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抗擊匈奴會怎樣?漢朝會有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

韓信抗擊匈奴會怎樣?漢朝會有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漢時期與匈奴的對戰,一直都沒有停歇,漢朝時期,劉邦親自率兵攻打匈奴,結果卻遭遇了慘敗,這總是不得不讓人在想,如果當時率兵攻打匈奴的並不是劉邦,而是兵仙韓信,那結果會不會和現在我們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假設當時劉邦沒有自己出兵,而是派出韓信去進行抗擊匈奴的任務,歷史又會怎樣發展?漢朝還會失敗,還會有後來的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爲大家一一揭曉。

韓信抗擊匈奴會怎樣?漢朝會有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其實,答案就在“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中。也就是說,統領千軍萬馬,決勝兩軍陣前,是韓信的優勢;任賢用能,使其各展所長,是劉邦的優勢。

所以,劉邦以己之短,統領大軍,對決戰場,勝的希望自然就非常渺茫了,更別說是其初次面對匈奴騎兵進行大兵團作戰了。能不大敗已是萬幸,這還要得益於漢軍裝備的精良、軍士作戰的勇猛、上下一心的團結。反之,如果由韓信這個軍事專家,軍神統兵,最基本的敵我優劣之勢,還是分得非常清楚的。特別是韓信在楚漢爭霸戰期間的一場場智珠對決,一幕幕血性爭鋒,其汲取的作戰經驗是何其豐富,奈何之後再無展現之機。

韓信抗擊匈奴會怎樣?漢朝會有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 第2張

因此,外行人做內行人的事,結果不言自明。其實,只要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戰爭經過,就不難發現劉邦既不知己,又不識敵,更不懂兵,這又如何能勝。而兵家則講究的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公元前201年,匈奴大單于冒頓率領40萬大軍包圍了漢朝邊疆要塞馬邑。守將韓王信在久等無援的情況下,開城降賊、叛國投敵。接着,匈奴大軍長驅直入,鐵騎踏破雁門關,直逼重鎮太原。

戰報傳到西漢都城長安後,漢高祖劉邦聞信龍顏大怒。毅然於公元前200年冬,親率32萬大軍進行征伐。一爲征伐匈奴侵略大漢領地;二爲平定韓王信叛亂。

開拔不久,大軍便在銅鞮和韓王信的軍隊發生了遭遇戰。面對實力極其懸殊的兩軍對決,韓王信的軍隊很快便被漢軍剿滅,韓王信僅以身免。隨後,大軍一路所向披靡,接連克復晉陽、離石等六城,之後又攻克了樓煩等漠北之地。

眼看漢軍鋒銳正盛、氣勢兇猛,單于冒頓思得一條誘敵深入之計,欲破漢軍。這時,冒頓率領匈奴大軍以老弱病殘爲誘餌,佯裝兵敗,並且連敗數百里之地,讓主力精兵躲開了漢軍的偵騎。

由於連續不斷的勝利,劉邦此時如同許多失敗的梟雄一樣,犯起了驕傲自大的毛病。認爲老子天下第一,小小匈奴根本不配作對手。就在這時,負責偵查匈奴敵情的大將劉敬前來報告,說匈奴故意示之以弱,必有精兵埋伏,當先行站穩腳跟,等待後續大軍到來後,再行追擊比較妥當。

但是,被勝利衝昏頭腦的漢高祖劉邦不但不聽其諫,反而大罵劉敬吃裏扒外,長敵軍士氣,滅自家威風。並以動搖軍心之罪,將劉敬囚禁於廣武城內。

這和漢未梟雄袁紹囚禁田豐時的情景何其相似。這樣明顯的誘敵之計,以韓信之能會冒進嗎?顯然不會,或許還會來個將計就計之類的計謀也說不定。所以說,劉邦不懂兵。前期之所以能勝,主要依靠強大的軍隊實力進行碾壓,並不需要太多的謀略。

之後,劉邦餘怒未消,命令大軍迅速追擊。大軍接令,頂風冒雪,一步一腳向前邁進,先頭部隊最終來到了平城。這時,單于冒頓眼見劉邦大軍中計,心下大喜,立即命令匈奴主力大軍前往平城東側白登山一帶設伏。

此刻,劉邦依然堅信兵貴神速的理念,不等後續大軍跟進,便在先鋒部隊的護衛下,根據匈奴的“敗退”線索,追到了白登山,一腳闖進了匈奴大軍的包圍圈。

誰知,就在劉邦興奮的臉色還未平復,以爲膽小的匈奴大軍又逃掉的當口,突然四面旌旗招展,大軍涌動。這下,劉邦的臉色瞬間由紅潤變成了慘白,心情如同此刻的寒冬般哇涼哇涼的。因爲,漢軍駐紮的白登山已被冒頓指揮的四十萬匈奴大軍團團包圍。這下,劉邦立即明白自己已中匈奴大軍的誘敵深入之計,但爲時已晚。

自己的兵馬多爲步兵,硬要用自己的雙腿去追騎在四隻腳上的敵人,不是傻嗎?因爲敵人隨時都可以攻擊你,而你卻連對方主力的影子都不一定能見到,這還怎麼打。兵法雲:“先慮敗,而後慮勝。”而劉邦則一心幻想着勝利,根本不去考慮會失敗,此做派明顯同兵法所講背道而馳,又怎能取勝。

韓信抗擊匈奴會怎樣?漢朝會有與匈奴和親的歷史嗎? 第3張

雖然,陳平通過實施離間計,最終閼氏和冒頓單于“中計”,令匈奴大軍打開包圍缺口,劉邦才得以脫身。其實,並沒有表面那麼簡單,眼看就能消滅大漢皇帝這樣的功績,單于冒頓和閼氏皆非無能之輩,即將佔領大漢,如此機遇,怕傻子都知道輕重吧。實則是匈奴偵騎已探得漢軍的後續部隊和援軍即將抵達,這纔不想和漢軍主力對決,造成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更何況其側還有月氏國一直對匈奴虎視眈眈,那裏經受得起主力大損,爲此才“網開一面”放漢軍撤離,並從後追擊漢軍,收繳軍資物品,以壯實力。

接着,也就是劉邦被匈奴大軍包圍的七天七夜間後,漢軍主力便以抵達了平城,與劉邦部隊遙相呼應,一場真正的大戰也即將開始。由此可見,劉邦明顯的不知己、不識敵,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嗎?熟讀兵書戰策,經歷無數戰陣的韓信會犯這樣低級的軍事錯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後來,當冒頓與呂后開玩笑的時候,呂后欲攻匈奴,遂問樊噲是否可行?樊噲回答:只要給他十萬大軍,便可橫掃匈奴。無論此話是否誇張,但以戰功赫赫的樊噲而言,當不至信口開河。由此可知,軍略強於樊噲的韓信,自然也會取得更大的勝利。所以說,如果漢初不是劉邦帶兵去打匈奴,而派韓信去打,平城之戰絕對不會敗,也許韓信一戰,便可去除大漢西北匈奴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