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敬宗出身高陽許氏,唐朝宰相,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之子。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許敬宗,字延祖,生於公元592年。許敬宗出生的時候,正是隋文帝在位期間。當時許家的情況還不錯,許敬宗的老爹許善心,當時正擔任隋朝的虞部侍郎。類比現在的話,大概相當於是自然資源部下邊某個司的司長。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在說許敬宗的故事之前,我們先稍微介紹一下許家的家世,要不然我們很難理解後面許敬宗的那些經歷和選擇。許家是典型的耕讀傳家的文化世家,祖籍爲河北徐水。西晉末年的時候,在那場衣冠南渡的過程當中,許家的先祖也從河北逃到了南方,而後世代在南方政權做官。此後的兩百多年裏,許家一直在南方做官,所以就漸漸成了所謂的江南士族

後來,到了許敬宗他爹許善心這一代,依然在南陳做官。許善心應該算是典型的良吏,九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但自己一直努力學習,讀遍了許家的萬卷藏書。做官之後,在南陳朝堂上亦是剛正不阿,持身周正。後來隋朝南下滅陳的時候,連南陳皇帝都躲到了井裏,狼狽不堪,最後投降了隋朝。滿朝文武唯有許善心,在隋軍入城之後,依然心繫故國,穿着喪服在皇宮外嚎啕大哭,爲南陳政權送行。

再之後,隋文帝楊堅知道這件事後,對許善心更是大加讚賞。楊堅雖然出身關隴集團,但對在江南士族當中,堪稱領袖的許善心,也是早有耳聞。所以後來,楊堅也沒難爲許善心,而是直接封許善心做了隋朝的官。而許善心到了隋朝這邊之後,依然剛正不阿,官聲極佳。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許敬宗出生了。

許敬宗出生的時候,他爹許善心的位置已經不低了,而且深受隋文帝的賞識。但同時,許家當時的處境,也有一些小問題。一方面,南陳滅亡之後,江南士族普遍遭到打壓,日子過得一般。另一方面,許善心本人是個好人,不屑於做貪污受賄之類的事情。所以,許家當時聲譽不錯,家裏藏書萬卷,卻唯獨有點窮。

當然,這對於當時的許善心來說,或許並不是一個大問題。因爲像許善心這樣的人,接受的是儒家正統教育,往往樂於清貧,甘於奉獻。在老爹的教育下,少年時代的許敬宗,接受的其實也是同樣的教育,而且勤奮好學。等到許敬宗成年之後,恰逢楊廣即位,開始推行了科舉制。在父親的鼓勵下,許敬宗沒有選擇憑藉祖蔭入仕,而是去參加了科舉。

在科舉考試當中,多年勤學苦讀的許敬宗,果然不負衆望,一舉考中了秀才。這裏多說一句,隋朝的秀才,和後世的秀才不太一樣,含金量比後世的秀才高很多。隋朝那會兒考中秀才,是可以直接入仕做官的,而且官位還不低。

通過科舉考試後,許敬宗也算是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途。此後,許敬宗先是被任命爲淮陽書佐,而後又被調到了謁者臺工作。雖然官位一直不算太高,但確實是在努力進步。

如果歷史能夠順利發展下去的話,若干年之後,許敬宗大概也會成爲一個和他爹差不多的人。聲望很好,但家裏很窮,同時又樂得清貧。至少,不可能被扔到奸臣傳裏面。

但是,在大業十四年這一年,一個突發事件,徹底改變了許敬宗的命運。

這件事,就是江都兵變。

江都兵變這件事,說起來比較長。反正大致就是楊廣登基之後,經過十多年的亂搞之後,終於把隋朝搞得國力大損,各地農民軍紛紛開始起兵造反。後來,楊廣見到北方實在是太亂,所以就帶着十多萬隋朝精銳,前往江都避難,打算靠着隋朝在南方的殘存統治,偏安江南。但問題是,和他一起來的那十多萬隋朝精銳不這麼想,這些底層士兵的家人,都在關中。所以,兩年之後,當這些士兵聽說,楊廣打算永遠不回關中之後,就開始內亂了。就在這個時候,禁軍統領司馬德戡,和姦臣宇文化及聯手,利用這股風潮,直接弒殺了楊廣。

隨着楊廣被殺,隋朝也就算是徹底亡了。

楊廣被殺的時候,當時許家父子作爲文官,也身在江都。後來,隨着宇文化及全面掌權,許善心作爲清官,自然不願臣服於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當時也沒慣着他,直接下令,將許善心給處死了。

這一年,許敬宗27歲,親眼目睹了自己父親被殺。

許善心死後,許敬宗靠着下跪磕頭,在宇文化及這個殺父仇人面前,苦苦哀求,這才僥倖活了下來!

