揚。這個風俗習慣,也給會玩跤的男知青們,提供了,能迅速和牧民們,打成一片的有利條件,和機會。通過激烈的角鬥,互相貼近了,感情也更容易交流了。如果再能夠摔倒他幾個,那你就會得到由衷的讚揚、佩服、誇獎。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