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司馬氏父子在清除異己時,態度有何變化?

司馬氏父子在清除異己時,態度有何變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平陵之變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父子密謀發動“高平陵事變”,竊取了曹魏軍、政大權。

隨後,司馬懿用謀反的藉口,誅殺了他曾發誓不殺的曹爽及其兄弟等滿門,並陸續剝奪曹氏、夏侯氏族人的一切權力。

這也促發了許多忠於曹魏,或對司馬氏專權不滿之人的擔憂。

司馬氏父子在清除異己時,態度有何變化?

由此,引發了包括“淮南三叛”在內的一系列反對司馬氏擅權的叛亂。

在這些叛亂前後,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藉機清除了一大堆反對派,使得司馬氏的專權再無阻礙。

從過程看,司馬氏父子三人在清理反對派時,是從不分青紅皁白的誅殺,到一定程度上的招降納叛,漸漸的從強硬轉爲懷柔。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太尉王凌聯合自己的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圖謀推翻司馬氏及魏帝曹芳,以曹操之子楚王曹彪代之。

但這次叛亂還沒有正式發動,就事泄而敗。

雖然是謀反未遂,司馬懿依舊以殘酷的態度對待叛亂者們。

主謀王凌被司馬懿用曾經對待曹爽的方式,即假意赦免他的罪行的套路誘降,王凌看穿了司馬懿的想法,投降後自殺。

王凌的死並沒有解除司馬懿的怒意,而且因爲王凌之叛是司馬氏掌權後的首叛,司馬懿必須要殺雞儆猴。

回洛陽後,王凌被誅滅三族,令狐愚(叛亂前已病死)也被誅滅三族,同時,還對他們的屍首予以“剖棺,暴屍”的處罰。

除王凌、令狐愚這兩主謀外,其餘有所牽連的叛亂者或跟兩家關係密切的家族皆同罪:“諸相連者悉夷三族。”

至於楚王曹彪,被逼迫自殺,司馬懿還以此爲藉口,把所有的曹魏宗室全部遷移到鄴城居住,並嚴密監視。

至此,司馬懿用殘酷的處理方式,解決了相當一部分不願意臣服司馬氏的反對者。

王凌之叛的當年,司馬懿也去世,司馬師接掌司馬氏權柄。

曹魏正元元年(公元254年),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其妹是司馬師原配夫人)、光祿大夫張緝(魏帝曹芳的岳父)、冗從僕射(負責宮廷禁衛)劉賢等人密謀推翻司馬氏。

他們的行動也沒能成功,消息很快泄露,司馬師毫不猶豫地將所有參與密謀之人的三族誅殺(李豐的三個孫子,因母親是魏明帝曹叡的女兒,被赦免)。

最爲惡劣的是,司馬師還廢掉了魏帝曹芳,給曹魏換了一個新皇帝曹髦。

隨後,司馬師親率大軍去鎮壓因李豐、夏侯玄等被殺,而引發的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等發動的叛亂。

戰後,司馬師因目疾加重,病發身亡,誘發司馬師目疾,間接殺死他的是文欽之子文鴦,《晉書·景帝紀》中記載:

