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趙匡胤的心腹是誰?爲什麼不去擁護他兒子登基爲帝?

趙匡胤的心腹是誰?爲什麼不去擁護他兒子登基爲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開國皇帝都有很多心腹大臣,那麼趙匡胤的心腹是誰?他的心腹大臣們並沒有擁護他的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與趙光義爭奪皇位。這又是爲什麼呢?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五十歲的宋太祖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一起喝酒,第二天清晨,萬歲殿的內侍們像往常一樣來服侍趙匡胤起牀,卻發現他已經死去多時了。趙匡胤死後,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繼位,是爲宋太宗。按照慣例,皇帝去世後應當由他的兒子繼位,此時趙匡胤還有兩個親生兒子在世,但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位,過程卻非常順利。

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年夭折,後來分別被追封爲滕王和舒王。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都還活着,並且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25歲,趙德芳17歲,二人都已經長大成年,已經能夠平穩過渡皇位,不涉及到太后垂簾外戚輔政的爛糟事兒。

但是朝堂之上跟隨宋太祖趙匡胤起家的心腹們,並沒有扶持趙德芳和趙徳昭繼位,而是默認了趙光義繼承皇位的合法性。要說一個兩個有可能被趙光義賄賂收買,但是大家集體失聲,就很耐人尋味了。

趙匡胤少年時期個性強橫,疾惡如仇,是個不折不扣的街溜子,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三在陳橋驛,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及親信把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的趙匡胤身上,跪拜擁立其爲皇帝。趙匡胤黃袍加身,帶領一班人馬開創了大宋王朝。

趙匡胤的心腹是誰?爲什麼不去擁護他兒子登基爲帝?

當開國的動盪逐漸趨於平緩,政治經濟平穩運行之後,統治者就面臨一項重要抉擇——立太子。早點立太子不僅能夠應對皇帝暴斃等突發變故,還可以對繼承人的能力進行深入的考察和培訓。當然,換個角度講,不提前公佈太子人選也有一定優勢,那就是能夠避免皇位競爭者們之間的爭鬥和內耗,以及朝中官員選邊站搞圈子。

趙匡胤也是一直沒有立太子,一直到他病重去世也沒有公佈繼承人。而他的兩個兒子趙德芳和趙德昭,都沒有被立爲太子。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趙徳昭出閣。按照慣例來說,皇子一般在出閣時就晉封爲王爺。可是趙匡胤卻認爲趙德昭年紀還小,一下就封王怕他驕傲放縱,於是當時只任命他爲貴州防禦使。

九年過去了,到了開寶六年(973年),趙匡胤又任命趙德昭爲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直到開寶九年(976年)十月,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繼位,趙德昭才被叔叔封爲武功郡王。

趙德芳是在開寶九年(976年)初出閣,被趙匡胤授爲檢校太保、貴州防禦使。 同年十月趙匡胤去世,趙光義繼位後任命趙德芳爲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而趙光義呢?

宋朝開國後,趙匡胤就封趙光義爲殿前都虞侯。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以後又讓趙光義長期任開封尹。可不要小看這個職位,開封府尹相當於首都市長,掌管當時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的行政、司法、民生等重要事務。開寶六年(973年),趙光義更是受封晉王,位居宰相之上。

這樣對比一下,趙匡胤心目中的繼承人選就顯而易見了。換句話說,連宋太祖趙匡胤自己都沒打算讓兒子接班,而是默認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

而且當時五代十國時期並不流行明立太子,在那個特殊的亂世時代,已經有了不成文的規矩,通常都城的府尹官職加親王爵位就是皇帝默認的皇位接班人。

其實趙匡胤作這樣的安排也是根據當時宋朝的基本國情來的。宋朝初期,戰亂清洗後的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周邊又有南漢、後蜀、南唐等敵人還沒消滅,朝廷內部各種勢力盤根錯節沒有理清。趙匡胤一個頭兩個大,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兩個兒子年紀還幼小並沒有足夠的能力應對這一局面。如果讓他們接班,自己打下來的偌大基業可能都要灰飛煙滅。

趙匡胤從大局着眼,扒拉來扒拉去,也只有弟弟趙光義能夠勝任這個位置。

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宋朝開國後爲了避諱趙匡胤的名諱而改名爲“趙光義”,他是宋宣祖趙弘殷和昭憲太后杜氏所生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趙匡胤一母同胞的嫡親弟弟。趙光義從小讀書上進,文武兼備,多次隨趙匡胤征戰殺伐,還參與了陳橋兵變,宋朝開國後趙匡胤出征在外都是命趙光義留守開封,趙光義也總是能圓滿完成留守任務,可見他各方面能力都是絕對在線的。

