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天子驕子,那麼他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給自己扳回一城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公元626年,熟悉唐朝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逼迫李淵退居幕後,而自己則成爲唐朝第二位皇帝,此時的李世民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按照自己的設想來爲唐朝做了規劃圖。

就在李世民正躊躇滿志時,突然一份戰報呈遞到李世民手中,起初李世民還感到很疑惑,天下主要的割據勢力都已經被自己擺平,還有哪個能有如此大的能量,讓傳遞軍情的士兵跌跌撞撞。

唐太宗打開戰報讀着讀着臉色就變了,因爲戰報上說東突厥頡利可汗帶着那些草原上兇殘勇猛的手下深入大唐腹地進行劫掠,此時頡利可汗已經大軍圍困涇陽,也就意味着突厥軍隊距離李世民所在地已經不足50裏。

突厥的騎兵隨時可能兵臨城下,但是更讓李世民難堪的是京城並沒有太多的軍隊拱衛,如果突厥軍隊強攻長安,長安城也將朝不保夕。唐太宗穩住心神告訴自己不能慌亂,根據多年的戰場經驗迅速理出思路。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李世民立即根據現有兵力對長安城進行佈防,但這僅是最後無可奈何的防線,深諳兵法的李世民決定主動出擊,僅僅帶着六位大臣前去與東突厥頡利可汗會面。

唐太宗敢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非常清楚突厥出兵的意圖,主要是趁唐朝羸弱而搶奪更多的財物,這是頡利可汗的最終目的,與昔日的遊牧民族沒有什麼區別。

當頡利可汗看到李世民僅僅帶着六位隨從前來赴約,心中不禁驚歎李世民果然名不虛傳,膽子是大了些,讓人想不到。史書記載,唐太宗見到頡利可汗後大罵他不守信用,當年明明已經簽訂了條約,現在竟然趁唐朝初建時期不穩定趁火打劫。

如果按照唐朝史料記載,頡利可汗在遭遇到唐太宗一頓臭罵後就撤兵了,但是這個細節值得關注,頡利可汗從遙遠的北方草原率軍一直南下,在唐朝疆域內燒殺搶掠如入無人之境,僅僅憑藉着唐太宗幾句言辭退敵的可能性極小。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第2張

根據唐朝史料中的隻言片語可以推測出李世民到底給了頡利可汗什麼樣的條件。大致應該是金銀錢財、綾羅綢緞等。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自尊心非常強的人,堂堂大唐天子竟然被突厥頡利可汗壓制在河灘上,這對於擁有強烈民族主義者的李世民來說,這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恥辱。

其實東突厥在唐朝初期是非常強大的勢力,當時的中原正處於四分五裂中,在衆多豪傑瓜分隋朝疆土的過程中,每位佔據地盤的領袖都必須要給北方的東突厥送禮,請求其不要入侵自己的領土。

考慮到當時渭水之盟遇到的情況,唐太宗李世民這樣做也是逼不得已,但是李世民並沒有給失敗找藉口,而是主動要爲報仇雪恨找方法。

唐太宗思路非常清晰,在渭水之盟後開始將全部經歷都用在治理國家發展唐朝上,因爲李世民很清楚要想徹底擊敗突厥勢力,就要用更發達的經濟條件作爲基礎,因爲戰爭是非常耗費錢財的,是對國家綜合實力的考驗。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第3張

李世民在政治經濟上採取很多積極措施來刺激經濟發展,更爲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夠招賢納諫,對有才華之人進行重用,如果僅僅是將重點放在發展經濟上是片面的,徹底解除唐帝國北部威脅的直接力量仍然是軍事實力。

唐太宗制定很多強化軍事力量的措施,比如在李世民登基之前,臣子是不能夠帶着兵器走上大殿的,而李世民則不一樣,他每天都要帶着數百位勇士在顯德殿練習射箭。

這樣前所未見的行爲很快引來朝臣的諫言,有大臣說如果帶武器上殿的人中有一位居心不軌,那陛下將會非常危險。唐太宗笑着拒絕大臣的建議,李世民告訴他只要自己真誠對待這些士兵,他們又怎麼會刺殺我呢?

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很快就形成一支能征善戰的精銳部隊,這是唐朝將來征討突厥等少數民族的班底,整個唐朝軍隊的戰鬥力都得到顯著提升。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第4張

從貞觀元年開始,唐玄宗李世民剛柔並濟,率先將佔據着山西大同的勢力收歸大唐,這是彰顯唐朝恩澤的重要機會,李世民對前來歸降的人都坦誠相待,爲後面征服四海八荒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樣板。

貞觀二年,大唐將領柴紹率領摩拳擦掌的唐軍將佔據朔方的樑師都所部殲滅,這對於接下來實施對突厥的打擊非常重要,相當於增添了前進陣地,同時也縮短了後勤補給的距離。

與此同時,突厥在外部勢力風雲變幻的同時,內部也出現嚴重困難,本來因爲突厥近年來的連續作戰導致百姓疲憊厭戰,再加上遇到了霜凍乾旱的天災,於是很多的牲畜都被凍死或者是餓死,對於牧民的生存來說是雪上加霜。

此時突厥內部也開始出現四分五裂的情況,比如薛延陀等部落相繼開始反抗突厥,相繼有不少有數民族部落看到大唐的發展,認爲這是一座靠山,於是紛紛投奔唐朝。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第5張

正是在這樣內外環境變化的基礎上,貞觀三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就抓住機會,大唐兵分六路正式拉開圍剿突厥的大幕,經過突襲定襄、夜襲陰山等戰役,最終頡利可汗在向西逃竄的過程中被俘虜。

從時間上來看,唐太宗簽訂渭水之盟很短的時間內就扳回顏面,能夠實現如此快速地完成復仇,其中有兩個人也功不可沒,他們是當時肅州守將張士貴、甘州守將張寶相。

當時東突厥有兩位將軍率領部下重走老路,想要再次劫掠大唐邊民,但是大唐守將利用肅州和甘州互爲犄角的優勢,利用城池的優勢順利抵擋住突厥軍隊的進攻,讓突厥軍隊只能空手而回。

李世民雄才大略,是如何在渭水之盟事件發生後扳回一城的? 第6張

正是兩位守將的出色表現,這才讓唐太宗李世民找到反擊突厥的藉口,唐軍以正義之師的名義更加所向披靡。

張士貴和張寶相兩位唐朝將領的表現只是大唐軍事強大的冰山一角,但是從中可以感受到唐朝在短短時間裏已經實現崛起,唐太宗的雄才偉略當然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