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打過很多敗仗,爲何夷陵慘敗對他打擊那麼大?

劉備打過很多敗仗,爲何夷陵慘敗對他打擊那麼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一,年過六旬。劉備是公元161年生人。公元196年,劉備第一次丟失徐州時,他才35歲。公元199年,劉備第二次丟失徐州時,他才38歲。公元208年,劉備經歷當陽慘敗時,他才47歲。對於一個男人而言,50歲是一個分水嶺,50歲之前,一切都有推倒重來的機會,過了50歲,身體機能明顯退化,心態也會隨之保守,會變得越來越害怕失敗。夷陵之戰爆發於公元221年,結束於公元222年,也就是說,當夷陵慘敗發生時,劉備已經是61歲的高齡。如此高齡,經歷如此慘敗,劉備心態崩潰可以說是一個必然。在那個沒有抗生素、也沒有養生意識的年代,61歲的人,身體素質早已千瘡百孔,哪能經得起如此沉重打擊呢?

劉備打過很多敗仗,爲何夷陵慘敗對他打擊那麼大?

第二,理想破滅。雖然以前一直輸,但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一直沒有破滅,但這一次明顯與以前不同。比如,荊州丟失後,劉備勢力基本上退出了中原大地,成了一個蜷縮在中國西南邊陲的偏安勢力,這在以前是從未發生過的。比如,關張死亡後,劉備那種絕對的安全感消失了,儘管諸葛亮也絕對忠於劉備,但諸葛亮的忠比較內斂,關張的忠讓人更爲“上癮”。比如,夷陵之戰敗的太慘了,蜀漢的底子基本打光了,元氣已經很難恢復,這一點,劉備與赤壁之戰後的曹操是不同的,曹操當時雖然慘敗,但仍是實力最強的一方。種種跡象表明,劉備“匡扶漢室”的理想,在夷陵慘敗後徹底破滅了,他的餘生,也就失去了苟活的意義。

第三,巨大落差。劉備以前是屢戰屢敗,就連他自己都習慣了失敗,三天不打一次敗仗,可能身上都不舒服,從未爬到高處,怎麼跌也不會很疼。但夷陵之戰不同,夷陵之戰前,劉備的事業順風順水,先後打贏了赤壁之戰、荊南之戰、入川之戰、漢中之戰,從“常敗將軍”一躍成爲“常勝將軍”,此時的他,已經爬到了“高處”,他在公元219年成爲漢中王,在公元220年稱帝,達到了其人生“最高處”,但很快他便經歷了夷陵慘敗,從這樣的“最高處”自由落體跌下來,當然就會跌的很疼。另外,單獨看夷陵之戰,也是這樣的情況,劉備率領的蜀軍一度勢如破竹,忽然一場大火便毀掉了所有,一點心理緩衝期都沒有,落差如此突然而又巨大,換誰也頂不住!

第四,面子問題。劉備以前雖然敗了很多,但大都是敗給了強者、敗給了名將。敗給曹操,這不丟人,畢竟曹操實力有目共睹。敗給呂布,也不丟人,呂布當時的戰鬥力確實在劉備之上。敗給袁術,也不丟人,畢竟人家袁術兵精糧足。但夷陵之戰呢,劉備敗給了一個無名之輩,在這之前,天下沒幾個人聽說過陸遜,更何況,劉備是在以多打少的情況下、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敗給了籍籍無名的書生陸遜,這樣的失敗,實在是讓劉備面子上說不過去。還有一點,劉備以前的失敗,大都是與衆人羣策羣力後的失敗,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但夷陵之戰卻是劉備力排衆議後做出的獨裁決定,慘敗後,他無顏面對那些反對伐吳的人。

劉備打過很多敗仗,爲何夷陵慘敗對他打擊那麼大? 第2張

結語:以上四點,年齡、理想、落差、面子,就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後一蹶不振的主要原因。夷陵慘敗後,有人可能認爲,川蜀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但實際情況卻是,川蜀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往往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