不過這只是北宋初期的事,隨着後蜀、南漢以及南唐的覆滅,北宋政權越來越穩固,社會也越來越安定,這時候立兒子爲太子,再培養幾年也就沒問題了,趙匡胤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開始琢磨立太子的事了。

但是事情發展往往就是如此,當這件事已經朝一個方向走出很遠,再想掉頭向另一個方向走其實是很難的,趙匡胤這時候就有了點兒剎車失靈的無力感。

早在建隆二年(961年)和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就已經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等高級將領,以及諸鎮節度使白重贊、武行德、王彥超、郭從義、楊廷璋的兵權收回。

趙匡胤自己作爲武將篡了皇帝的權,當然時刻防備自己手下的武將有樣學樣。當年的元老們心已經涼透了,兵權也沒了,對於擁護趙匡胤兒子上位這件事情是無心也無力了。

相反,趙光義一直獲得哥哥趙匡胤的信任和重用,多年經營下來勢力已經非常雄厚。這其中,趙光義的各種手段實在令人目不暇接。

首先是趙匡胤之死。

趙匡胤的心腹是誰?爲什麼不去擁護他兒子登基爲帝? 第2張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的那個雪夜,已經重病的趙匡胤召晉王趙光義入宮飲酒議事。雖然伺候的宮人都被趕了出去,但他們遠遠看到燭光下窗櫺上的投影,趙光義時不時站起來走動下拜,像是惹怒了趙匡胤。喝完酒趙匡胤還用柱斧戳擊地面,大聲對趙光義說:“好爲之”,沒多久趙匡胤就被發現死亡了。這就是所謂的“燭影斧聲”,一些學者認爲這兩兄弟積怨已久,趙光義其實是殺害趙匡胤的兇手。

其次是生母杜太后的幫助。

有一回趙匡胤和趙光義兄弟倆一起去看望杜太后,杜太后問趙匡胤:“你知道你爲什麼你能得天下嗎?”趙匡胤回答說:“是祖宗保佑我啊!”杜太后搖了搖頭,說:“那是因爲後周的皇帝年齡太小,主少國疑,你纔有機會奪得天下。所以你以後傳位,應該先傳給你弟弟趙光義,這樣纔不會給別人黃袍加身的機會。”趙匡胤立馬答應,保證一定照辦。口說無憑,杜太后還命令宰相趙普起草了一份盟約藏在金匱中,這就是金匱之盟。當然,後世也有學者認爲這份金匱之盟是趙光義僞造的。

最後是苦主們的認同。

趙匡胤駕崩後,他的妻子宋皇后當機立斷派太監王繼恩召兒子趙德芳進宮。但王繼恩已經站隊趙光義了,他沒有聽從宋皇后的命令,而是直接把皇帝駕崩的消息告訴給趙光義,並帶着趙光義進入皇宮。

宋皇后一看來的人不是兒子,而是小叔子,一下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她此刻認清局勢,知道事不可爲,只好對趙光義說了一句“吾母子之命,皆託付於官家”。

宋朝稱呼皇帝爲“官家”,宋皇后這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奉趙光義爲新任皇帝。這是她以“先皇后”的身份,對趙光義繼位合法性做了背書。

另外,對於幾個有力的競爭者,趙光義也成功安撫了他們。太平興國元年(976年)趙光義登基之後,立馬晉封趙德昭爲武功郡王,任命他爲永興節度使,兼任侍中,同時詔令他從朝會時,班位在宰相之上。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冬天趙光義去郊外祭祀的時候也帶着趙徳昭,還加任他爲檢校太尉。趙徳昭在父親在世時連個爵位都沒得到,叔叔上位之後反而得以封王,甚至連趙徳昭的妻子王氏也被趙光義晉封爲韓國夫人。這樣一來趙徳昭也沒什麼怨氣了。

侄子趙德芳也被趙光義任命爲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祭祀之後又加任檢校太尉。後世戲曲演繹比如《楊家將》、《包公案》、《三俠五義》等故事中,把趙德芳塑造成了“八賢王”的形象,可見他對叔叔趙光義登基也是沒什麼意見的。

