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子李亨爲什麼要篡奪李隆基的皇位?

太子李亨爲什麼要篡奪李隆基的皇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太子李亨篡奪李隆基皇位的故事。

各方勢力涌現,維護自身地位

當時的皇帝基本上都是三宮六院,有許多的妃子,他們的孩子自然也不是隻有一個,按照規矩,在設立太子的時候用嫡長子繼承製。這就決定了在衆多的子嗣當中,嫡長子具有一定的優先繼承權。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說雖然有些不公平,但這就是制度所決定的。

後來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意識到一味地按照嫡長子繼承製選擇接班人的話可能過於固守陳規,不利於人才的選拔。所以一些皇帝在選擇太子的時候還是會更多的考慮接班人的實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嫡長子繼承製受到衝擊。

太子李亨爲什麼要篡奪李隆基的皇位?

到了李隆基的時候更是如此,雖然當初他設立了太子,但是後來察覺到情況不對勁的他直接將對方廢除並殺掉,這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可能是過於殘忍的一件事情。但是作爲一國之君,他需要爲天下的平民百姓着想,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江山社稷永世長存。

費除掉自己選擇的第一個太子後,爲了國家的發展,皇帝還需要重新設立以爲太子。在這樣的契機下,李亨被父親看中。他平日裏就聰明好學,在文武方面都有一些成就,但是因爲種種因素沒有被選爲太子。

本來他都想好了自己後半輩子就這樣碌碌無爲的過下去了,但是沒有想到在他28歲的時候還能夠被任命爲太子。當然了,這麼大年紀當上太子也並不容易。

當時的朝廷中李林甫楊國忠兩大集團勢力正盛,李亨作爲剛參與政事的人,和他們兩派都沒有很深的交情。同時也不願意和他們同流合污,所以當時這兩方勢力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威脅,爲了穩固住自己的位子,他一直都在努力。

後來一直到安史之亂以後,隨着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相繼被殺,李亨在朝中的對手也少了很多,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危險

兩派帶頭人相繼去世,朝堂之中別有用心的人更多,生性多疑的他並不相信朝中會有多少大臣相信自己。

所以他經常都處於一種謹慎高度緊繃的狀態,爲的就是防止一些人在背地裏搞小動作攛掇自己的太子之位。畢竟是二十多歲才獲得的這份榮耀,他對這個位子看得很重。只有現在守住自己的位子,將來才能夠有能力接手國家。

少了主要的競爭對手後,朝堂之上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他作爲太子,對自己的敵人根本就不清楚。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每天都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就是怕哪天突然被人用計奪走太子之位,到那時候,自己就沒有辦法繼承皇位了。

所以出於多方面的考慮,李亨篡奪了父親的皇位,這也是爲了早點實現自己的夢想,少一些擔驚受怕。

皇帝失去號召力,挺身而出

雖然是皇室中人,但是李亨從小就接受教育,他在平時的爲人處世中非常講究禮節,更不會奪人所愛。之所以會奪取皇位,也是形勢所逼,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只好下手奪走了父親在手中的皇權。

安史之亂後,朝廷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些都和李亨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爲身爲太子,將來的國家大權始終都會落在他的手裏。所以當時有不少原先李林甫、楊過縱橫集團的人都表示會爲他鞍前馬後。

太子李亨爲什麼要篡奪李隆基的皇位? 第2張

但是人心隔肚皮,這些人一面和李亨交好,一面有着自己的盤算。當時太子在朝中的勢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有很多人並不看好這個在28歲才成爲太子的人。在他們看來,李亨有很大的可能還會落得像前任太子那樣的事情,所以並不看好這些養尊處優的太子們。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室在朝廷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小,一些在地方擁兵自重的人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這樣一來,朝中的局勢就更加不明朗了。作爲太子,他遇到的敵人更多了。而此時的李隆基更像是一個傀儡皇帝,真正的號召力並不在他手中。

所以爲了和其他勢力進行對抗,他就不得不先下手爲強,只有這樣他才能夠防止自己的幾個兄弟們實力逐漸強大起來,穩固住自己的地位。雖然此刻的李隆基已經逃離皇都,但是作爲一國太子,他不能就這樣當縮頭烏龜。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有了篡位的想法。只有手中有了權利,才能夠平定叛亂,穩固局勢。但是當時身爲太子的他根本沒有辦法調動軍隊,唯一能支配軍隊的皇帝和自己又相隔千里,所以爲了不錯失良機,也爲了及時穩定局勢,李亨選擇了篡位登基。

擔憂命運,尋求自保

作爲28歲才被立儲的太子,李亨心裏也非常擔憂,一方面是不清楚爲什麼要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立爲太子,另一方面是擔憂像他的兄長一樣在太子的位置上被處死。雖然他是皇帝的兒子,但是和父親的關係也並不是非常好,對方心裏在想什麼他也不清楚。

所以從做上太子的那天起他的心裏就始終惶恐不安,就是擔心有一天會像自己的哥哥一樣被父親處死。同時他也擔憂外部勢力會把他從太子的位置上拉下去。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他整日惶恐不安。

後來自立爲帝也是自保之策,他要想不被別人殺害,就需要掌握絕對的權利,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只有當皇帝。但是父親遲遲都沒有退位的想法,他的心裏非常焦慮,在安史之亂中這種想法得到催化,最終篡位。

他之所以這麼做,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爲了自保,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反應。作爲太子,他如果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國家就這樣被叛軍佔領,心裏肯定不舒服。而且即便是不反抗,將來叛軍獲勝,他作爲前朝太子,也並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當時的大唐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雖然名義上還是一個國家,但實際上已經是四分五裂的狀態了。當時的李隆基還在位,年紀已經不小了,他也沒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國家事務了,但是還一直抓着權力不放。

這讓李亨心裏非常癢,身爲太子,有一番大抱負卻沒有地方施展,所以他的心中市場苦悶。後來在馬嵬坡的時候,他下定決心自立爲帝,帶着自己的心腹找到了當時的節度使郭子儀。

之所以在第一時間就找他,是因爲這個人手中有軍隊。當時李亨已經成爲了皇帝,他自然不願意看着自己的國家就這樣衰敗下去,他下定決心要把國土都搶回來。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之下,身爲太子的他篡取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