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爲什麼說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是一個虛假的陰謀?

爲什麼說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是一個虛假的陰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往匈奴和親的十三位漢朝“公主”,沒有一位是皇帝老子的親閨女。本來劉敬獻上和親之計說的是劉邦和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可是呂后不願女兒離開,大鬧不止,劉邦又做不得呂后的主,只好認了一個宗室的女孩爲公主,冒充魯元公主,由劉敬護送前往匈奴單于庭和親。

應該說,假的魯元公主和劉敬是冒着極大的風險前往匈奴的,如果冒頓真的追究起公主的真實身份,兩人都有被殺頭的可能性的。現在看來,匈奴並不怎麼在乎血統,他一定是看中了那位公主的才貌和性格,不但接納了她,甚至還過得不錯。此後,冒頓也沒對漢朝發動大的軍事行動。但是,僅在冒頓時期,或者說冒頓一個人就先後娶了7個漢朝公主。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冒頓並不是“貪色”,不是像有些漢族皇帝那樣後宮中的美女要多多益善,他之所以討那麼多的漢朝“公主”,主要是爲了要這些公主的陪嫁,嫁妝。因爲匈奴本土畜牧收益不穩定,而每年從漢朝獲得的嫁妝和和親之後的貿易收入是很穩定的,也就是說貪慕漢朝的財物爲主,娶漢朝公主爲輔。

爲什麼說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是一個虛假的陰謀?

在這個意義上,第一個漢朝和親公主是當之無愧的“魯元公主!”之後,在王昭君之前至少有十一個公主被送往匈奴和親,漢武帝即位之初,至少有一個公主前去和親。應該都不是真正的公主。至於電視劇《漢武大帝》中說和親公主是武帝的姐姐,那是小說家言,沒有歷史根據的。正是這十二個和親公主的努力,真正爲漢朝贏得了和平環境,漢匈之間即便是有衝突,也都是發生在邊境上。這樣纔有了文景之治,造成武帝盛世。不得不承認,武帝依靠多年積累下來的財富,才能發動對匈奴毀滅性的打擊,恰恰是和親公主起了重大的作用。可是,這些公主都籍籍無名。最出名的反而是王昭君!歷史真是奇怪的很。

王昭君連宗室都不是,只是一個得不到皇帝臨幸的宮女,地位是很低的。王昭君和親的時候,匈奴在武帝時期已經被打垮了,加之內部紛爭,無力南下了。在五單于紛爭中,呼韓邪的南匈奴失敗,歸附了漢朝。王昭君是在這種情況下和親的,漢朝處於絕對的強勢,對匈奴的和親是居高臨下的。此時的王昭君和親應該說是運氣好,把和親的風光佔盡。至今還是人人稱頌。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看來就是大漢族的面子問題。在軍事壓力下的和親,丟面子的和親,就不記載,和親公主連個名稱都沒留下,而居高臨下的和親,哪怕是一個公主,也大肆宣揚,看來,歷史也充滿虛僞。

爲什麼說西漢與匈奴的和親是一個虛假的陰謀? 第2張

王昭君是這樣,後來的文成公主也差不多。當時也是唐朝打敗了吐蕃,松贊干布自知和大唐對抗無益,才改變策略,以求親取得雙方貿易。這次和親也是居高臨下,松贊干布也是對唐朝恭敬有加的,所以,史書中對這次和親也是大肆宣揚。截止到清朝,至少有360次和親之舉,出名的也就是三四個人,都是居高臨下時的和親。而唐朝爲了平定安史之亂,和平亂後對回紇的和親,好幾個是真的皇帝的女兒,卻都寂寂無聞,就是因爲當時唐朝要向回紇借兵,要通過回紇穩定邊境,回紇處於強勢,所以,儘管這些和親公主做出的貢獻大,命運也更加曲折(有好多故事),但是,她們的名氣不如盛世時的文成公主。從普通讀者的角度看,這些公主根本談不上名氣。

所以,研究和親史,不能將王昭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親方式當成主流,而應將比較常態的和親作爲主流。在這方面,也是中華系統的政權如北魏、柔然、契丹、蒙元、滿清反而做的更好一些,更人性一些。也就是說,這幾個政權在和親時候心出友好,而漢族政權的和親或多或少總有些陰謀的味道。中國的歷史的虛僞,由此可見一斑。這就像文革時期的報紙,通篇都是“形勢大好,越來越好”,實際上國民經濟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如果我們盡是相信官方的報道,是得不到真實情況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