許善心的死,開始讓許敬宗產生了疑問:爲何自己的父親,清廉一生,卻落得這樣一個結局?一生甘守清貧,卻只換得朝堂上的排擠和打壓,最後還被宇文化及一刀砍了腦袋。爲何宇文化及這樣的二世祖,卻能身居高位,掌握權力?自己爲何要向這樣的人磕頭,才能勉強保住性命?

難道,這就是當清官的結局嗎?

在提出這個問題後,許敬宗當時並沒有想出答案。因爲在這之後,時局開始出現一系列的變化。許敬宗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找到答案,而是如何讓自己活下去!

江都兵變之後,宇文化及全面掌權。此後,宇文化及爲了穩定人心,打出了返回關中的旗號。但如此一來,宇文化及就勢必要和瓦崗軍戰鬥。因爲宇文化及只要想返回關中,就必須要經過瓦崗軍的地盤。可惜的是,宇文化及這個人,本事實在是差了點。雙方一場大戰之後,宇文化及麾下的十多萬精銳,被李密領導的瓦崗軍,直接擊潰。就連宇文化及本人,後來也不得不向北逃亡,最後被竇建德所殺。

江都大軍潰敗後,作爲底層官員,許敬宗自然沒機會和宇文化及一起逃跑。所以,在這場大戰之後,許敬宗就被瓦崗軍俘虜。被抓了俘虜之後,許家多年積攢下來的聲譽,倒是救了他一命。瓦崗軍的領袖李密,早就聽說過許敬宗的名字,所以直接釋放了他,讓他擔任自己的記室。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第2張

在擔任記室期間,許敬宗結識了一個比他大12歲的老大哥,倆人同時擔任記室。

這位老大哥,名叫魏徵。

然而,就在許敬宗剛剛安穩下來,慶幸自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的時候,情況再次發生了劇變。在瓦崗軍和宇文化及大戰結束後,洛陽的王世充,趁機率兵來襲。瓦崗軍剛剛經歷過一場大戰,自然不是王世充的對手。所以,不久之後,瓦崗軍就被正面擊潰了。此後,瓦崗軍領袖李密,逃往關中,本想依靠李淵的力量,東山再起。但後來卻被李淵所殺,瓦崗軍也就徹底算是煙消雲散了。

對於當時的許敬宗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噩耗。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結果剛剛工作幾個月後,忽然發現公司破產了,連公司老闆都跑到其他公司去上班了。這個時候的許敬宗,估計是相當鬱悶的。

但鬱悶歸鬱悶,此時許敬宗首先需要考慮的,還是如何找下一份工作的問題。

這個問題,倒也沒有難住許敬宗太久。因爲不久之後,瓦崗軍這家破產公司,就直接被關中地區的大老闆李淵給收購了。作爲瓦崗軍的文官,許敬宗自然也順理成章地進入了唐朝這家公司,開始了自己的新工作。

到了唐朝這邊之後,許敬宗的日子,總算是稍微好過一些了。在許敬宗降唐之後,先是被封爲漣州別駕。而後不久,一封徵召令便發到了他手裏。簽發這封徵召令的,正是當時唐朝的軍隊統帥李世民。

原來,李世民也早就聽說過許家的名聲,知道許敬宗確實很有才能。而當時李世民又恰好需要建立自己的公司分部,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所以,得知許敬宗降唐之後,李世民很快就把許敬宗徵召到了自己手底下。

就這樣,許敬宗開始在李世民手底下做事了。

不過,到了李世民麾下之後,許敬宗很快就發現,自己在李世民麾下的文官當中,根本排不上號!當時李世民的麾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比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那都是真正有大才的猛人!不管可以謀劃行軍打仗,還可以幫李世民治理內政,就連策劃陰謀這種事情,他們也很在行。反觀許敬宗,雖然許家也是家學淵博,但許敬宗自小學到的都是書本上的那些東西。對於行軍打仗、治國理政之類的東西,完全就是兩眼一抹黑。

如果說,許敬宗是個學霸的話,那麼當時李世民麾下的其他人,就無疑是真正的學神了!

