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西施 其實他還做了別的

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西施 其實他還做了別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越王勾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完美的復仇者,他於公元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自己也被吳國扣爲人質,三年後才被放回越國。他一直小心謹慎對吳國稱臣伺候,但是從公元前482年起與吳王夫差翻臉反對吳國,直到公元前473年,花了近十年時間,終於攻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國稱霸,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人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有西施的作爲內應,讓吳王腐化麻痹,殊不知越王勾踐爲了成功,付出了多少努力。

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西施 其實他還做了別的

網絡配圖

 一、臥薪嚐膽

這個故事應該人盡皆知,勾踐在自己的屋裏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都要嚐嚐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吳國的苦難和恥辱經歷。他睡覺不用寬敞而柔軟的牀,而就睡在柴堆上,提醒自己不能安於現狀、安於享樂。其實這只是一方面,他吃飯不嘗豐盛的美味,眼睛不看美色,耳朵不聽鐘鼓音樂。勾踐自身親自種來吃,妻子親自織來穿。吃的禁止珍異,穿的禁止過分,色彩禁止使用兩種以上。和吳王夫差的聲色犬馬形成了天壤之別。

 二、籠絡人心

必須說,勾踐這個人其實對臣子並非有多少感情,瞭解他的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功成身退。而自以爲功高的文種未能聽從范蠡“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擊敗吳國不久就被勾踐賜劍自殺。但是在事業未竟之時,他很會招徠人心,在內廷親近羣臣,在巡視的時候供養百姓,以此籠絡人心。如果有甜美的食物,不夠分的話,自己就不敢吃;如果有酒,把它倒進江裏,和人民共同享用它。他時常外出,跟着車子,載着食物,去看望孤寡老弱當中染病的、困難的、臉色憂愁憔悴的、缺吃少喝的人,一定親自喂他們。

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西施 其實他還做了別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政策適當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人口就是最重要的資源,勾踐深深知道越國之所以幹不過吳國最重要的就是人口劣勢。因此他發佈了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人口政策:“命壯者無娶老婦,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將免乳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翻譯過來就是:一是不準老夫少妻,也不準小夫老妻;二是女孩十七歲不出嫁,男孩二十歲不娶妻,則父母犯法有罪。三是女人快生育了就報告政府,政府派醫生守護。四是生男孩者,國家給予兩壺酒一條狗的獎賞;生女孩者,國家給予兩壺酒一頭豬的獎賞。五是生了三胞胎,孩子的一切國家都包了;生了雙胞胎,國家給撫養費。那在這種人口政策的刺激下,越國人口迅速迎頭趕上,爲攻打吳國做了最後的保障。

都說越王勾踐復仇是因爲西施 其實他還做了別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四、激勵口號

有了物質保障、人口優勢,勾踐還是一名優秀的宣傳家、演說家。他在備戰前夕,聚集各位大臣,對他們發表戰爭動員演說:“我寧願與吳國一決誰應得到上天的寵愛。如果吳越兩國彼此一同破滅,士大夫踩着肝肺同一天死去,我和吳王接頸交臂而死,這是我的最大願望。如果這樣做不行,從國內估量我國不足以傷害吳國,對外聯絡諸侯不能損害它,那麼我就將放棄國家、離開羣臣,帶着劍,拿着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草着簸箕、掃帚去臣事他,以便有朝一日和吳王決一死。我雖然知道這樣會腰身和脖竟頸不相連、頭腳異處、四肢分裂,被天下人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實現。”

看看這些,在那個年代,並非所有的君王能做到。所以,越王完美演繹“王子復仇記”,純粹是自身努力,和西施關係也不大,即便吳王找個無鹽做老婆,也會國破身死。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