初,帝目有瘤疾,使醫割之。鴦之來攻也,驚而目出。懼六軍之恐,蒙之以被,痛甚,齧被敗而左右莫知焉。閏月疾篤,使文帝(司馬昭)總統諸軍。辛亥,崩於許昌,時年四十八。

司馬氏父子在清除異己時,態度有何變化? 第2張

司馬師討伐毌丘儉、文欽叛亂時,曹魏鎮南將軍諸葛誕(諸葛亮堂弟)積極配合司馬師剿滅叛亂,擊敗趁火打劫的東吳軍隊。

戰後,諸葛誕因功升任徵東大將軍、高平候。但僅僅兩年後,諸葛誕也反了。

促使諸葛誕反司馬氏的主因是,他的好友鄧颺(和曹爽一起被司馬懿誅三族)、夏侯玄都被司馬氏陸續殺掉,他擔心受到牽連。

諸葛誕雖然跟司馬家是親戚,其女嫁給了司馬昭的弟弟司馬伷(其孫、也是諸葛誕的曾外孫司馬睿,是東晉開國皇帝)。

可這樣的親戚關係一點都不能給他帶來安全感,夏侯玄是司馬師的大舅子,可司馬師一樣毫不留情地殺掉。

而且,諸葛誕或許也有野心,如果能夠除掉司馬氏,那自己也有可能取而代之。

諸葛誕反司馬氏的心思沒能瞞過去,但此時的司馬氏也非比以往。

通過前面幾次的清除反對派的行動,司馬昭牢牢掌握着朝廷軍政大權,並不害怕諸葛誕反叛。

獲知諸葛誕有可能反叛的司馬昭於甘露二年(公元257年),下詔升諸葛誕爲司空,用明升暗降的方法,試圖逼反諸葛誕。

諸葛誕也果然不出司馬昭所料,聯合東吳,發起了叛亂。

然後,司馬昭就有了充足的理由,起大軍去征討守在壽春,不願意來洛陽的諸葛誕。

在剿滅諸葛誕叛亂時,司馬昭採取了跟父親司馬懿、兄長司馬師不同的態度,他開始適當的招降納叛,而不是一味的誅殺叛亂者。

甚至於,司馬昭還接受了“淮南二叛”主謀之一的文欽(因跟諸葛誕意見不合,被其所殺)的兩個兒子文鴦、文虎的投降。

而且,司馬昭沒有按照父親司馬懿對待曹爽、王凌那樣,先接受投降,然後殺掉的老套路幹掉他們。

要知道,文鴦是促使司馬師病亡的罪魁禍首,能放過他,還予以重用,是需要一定心胸的。

司馬昭改變以殺爲主對待叛亂者的策略,採取一定的懷柔態度,效果也是明顯的。《三國志·諸葛誕傳》中記載:

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爲將軍,各賜爵關內侯。城內喜且擾,又日飢困,誕、(唐)諮等智力窮。

因文鴦、文虎的表率作用,壽春的抵抗士氣幾乎全無,很快被攻破,諸葛誕在逃亡途中被殺。

其後,除死忠於諸葛誕,堅決不投降的頑固分子外,司馬昭赦免了絕大部分反叛者的死罪。

最典型的是唐諮,他本是魏臣,在魏文帝曹丕時反叛,逃亡到東吳爲官,諸葛誕勾結東吳叛亂,他被東吳派來助拳,壽春城破後,被迫投降。

這樣一個人,司馬昭不但不殺,還讓他做了安遠將軍,其除主謀外,以懷柔爲主的姿態表露無疑。

司馬昭爲何要一改司馬懿、司馬師曾經絕不姑息叛亂者的態度,而採取懷柔的態度?

主要是因爲通過司馬懿、司馬師的殺戮,曹魏朝中,有意反抗司馬氏的人全都被殺光了,到諸葛誕被殺後,曹魏已無敢反抗司馬氏的人了。

既然內部逐漸穩定,司馬氏的權力不受質疑和威脅,也就沒必要用殘酷的手段,以免人人自危。

這算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司馬氏父子在清除異己時,態度有何變化? 第3張

如曹丕廢漢建魏時,沒有多少強力的阻擾力量,也是因爲曹操生前,已經幫他把反對派該殺的都殺掉了。

曹操殺漢獻帝的妃嬪,殺外戚董承,殺士族孔融、楊修等,阻礙曹氏掌權的,一個都沒有放過,給曹丕掃除了一切阻力。

司馬昭在諸葛誕反叛時,能大方對絕大部分叛亂者懷柔,也是受益於司馬懿、司馬師曾經的行爲。

奪權後穩固,穩固時殘酷,穩固後安撫,這是個基本套路。

“高平陵事變”後發生的各個叛亂,對司馬氏來說,未必是壞事,反對者只有讓他們跳出來,才能知道危險在哪。

司馬氏能穩固掌權,不僅僅是依靠司馬懿裝病騙過曹爽,而後爆發的計謀,也有應對各個叛亂時的考驗。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這個道理在上下五千年裏,都是通的。

“淮南三叛”後,沒有了政治對手的司馬昭,後來連皇帝曹髦被殺這樣的大事,都能輕鬆擺平。

沒有了政治對手的司馬昭,也能積蓄國力,爲統一做準備,即使他沒有走到最後一步。

但司馬氏的基業,到底是傳承下去了,別管兩晉有多衰,怎麼說也是有數的大一統王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