有一幫學神做同事,許敬宗這個學霸,自然也就不再突出,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員工作。不過好在,許敬宗算是比較早投靠李世民的,再加上許家多年積攢的聲望,倒也能在李世民麾下,佔據一席之地。

此後的兩年裏,許敬宗跟着李世民,一路征戰,先後打垮了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猛人,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在這個過程當中,許敬宗並沒有做出什麼突出貢獻,也沒提出什麼奇謀妙計,因爲這本就不是他擅長的。

等到李世民打垮了王世充和竇建德之後,返回京城被封爲天策上將。這個時候,李淵開始意識到,李世民軍功過大,會威脅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所以開始有意限制李世民的兵權。李世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返回長安之後,李世民以自己要學習文化爲名,找了十八位大儒,組建了一個叫文學館的機構。這個文學館,名義上是教李世民文化,實際上卻是在幫李世民準備未來的唐朝鬥爭。這十八位大儒,後來大多數都當過唐朝的宰相。

當李世民組建文學館的時候,許敬宗倒是也有幸成爲其中一員。不過,在十八學士當中,許敬宗顯然算是敬陪末座的。對此,許敬宗其實倒也不太傷心,畢竟這十八人當中,論聲望他比不上孔穎達、陸德明這種當世大儒,論能力他比不上房玄齡和杜如晦。就是他爹來了,能在這裏面排第幾都不好說。所以,只要能進文學館,許敬宗就已經很滿足了。至少,這意味着自己已經成了李世民手下的心腹文官。

不過,文學館成立後不久,竇建德的部將劉黑闥,就起兵造反了。後來爲了鎮壓劉黑闥,李淵也不得不再次派李世民領兵征戰。這次戰爭結束後,李世民徹底做大,到了連李淵都難以控制的地步。此後,李世民正式對太子之位發起衝刺,和李建成的矛盾也越來越大。終於在幾年之後,隨着一場玄武門事變的發生,李世民徹底幹掉了李建成,逼迫李淵禪位,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在這個過程當中,許敬宗依然沒做出太多貢獻。

不是他不想,而是因爲他真的不會。

不管是朝堂鬥爭,還是陰謀策劃玄武門事變。這種事情,對許敬宗而言,都十分陌生。就算許敬宗想要出力,也根本使不上力氣。而且,他是文官,也沒能力跑到玄武門那邊,親自跟着李世民一起砍人。所以,玄武門事變後,許敬宗的很多同事,都得到了加官進爵。唯有許敬宗,官職只是稍稍提升了一點點,這還是李世民覺得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上。

不過,就算沒什麼貢獻,許敬宗好歹也是之前的十八學士之一。靠着這份資歷,以後在朝堂上站住腳,肯定是不成問題的。此後幾年裏,許敬宗先是擔任著作郎,負責記錄唐朝歷史,後來又被封爲中書舍人。

自從李世民登基之後,接下來的十年裏,許敬宗其實還算過得不錯。記錄歷史這份工作,也正好適合他。唯一有些不足的是,不管是著作郎還是中書舍人,都不是什麼有實權的位置,俸祿也不算高。許敬宗的很多同事,或許不太在乎這個,因爲他們都是關隴士族,祖上留下了很多土地,人家不差這點俸祿。但許敬宗就不一樣了,他是個外來戶,沒有任何家底,只能靠工資過日子。這樣一來,日子自然就過得緊巴巴的。

但好在,能幹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危險,許敬宗倒也知足了。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第3張

然而十年之後,到了貞觀十年,許敬宗卻再次迎來了自己人生當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一年,李世民的正妻,長孫皇后,因病去世了。皇后去世,按照當時的制度,文武百官是要去服喪的。然而就在服喪期間,許敬宗卻犯了一個小錯。當時大家都在參加皇后娘娘的葬禮,但在許敬宗旁邊不遠處,有個叫歐陽詢的同事,長得特別醜。這個歐陽詢,就是在中國書法界鼎鼎大名的那個歐陽詢。字雖然寫得好,但人確實長得醜。

當時許敬宗也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看到歐陽詢之後,直接就笑了出來。

這下,問題大了。

照理來說,笑一下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但問題是,在皇后的葬禮上笑,那可就是大不敬了。事後,果然有御史彈劾許敬宗,李世民頓時大怒,直接將許敬宗貶爲洪州都督司馬。此後不久,等到李世民消氣之後,想到許敬宗確實一直跟着自己,而且寫史書的工作也離不開他,所以後來很快又把許敬宗叫了回來,繼續負責寫史書。

這事,對於大名鼎鼎的貞觀之治來說,幾乎就不算是什麼事。要不是因爲主角是許敬宗的緣故,都不配被載入史冊。但對許敬宗而言,這卻是他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這一年,許敬宗已經45歲了,依然還是個寫史書的小官。而且照目前來看,以後許敬宗也沒有升遷的希望了。眼下只是笑了一下,就被貶官罰俸。當年的十八學士當中,數他混得最慘,最爲落魄。

毛病到底出在哪了呢?

