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陶谷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陶谷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陶谷,北宋大臣,本姓唐,避後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改姓陶。讓本站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趙匡胤在距離開封僅二十公里處的陳橋驛被黃袍加身,叛周稱帝。

隨即,趙匡胤在跟將士們約法三章之後,率部回師開封,後周滅亡,宋朝建立。

陶谷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也有如韓通、魏仁浦這樣準備抵抗的後周臣子,但大多後周文武都是逆來順受。

如宰相範質和王溥在得知大勢已去後,也能接受現實,趙匡胤的政變基本是兵不血刃。

新朝即將建立,自然也有想抓住機會求上進的官員,其中,最著名的是當時後周的翰林學士承旨陶谷。

當時,趙匡胤逼迫後周小皇帝柴宗訓禪位,因事先準備不足,臨到頭髮現沒有禪位詔書。

但陶谷卻從懷中拿出一份,幫助趙匡胤解決了這個難題,《宋史·陶谷傳》中記載:

初,太祖將受禪,未有禪文,谷在旁,出諸懷中而進之曰:“已成矣。”

這顯然是陶谷提前寫好的,如果準備有詔書,他最多浪費了時間,但如果沒有,他就立功了。

於是,趙匡胤順利完成登基,陶谷立下大功。

這種行爲,放在古代,就是勸進之功,在趙匡胤發動的政變中,陶谷的這個功勞僅次於在陳橋驛給趙匡胤披上黃袍的主謀們。

可陶谷的這次進獻禪位詔書,卻換來了“太祖甚薄之”的印象。

也就是說,趙匡胤接受了陶谷的好意,但對他這個人,卻越發看不起。

趙匡胤對於後周來說,當然是叛臣,還是深受後周皇室隆恩的叛臣。

並且,在他準備起事時,也會刻意結交有意反叛後周的有異心分子,誰願意跟着他叛周,都是他的好朋友,未來,好處大大的有。

可當他成事後,就是皇帝了,他馬上會進入到皇帝的角色中去考慮問題。

誠然,如陶谷這樣的官員,主動靠上來,有利於趙匡胤迅速穩定局面。

可這也意味着,如果哪天出現逼迫趙匡胤讓位的政變出現,陶谷們同樣會繼續背叛。

當時可還是五代亂世,後周只是其中的某一個政權,即便換了國號,也暫時還只是割據政權,誰知道明天會怎樣?

趙匡胤也無法保證自己一定能統一天下成功,或者能坐穩這個皇位,他更需要堅定一些的臣子來幫助自己。

陶谷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第2張

陶谷的主動,反而暴露了他內在的不堪。

陶谷不獻禪位詔書,前途沒準有保證,哪怕熬資歷也夠,可獻了詔書後,他的心願卻一輩子沒能達成。

陶谷主動拍新朝和新帝的馬屁,無非是想升官。

他在後周已經做到翰林學士承旨這樣的高位,還曾兼任過吏部侍郎,僅憑翰林學士的職位,就是當然的未來宰相候選人。

所以,陶谷的目的是想有機會當宰相,他的資歷、資格、職位都足夠他當上宰相,只需要前進一小步就行。

趙匡胤也想換宰相,他在以宋代周後,雖然暫時沒有變動前後周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的職位,可那是爲了穩定,爲了順利接收後周的州郡、軍隊和財產。

範質、王溥、魏仁浦等到底不是趙匡胤的自己人,在宋朝建立四年後,趙匡胤在朝政穩定後,就把他們罷免了。

此後,趙匡胤任命的宰相分別是趙普、薛居正、沈倫。

而對於有勸進之功,且本就是翰林學士承旨這樣的宰相候選人的陶谷,趙匡胤從來就不考慮:“帝素薄之,選置宰輔,未嘗及谷”。

趙普和沈倫都是趙匡胤還是後周大將時,就投奔過來的自己人,薛居正和陶谷一樣,都是後周遺臣。

薛居正在後周時,資歷和職位都不如陶谷,但他就能後來居上,成爲宰相。

宋朝開國後,陶谷陸續從禮部尚書變成刑部尚書,再變成戶部尚書,一直在六部尚書的職位上變動,趙匡胤就是不讓他這個曾經的翰林學士承旨當宰相。

薛居正和陶谷相比,僅僅是趙匡胤發動政變時,啥都沒幹。

再舉一個人的例子來比較陶谷,趙匡胤發動政變並回師開封后,有兩個後周重臣試圖反抗。

陶谷是什麼人?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是什麼結局? 第3張

除了趙匡胤原本的政敵韓通外,還有一個是,後周宰相之一的魏仁浦。

他組織了部分朝臣反抗,但勢單力薄,又沒有軍隊幫助,因此反抗失敗。

可趙匡胤沒有博待他,讓他繼續擔任宰相,後來罷免他時,也讓他繼續帶着“守尚書右僕射”的職位。

不僅如此,趙匡胤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魏仁浦的兒子,跟他結成了親家。

魏仁浦極力反對趙匡胤,表現出了忠臣的一面,於是,趙匡胤無比看重,陶谷及時獻媚,卻被趙匡胤鄙視。

由此可見,當皇帝的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或許,陶谷表現自己價值的時間提前了一些,在宋朝正式建立後,再想辦法表現自己也許更好,就如薛居正。

陶谷生前走錯一步棋,沒能達成心願,死後,他被追贈爲右僕射,算是當上了宰相,可生前身後名,是徹底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