除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其實還有一個人,那就是與趙光義同爲趙匡胤弟弟的趙廷美。趙廷美是趙匡胤的四弟,原名趙匡美。宋朝建立後,爲了避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兩個弟弟分別改名爲光義、光美。趙匡胤死後,宋太宗趙光義登基,爲了避趙光義的名諱,這個四弟只好又改名爲趙廷美。

三哥趙光義跟着二哥趙匡胤打天下去了,老四趙廷美在做什麼呢?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廷美曾被趙匡胤派遣隨大軍出征南唐,不過他只負責勞軍,不是什麼技術活兒。到了目的地之後,趙廷美見到了南唐後主李煜,兩個人談詩論道,極爲投契,相見恨晚。由此可見,趙廷美跟李煜這樣一個傷春悲秋的亡國之主乃是一路貨色。

此外趙廷美的出身也存疑,按照《宋史》的記載,趙廷美與趙匡胤、趙光義都是杜太后所生。但趙廷美死後不久,趙光義曾對幾個朝臣說過“廷美,朕乳母陳國夫人耿氏所生”這樣的話。這樣的話,他的繼位資格可就大打折扣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趙光義故意散佈的謠言。因爲按照“金匱之盟”,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將來應該傳位給弟弟趙廷美,然後趙廷美再傳給趙匡胤之子趙德昭。所以趙光義的眼中釘排序,趙廷美還要在趙德昭、趙德芳的前面。

趙光義登基後冊封趙廷美爲齊王,又任命他爲中書令、兼任開封府尹,班位在宰相之上。按照當時的不成文規矩,趙廷美基本已經被內定位皇位接班人了。所以對於趙光義繼位,趙廷美也是認同的,畢竟下一個就輪到他了。

那麼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都收到了趙光義給的甜棗,默默低頭吃了起來。苦主們不發聲,趙匡胤的心腹們當然也不會反對了,何必費力不討好呢?

後來趙廷美專橫跋扈,趙光義曾多次斥責他。趙廷美不但不悔改,還記恨在心,暗中謀劃篡位。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趙廷美的陰謀泄露,被趙光義罷免了開封府尹的職位,貶謫西京留守。吃了一次虧,趙廷美還不長記性,暗中與兵部尚書盧多遜勾結。這件事後來又敗露了,趙廷美被削去一切官職,只保留了魏王這個空名,賦閒在家。在家他還不老實,又觸怒了趙光義,魏王的爵位被摘掉,貶爲涪陵縣公。這下老實了,食邑三千袋榨菜,生活也有滋有味了。

雍熙元年(984年)正月,趙廷美帶着全家老小遷居到房州,不久憂憤成疾,吐血而亡,終年38歲。

“金匱之盟”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趙廷美死了,第二順位趙德昭比他掛得還早。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帶着趙德昭攻打幽州。有一天夜裏軍營發生混亂,到處都找不到趙光義的身影,有些人猜測趙光義已經不幸犧牲了,建議擁護趙德昭登基爲帝。

後來發現虛驚一場,趙光義安然無恙歸來。趙光義聽說了那一晚的事當然就很憋氣,回京後過了很長時間沒有給將士們論功行賞。趙德昭提醒趙光義犒賞將士,趙光義更生氣了,這是在教我做事?於是怒氣衝衝地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趙德昭被這句話嚇得六神無主,退朝回家就自殺了。

趙匡胤的心腹是誰?爲什麼不去擁護他兒子登基爲帝? 第3張

不久之後趙德芳也追隨哥哥趙德昭前後腳而去。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三月,年僅二十二歲的趙德芳病逝。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趙匡胤的心腹們爲什麼沒有擁護其子繼位?他們心裏也有一杆秤,也經過了權衡和考量。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從政治素養、軍事實力、政務水平以及對朝堂的掌控各方面來說,都遠遠比不上趙光義。

年紀小、資歷淺的君王,是沒辦法坐穩江山的。而他們的叔叔趙光義,年富力強,要經驗有經驗,要能力有能力。國家需要這樣的統治者,朝臣們也需要這樣的領頭人。只有這樣的人繼承皇位,才能維持這個新生王朝的國祚延綿和長治久安。趙匡胤的心腹們不應該反對,也沒機會反對。因爲趙光義很早以前就爲繼位鋪好了路,就等趙匡胤一死了。這一刻到來以後,趙光義一招接着一招,衆人都被牽着鼻子走,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雖然趙光義從哥哥趙匡胤手裏拿走了江山,但到了南宋時期,由於宋高宗趙構在南逃時受驚嚇過度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大宋王朝後來的皇帝血統又回到了趙匡胤這一脈後人的手中。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