這時的許敬宗,終於再次想起了自己二十年前的那個疑惑!而且這一次,許敬宗想出了一個答案。

爲什麼自己一直很努力,一直很清廉,卻一直升不上去?十八學士中的其他人,都能做宰相個,爲什麼自己只能做一個小官?很簡單!不光是因爲自己才學有限,更是因爲自己出身江南士族,不會攀附權貴!

許敬宗得到的這個答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不能說是完全錯的。因爲在貞觀年間,天下士族可以大致分爲三類,分別爲關隴士族、山東士族和江南士族。這三大士族集團當中,關隴集團因爲建立了政權,最具實權。而山東士族因爲之前會鬧,再加上之前一直鼎力支持李世民,所以這會兒也不差。唯有江南士族,此時混得最慘!

江南士族在朝堂上,想升官是很難的。再加上許敬宗不擅長溜鬚拍馬,更不擅長站隊,自身才學又相對有限。想升官自然是癡人說夢。

想通了這些之後,許敬宗終於開始進行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蛻變。

憑什麼做清官就要受窮?憑什麼一輩子執着學問,在官場上就一直升不上去?既然這樣,那以後直接向錢看不就好了!誰能給我錢,誰能讓我升官,我就巴結誰!

就這樣,許敬宗從一個清官,逐漸變成了一個所謂的奸臣。而他的這個變化,其實也是歷史上很多貪官污吏,都會經歷的一個變化。

再次被李世民召回來之後,許敬宗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善於趨炎附勢,溜鬚拍馬。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許敬宗終於幹了第一件被後世罵了上千年的事情。

貞觀十七年,許敬宗負責參與《武德實錄》、《貞觀實錄》的撰寫工作。這個時候,李世民提出,想要過來看看他寫的史書。作爲史官,許敬宗本該是堅決拒絕的。因爲按照中國古代的傳統,皇帝在世的時候,爲了保證歷史的正確性,是不能看史官們寫的東西的。然而爲了拍李世民馬屁,許敬宗卻欣然同意。而李世民在看過之後,還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認爲許敬宗對玄武門事變,記載的過於隱晦等等。後來許敬宗也確實按照李世民的吩咐,對史書進行了一些修改。

這下,許敬宗徹底背上了千古罵名。同時,李世民也背上了改史書的壞名聲。

對於許敬宗當時到底改了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得不說,在這件事之後,許敬宗確實扭轉了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從此官運亨通。兩年之後,李世民親征高句麗,讓太子李治留在長安監國,許敬宗則負責與高士廉等重臣一起,負責機要文件的處理。這事放在以前,根本就不敢想象!要知道,高士廉可是長孫皇后的親舅舅,對長孫皇后有養育之恩,更是李世民依仗的心腹重臣。然而如今,許敬宗卻能和他一起,共掌機要!

嚐到甜頭的許敬宗,開始在奸臣的路上一路狂奔了。此後,許敬宗一邊開始學着如何貪污受賄,一邊也開始竭盡全力拍李世民的馬屁。起草詔書和聖旨的時候,也開始拼命讚揚李世民是如何的英明神武。如此一來,李世民對他自然更加滿意,很快加封其爲銀青光祿大夫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第4張

不過,就在許敬宗剛剛嚐到甜頭時,李世民卻去世了。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逝於長安城外的翠微宮。此後,太子李治登基,按照李世民的遺願,對很多老臣都有所恩惠。在這個過程當中,許敬宗也得以被升爲禮部尚書。

但很快,許敬宗就遭報應了。因爲之前他貪污的行爲過於明顯,很快就被御史抓到了把柄,而後對他進行彈劾。此後,李治只能將其貶爲鄭州刺史。在這之後不久,李治時代也開始需要寫歷史了,於是李治就又把許敬宗調了回來,繼續做他的史官。

奮鬥了好多年,李世民一朝去世,許敬宗又回到了原點。

這一年,許敬宗已經61歲了。

但此時的許敬宗,早已不同於往日。經過這麼多年的歷練後,許敬宗已經成了一個成熟的奸臣,他已經學會了如何站隊和趨炎附勢,爲自己爭取更多好處。

不久之後,許敬宗的機會來了。

許敬宗的這個機會,就是當時宮內的一些鬥爭。李治原本有個皇后,姓王,這個皇后品性其實還不錯,但是做事太嚴肅,而且和官員們有勾結,李治很不喜歡她。後來,這位王皇后爲了爭寵,更是把武則天從尼姑庵裏接回宮中。李治原本就和武則天有私情,對此自然大喜。但王皇后怎麼都沒想到,武則天入宮之後,很快橫掃後宮,甚至還威脅到了她的地位。

