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彩票趣史:元朝就已發行 菲律賓彩票曾風靡江蘇

彩票趣史:元朝就已發行 菲律賓彩票曾風靡江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元代僧侶發明了中國最早的彩票

元代的律令總集《通制條格》裏有記錄說,元世祖至元25年(公元1288年)的時候,江南地方有很多的僧徒在搞“拈鬮射利”,這大概就是中國最早的彩票了。

那麼,什麼是“拈鬮射利”呢?

“拈鬮”即任取事先做好記號的紙片或紙團等,以決定得什麼或做什麼。所謂的“利”,就是“利物”,也就是大獎。因此,簡單地說,“拈鬮射利”就是憑有記號紙片獲取大獎。

當時的寺院爲了解決建造殿堂塔院的資金問題,以數十件很有誘惑力的利物當作大獎,同時向社會廣爲發佈用竹子或木頭製作的票樣,也就是籤籌,最後通過公開的抽獎儀式來宣告大獎花落誰家。

據說,如果渠道順暢銷售順利的話,大獎揭曉那天,往往有成千上萬的彩民涌向寺院。“拈鬮射利”給寺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以至於後來許多深山老林的小寺院也開始採用這樣的方式了。

雖然這類最早期的遊戲,只是爲了增加出售商品時的趣味性和刺激性,那時的僧侶們也許並沒有彩票意識,但這些做法卻具備了早期彩票的雛形。

不過後來,蒙元政府以事涉嫌賭博的名義終止了拈鬮射利的活動。

彩票趣史:元朝就已發行 菲律賓彩票曾風靡江蘇

  兩廣總督張之洞曾爲彩票莊家

到了清朝年間,一種名叫“闈姓賭榜”的遊戲開始流行開來。

所謂的“闈姓賭榜”,又叫玩“榜花”,由當地頭面人物設賭局,將當年所有考生的姓名和學習情況統計出來,供參賭者下注時參考。

闈姓分上下兩聯,上聯印應試者的名字,下聯印闈姓的編號,在會試前夕定價出售。購買人在闈姓上選出他認爲可能中榜的名字,然後撕下上聯,交給彩票出售點。發榜後,按猜中的多少,依次獲得頭等、二等或三等彩。

“闈姓賭榜”最初本是爲了沾點中榜考生喜氣的即興玩法,不曾想,從開始“以爲此乃機工小民工餘娛樂”,到後來由於參賭的人數增加,發展爲開局收票,甚至到了影響科舉考試,敗壞社會風氣的地步。

清政府曾明令禁止“闈姓賭榜”,但由於其屢禁不止,又能通過稅收等給政府帶來可觀收益,清政府後來又將其解禁,清朝兩廣總督張之洞甚至自己上臺,做了莊家。直到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科舉被廢除,“闈姓賭榜”才隨之消亡。

  菲律賓彩票百年前就在南京設有彩票行

2014年,清朝“萬利彩票行”匾額永久落戶江蘇省五環彩票博物館。“萬利彩票行”是在菲律賓彩票——“呂宋票”流傳到上海以後應運而生的。

呂宋票是由西班牙侵佔菲律賓時,在菲律賓馬尼拉發行,在呂宋島上開獎,各地兌獎的一種彩票。光緒初年,洋商爲擴大銷售,在上海租界設立分支機構公開銷售,後來逐漸擴大到其他地域,在南京、鎮江也曾有過“呂宋票”的銷售點。

這種成熟的彩票玩法像當時的很多西洋東西一樣,吸引了不少中國人的注意。據說,這一彩票遊戲在中國興盛了至少五十年,據歷史研究者調查,這類遊戲僅僅在上海地區每年能銷售50萬兩白銀左右。

在晚清末年,由於天災人禍衆多,很多人想到了用彩票的方式進行賑災活動。爲了將助賑物品儘快轉爲賑款,上海義賑人士想到仿效呂宋票來處理助賑物品。

光緒五年八月初八日(1879年9月23日),上海義賑組織仿照呂宋票之法,製作彩票2000張,向社會公開銷售。此次賑彩銷售頗爲順利,一月之間,2000張彩票便基本售出,並如期舉行了開彩活動。而在上海的啓發下,揚州的義賑人士如法炮製,在同年十一月也成功處理了一批助賑物品。”

1898年4月,西班牙戰敗後,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呂宋票隨即停止發行,成爲中國人手中一張廢紙。

  新中國彩票的發展

新中國50年代初至文革前夕,各地發行的彩票均由各種不同面額和名稱的有獎儲蓄存單所替代。採用這種方式,既保持了彩票具有面值的本性和兌獎的吸引力,也保證了儲金能到期還本,沒有彩票的風險性。有獎儲蓄存單成了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彩票形式。

20世紀60年代後期至70年代,由於十年文革動亂,彩票銷聲匿跡了。直到1981年,中國農業銀行及中國人民銀行分別推出了面額爲5元、10元的《定期有獎儲蓄存單》,爲我國彩票事業的發展鳴響了前奏。

1987年7月,新中國第一枚福利彩票在天津市造幣廠印製通過驗收。該票面值1元,票面圖案類似人民幣,有紫、綠、黑、駝、深藍和淺藍6種顏色,於同年7月27日開始在石家莊、天津、上海等地發行。如今這套票已成了難得的珍品。

1994年,“國家體委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成立,負責統籌安排體育彩票的發行管理工作。經國家批准,發行了中國體育彩票。從此,我國形成了中國福利彩票和中國體育彩票發行兩大體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