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在虎牢擊敗救援王世充竇建德大軍、俘虜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被迫投降。虎牢之戰李世民一舉消滅夏鄭兩個勢力,爲唐朝統一掃清了障礙。那麼李世民是如何打敗竇建德、王世充的

一,隋末天下大亂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隋煬帝即位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三次派兵遠征高麗,結果勞而無功、損兵折將、民怨沸騰。同時大興土木,派人營建東都、開挖大運河,但濫用民力,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使得民不聊生。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起了百姓的激烈反抗,各地豪傑紛紛起兵反隋,頓時天下大亂。

大業七年(611),竇建德起兵反隋,後來奪取河北。大業十四年(618年),竇建德稱夏王,建立夏國。大業十三年(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攻克長安,稱帝建國,建立唐朝。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強迫楊侗禪位,自立爲帝,建立鄭國,割據河南。

二,唐軍伐鄭

武德三年(620年),李淵派李世民征討王世充。王世充勸李世民唐鄭和好、分地而治,但李世民勸他投降,他於是率軍抵禦唐軍。唐軍屢戰屢勝,王世充不敵,退守洛陽。

唐軍攻打洛陽附近州縣,河南州縣見唐軍勢大,紛紛投降。王世充苦守洛陽,孤立無援,十分害怕,便派人向竇建德求援。

三,夏軍救鄭

建德中書侍郎劉彬說建德曰:“天下大亂,唐得關西,鄭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勢。今唐舉兵臨鄭,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鄭地日蹙,唐強鄭弱,勢必不支。鄭亡,則夏不能獨立矣,不如解仇除忿,發兵救之。夏擊其外,鄭攻其內,破唐必矣。唐師既退,徐觀其變,若鄭可取則取之,並二國之兵,乘唐師之老,天下可取也。”建德從之,遣使詣世充,許以赴援。(資治通鑑)

中書侍郎劉斌向竇建德進言:“現在唐、鄭、夏三足鼎立,唐強鄭弱,若唐破鄭,必然攻夏。不如救鄭,內外夾擊,合力滅唐。若唐敗而鄭可圖,則滅鄭。合鄭、夏之力滅唐,天下可定。”竇建德同意,認爲鄭夏脣亡齒寒,同意救鄭。

竇建德決定先禮後兵,先派禮部侍郎李大師到洛陽,請求李世民退兵,李世民扣押李大師,不予答覆。竇建德見李世民不肯退兵,於是調集大軍,進兵洛陽。

四,唐軍策略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2張

武德四年(621年),竇建德率十萬軍抵達虎牢關。李世民召集衆將,商議對策。郭孝恪進言:“王世充勢孤力窮,竇建德自投羅網,這是上天讓我們一舉消滅二人。應該憑藉武牢天險,伺機而動,一定能消滅竇建德。”薛收進言:“王世充所部驍勇,因爲缺糧,所以被我圍困。竇建德救鄭,所帶的必然都是精兵。如果讓二人合兵,竇建德用河北糧食支援王世充,那麼此戰必定曠日持久。應該包圍洛陽,深溝高壘,不與王世充交戰。大王則親率大軍佔據虎牢關,憑藉天險,以逸待勞,擊敗竇建德。竇建德一敗,王世充必然喪膽。”李世民覺得二人說的有理,予以採納。

李世民率3500精兵,駐守武牢,不久又率500精兵前往偵查竇建德大營。夏軍發現李世民,派出5000精兵捉拿,李世民與尉遲恭射殺夏軍十餘人,夏軍畏懼,不敢追趕。李世民又前往夏軍營地挑釁,竇軍出擊,結果中伏,損失300人,夏將殷秋、石瓚被俘。李世民放了殷秋、石瓚,讓他們帶話給竇建德,請竇建德退兵,唐夏和好。

五,虎牢大戰

凌敬言於建德曰:“大王悉兵濟河,攻取懷州、河陽,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入上黨,徇汾、晉,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二則拓地收衆,形勢益強。三則關中震駭,鄭圍自解。爲今之策,無以易此。”建德將從之,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繼於道,王琬、長孫安世朝夕涕泣,請救洛陽,又陰以金王啖建德諸將,以撓其謀。(資治通鑑)

竇建德率軍攻打虎牢關,圍攻數月不能攻克,衆將都想退回河北。李世民派遣王君廓伏擊夏軍糧道,唐軍獲勝,俘虜夏將張青特。

凌敬對竇建德說:“大王應該率全軍渡過黃河,奪取懷州、河陽,派重兵駐守。然後翻過太行山,進軍上黨,奪取河東。唐軍見河東空虛,必然回救,王世充自然得救。”竇建德準備聽從,但王世充的使者反對,並賄賂竇建德的部下,讓他們詆譭凌敬,反對凌敬的策略。竇建德見衆將反對,便沒有聽從凌敬之策而率軍進兵武牢。

唐夏兩軍在武牢關前列陣交戰多次,互有勝負。一天,夏軍又在關前列陣,從早晨到中午,飢渴難耐。唐軍則據守虎牢關,以逸待勞,到了中午,李世民抓住時機,派精兵突襲,夏軍不敵,紛紛潰退。唐軍大勝,俘虜竇建德。

李世民責備竇建德:“我徵王世充,關你何事,你越界而來,冒犯我軍威嚴!”竇建德說:“今日不自己來,恐怕有勞你遠取。”王世充聽聞竇建德戰敗,於是投降。不久竇建德部下,也獻出河北投降。

六,唐軍獲勝原因

虎牢之戰是唐朝統一天下最關鍵的一戰,當時鄭據河南,夏據河北,是唐朝統一天下的最大阻礙。虎牢之戰,唐滅鄭夏,掃清了最大威脅,爲唐朝統一的鋪平了道路。唐軍獲勝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建德新破海公,將驕卒惰。吾據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險爭鋒,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戰,旬月之間,世充自潰。城破兵強,氣勢自倍,一舉兩克,在此行矣。若不速進,賊入武牢,諸城新附,必不能守。兩賊併力,其勢必強,何弊之承。吾計決矣。(資治通鑑)

虎牢之戰發生在什麼時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第3張

(1),李世民意志堅定,竇建德意志不堅。李世民採納郭孝恪、薛收的建議後,唐將蕭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人畏懼竇建德強大,勸他退兵,被李世民拒絕。竇建德採納凌敬建議後,衆將反對,他就聽從衆將,拒絕凌敬的意見。

(2),李世民策略正確,竇建德策略失誤。李世民包圍洛陽,佔據虎牢關天險,使得夏鄭無法會合。竇建德久攻虎牢關不克,凌敬勸他進兵河東,出其不意,他沒聽。後來他的妻子又勸他聽從凌敬之言,他仍然不聽。

(3),唐軍以逸待勞,夏軍疲憊不堪。唐軍據守虎牢關,以逸待勞。夏軍久攻虎牢關不克,屢次失利,將士思歸,士氣低落。

(4),李世民自信,竇建德志得意滿。李世民充滿自信,多次身先士卒,不懼危險,前往夏軍營地偵查,能夠抓住時機,突襲夏軍。竇建德久攻虎牢關不克,也不着急,反而好面子,認爲凌敬之言是畏懼唐軍,不肯進兵河東,唐軍突襲時,他又應變無方,驚慌失措。

總的來說,李世民善於納諫,身先士卒,不懼生死,善於抓住時機,使得唐軍大勝。竇建德若是採納凌敬之策,趁唐軍空虛,奪取河東,進逼關中,則未必不能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