兩年之後,李治已經生出了廢后的念頭,想要改立武則天爲皇后。

但是,想要改立武則天爲皇后,還有一個很大的障礙,那就是前朝留下來的那些老臣們。這些老臣,以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爲首,堅決反對李治廢后。到了後來,這場立後風波,已經不再是後宮的事情了,更是李治和老臣集團之間的一場戰爭。

如果李治不能廢后,就意味着大權將會被老臣集團牢牢掌控!這顯然是李治不能容忍的。

而當李治和老臣集團戰鬥的時候,作爲主角的武則天,也在積極發力,開始在朝堂上尋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就在這個時候,許敬宗敏銳的察覺到了風向,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李治和武則天的那個陣營當中。

對於許敬宗來說,站在老臣集團那邊,又不能給自己帶來什麼實際好處。反倒是支持李治廢后的話,自己可以得到皇帝的青睞,得到武則天的信任和感激。這筆買賣,許敬宗當然知道該怎麼做。於是,許敬宗接下來就負責在朝堂上,和長孫無忌他們吵架。在許敬宗的帶頭下,很多在朝中不得志的官員,也紛紛都站隊到了武則天和李治這頭。

最終,李治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廢了那位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爲皇后。而這次事件,也成了李治全面掌權的一個標誌。自此之後,長孫無忌等老臣,再也無法阻礙他了。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就此結束。武則天當上皇后之後,自然不肯放過長孫無忌他們,而且也需要結黨,攝取更多的權力。於是,一個以武則天爲核心的皇后黨,就在朝堂上成型了。許敬宗自然是毫不猶豫地加入到了這個陣營,充當武則天在朝堂上的助手。

作爲後黨的核心成員,許敬宗自然也獲得了難以想象的收穫。爲了和老臣們爭權,李治也開始火速提拔許敬宗。公元655年,許敬宗再次升任禮部尚書。公元656年,許敬宗擔任太子賓客,而後升任爲侍中,並監修國史。公元657年,晉封高陽郡公,授中書令。公元658年,許敬宗晉封爲郡公……

隨着後黨的全面掌權,在武則天的指示下,許敬宗和另一位大奸臣李義府,誣告長孫無忌等一衆老臣謀反。最終,長孫無忌和一衆老臣,被徹底流放失勢。公元659年,長孫無忌被以謀反罪名,流放嶺南。此後,長孫無忌又派心腹到嶺南,逼迫長孫無忌自盡,徹底逼死了這位凌煙閣第一功臣。

當長孫無忌倒臺之後,作爲後黨的核心領袖,許敬宗終於達成了自己的夙願,成了唐朝的宰相。公元663年,許敬宗被拜爲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公元666年,許敬宗因爲年老難以步行,李治特別下旨,讓他和名將李績,可以直接騎馬來參與朝會!

許敬宗是誰?他爲何會被評爲奸臣? 第5張

至此,許敬宗已經成了唐朝朝堂上,名副其實的第一人!

但是,此時的許敬宗,雖然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宰相,但本質上其實仍然是武則天的提線木偶而已。當然,許敬宗本人也不在乎這件事,此時他所追求的,只是榮華富貴而已。

公元670年,許敬宗因爲年齡實在太大,請求辭官退休。此後,李治下令,允許他退休,但同時任命他爲特進,俸祿依舊。唐朝上一次享受這個待遇的,是大唐戰神李靖。

公元672年,許敬宗去世,終年八十一歲。許敬宗死後,李治追贈其爲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准許他陪葬昭陵。

當同時代的老臣們,都已經死絕的時候,許敬宗終於也抵達了位極人臣的終點。只不過,他抵達終點的手段,有些爲後世所不齒。

回顧許敬宗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許敬宗的人生,其實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歷史上絕大多數的貪官污吏,其實都經歷過類似的過程。比如宋朝的蔡京、明朝的嚴嵩,情況其實都差不多。所以,要說許敬宗是一個奸臣,其實也不算冤枉他。

但是,作爲一個奸臣,許敬宗到底做了哪些壞事呢?

宋朝史官給他的罪名,主要有三個:一是貪污受賄、趨炎附勢,這點確實沒冤枉他。二是陷害忠良,誣告長孫無忌,這事他確實也幹過。三是追隨武則天,擁立武則天爲皇后,致使武則天掌權,這同樣沒有冤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