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古代軍隊怎麼鼓舞士氣 真是靠將領口才嗎?

古代軍隊怎麼鼓舞士氣 真是靠將領口才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古裝戰爭大片,無論中外,都喜歡讓主角將領,在開戰前給將士們慷慨激昂的演講一番,然後士兵們就像被打了雞血樣的衝出去搏殺了。比如第一個世界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不得不承認就表現主角的王霸之氣來說,這種情節設計帥呆了。但是,慢着?僅靠一個人的嗓子講到鼓動全軍,真的做得到嗎?

要知道人的嗓子發出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其實傳不到太遠,哪怕把一萬人全擠在一起排成方陣,那也有100排X100行 ,哪怕每個人所佔空間只有1平方米,演說者和最後一排的士兵之間,也相隔了100米,在馬嘶人囂的戰場上,演說者的演說,真的可以傳到最後,讓全軍聽到,而且像打了雞血一樣激動起來?

古代軍隊怎麼鼓舞士氣 真是靠將領口才嗎?

網絡配圖

其實靠領導人物演講來鼓舞軍隊乃至士氣的例子也有,這個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希特勒的演講堪稱藝術,從來不超過半小時,往往只有十分鐘左右,內容相當簡潔,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志"、"國家"、"民族"、"振興"、"正義"、"敵人"、"形勢"、"鬥爭"、"成就"之類的詞,從來不引經據典,只談論現代的事情。可以說最適合給軍隊做的演講。不過這是近代的事情而非古代,靠演講來鼓動軍隊的士氣,其實是到近代技術發達,教育普及,廣播技術推廣以後才能做到的事情。

那麼,古代將領在戰前,到底是靠什麼鼓舞士氣的?

士氣絕對不是脫離物資基礎能存在的東西,比如,古代開戰前,將領們會努力讓士兵吃頓好的,史書裏經常談到“乃賜單牛酒,嘉其行。”比如明清平時軍隊飲食,是把大米做曬乾脫水,到了戰時用熱水泡飯,這就是水泡飯,配菜就是一點鹹菜,飯碗裏能多一塊肉,就是最大的鼓舞。當士兵們綠着眼睛把最後一塊肉分完,這時軍官們告訴他們:“打完這一仗,我們就能敞開吃肉!” 這種鼓舞效應想來也會比 電影裏那種戰前演講好得多。

如果沒發放物質獎勵,軍隊士氣低落,結果會很慘,比如宋朝初期兵力強盛,北伐遼國企圖統一天下,就輸在因爲沒有及時發放賞錢。

古代軍隊怎麼鼓舞士氣 真是靠將領口才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比較極端的鼓舞士氣方式,就是讓士兵們在戰後和戰前進行屠城,屠村,來發泄人最黑暗的慾望。除了少數例外,古代軍隊其實是一羣餓得眼睛都綠了的囚徒,平時吃的是豬狗不如的飲食,過着嚴苛拘謹的生活,稍有機會就變成一羣武裝暴民。以至於很多時候地方官都不願意本國軍隊進入城市。

對於這樣的“中世紀軍隊”,什麼演講都是沒用的,只有看得見的物質獎勵,銀兩,肉食,女人,才談得上士氣。 比如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在攻陷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後,對城中的平民進行了大屠殺,還搶光了太平天國“聖庫”裏的銀兩。與其說是曾國藩等將領控制着軍隊,不如說他是被自己的軍隊挾裹着。

古代軍隊怎麼鼓舞士氣 真是靠將領口才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比較而言,我們就知道,爲何說戚繼光是中國古代將領的里程碑式人物了,他不但探索出有效的冷熱武器協作戰法,而且還在軍隊裏進行只有 近現代纔有的“思想教育”。戚繼光教育士兵:“凡你們本爲立功名報效而集,兵是殺賊的東西,賊是殺百姓的東西,百姓們豈不是要你們的殺賊?你在家那個不是耕種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種田時辦納的苦楚艱難,即當思量今日食銀容易,又不用你耕種擔作,養了一年,不過望你一二陣殺勝,你不肯殺賊保障他,養你何用?”

注意,戚繼光根本沒有對士兵講什麼保衛大明,或者倭寇可恨。因爲在那個教育還沒普及的時代,普通人根本沒有國家的概念,你問他是哪國人,他會瞠目結舌。這點並不稀奇,因爲即使到了1980年代,我國一些鄉村教師,也發現他們必須從教育孩子“我是中國人”開始第一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