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爲什麼後世對李牧的評價高?他有哪些戰績?

爲什麼後世對李牧的評價高?他有哪些戰績?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世對李牧的評價高,是因爲李牧確實當得起這種評價!

毫不客氣的說,長平之戰結束以後,趙國之所以還能多撐幾十年的時間,這裏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勞,都得算在李牧頭上!而從整個中國歷史的角度來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兩大貢獻。

第一,他把匈奴給打殘了。這直接導致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慮北方的敵人,可以集中精力統一中原。

第二,李牧應該算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把騎兵玩透了的頂級名將!李牧的存在,直接把騎兵作爲一個單獨兵種的威力,拉高了一大截。而且在打匈奴期間,他也創造出了一整套對付騎兵的辦法。這對後世無數的名將,都有着舉足輕重的影響。

爲什麼後世對李牧的評價高?他有哪些戰績?

所以,這樣的李牧,不管後世給他多高的評價,其實都不過分。

作爲趙國的名將,李牧崛起,已經是長平之戰以後的事情了。據後世史學家分析,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李牧應該還比較年輕。而且,當時李牧正駐守在北方,負責抵禦北方的匈奴。所以長平之戰爆發的時候,李牧根本就沒參加。

等到長平之戰打完之後,後來秦國進一步進攻邯鄲的時候,正史上也沒有明確記載李牧參與邯鄲之戰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爲當時李牧還不是特別牛,在趙王眼裏,李牧也不是那種能夠力挽狂瀾的角色。再加上當時北方防禦匈奴的戰線,同樣極爲重要,所以李牧可能就沒有被調回來,參加邯鄲之戰。

而邯鄲之戰結束以後,雖然秦國最終被擊退了,但是趙國這邊,卻同樣損失慘重。一場長平之戰,再加上後來的邯鄲圍城,幾乎把趙國國內超過一半的適齡男性,全都給殺絕了。

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李牧開始逐漸在趙國的軍界,異軍突起,逐漸扛起來大半個趙國。

接下來的十多年時間裏,李牧先是率兵在北方駐守,防備匈奴入侵。在這段時間裏,李牧長時間不出戰。就算匈奴打過來了,李牧也只是堅壁清野,被動進行防守。如此一來,李牧自然就給匈奴造成了他軟弱可欺的假象。

李牧之所以這樣做,從後世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有兩個目的。第一,長平之戰結束以後,趙國嚴重缺少精壯勞動力。所以在這期間,李牧最大的任務,不是在北方擊敗匈奴,而是儘量保證更大的和平空間,讓趙國人多生孩子,讓那些年輕人快點長大,彌補長平之戰的損失。

從趙國後來的情況來看,這個目標,李牧後來顯然是實現了。短短十多年之後,李牧坐鎮的趙國北方邊境,便再次攢下了近二十萬的精銳軍隊。而這些精銳,後來也成了趙國滅亡之前,抵抗秦國的中堅力量。

爲什麼後世對李牧的評價高?他有哪些戰績? 第2張

第二,李牧需要給匈奴造成一個假象,那就是他確實比較好欺負。因爲只有這樣,匈奴才會敢於集結全部主力,前來進攻趙國的邊境。

中原王朝對付遊牧民族,最大的難點,其實一直都不在於正面廝殺。如果雙方真的找一塊地方,全力來一場死戰,其實大概率都是中原王朝取勝。因爲中原王朝在武器製造和後勤補給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

真正的難點,其實是在於如何找到遊牧民族的主力。遊牧民族依仗速度,可以打不過就跑。如果讓遊牧民族的主力逃回草原深處,中原王朝再派騎兵去草原深處尋找對手,那成本就太高了。後來漢武帝用的就是這種辦法,雖然打贏了,但是也把之前漢朝幾代人攢下的國力給耗得差不多了。

連後來統一全國的漢朝,都是如此。那麼如果當時李牧只是擊敗匈奴,讓匈奴主力逃回了草原,接下來趙國面對的,可能就是匈奴的連年襲擾。到時候趙國就必須要把大量的軍隊,放在北方防守。這時候秦國要是再打過來,趙國就徹底沒救了。

所以當時的李牧,不是想擊敗匈奴,而是想要重創匈奴。

如此,多年之後,當李牧在北方攢下了近二十萬的精銳,覺得有把握直接殲滅匈奴主力了,李牧才終於出手。當時李牧先是派少量軍隊,把匈奴主力引入趙國的埋伏圈。然後,李牧用戰車組成正面防線,擋住匈奴的正面衝鋒。

接下來,李牧再派大量的騎兵,切斷匈奴的後路,並且派出會弓箭的士兵,從兩翼包抄,利用弓箭遠程射殺匈奴士兵。這種作戰方式,後來幾乎成了中原王朝對付遊牧民族的教科書。後來無數的中原名將,在對付草原遊牧民族的時候,用的其實都是這種思路。

最終,這一戰李牧直接消滅了十多萬匈奴精銳,徹底重創了匈奴。要知道,當時匈奴還沒有徹底統一草原,整個匈奴加起來,其實也沒多少人。所以這一戰之後,接下來至少十年之內,匈奴都不敢再南下大規模襲擾趙國邊境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