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楚漢之爭最後爲何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告終?

楚漢之爭最後爲何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告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漢之爭,又名楚漢戰爭、楚漢爭霸、楚漢相爭、楚漢之戰等,即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西楚霸王項羽、漢王劉邦兩大集團爲爭奪政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楚漢相爭,最後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而告終。原因當然很多很複雜,前人的論述也很多,但有一點,卻是很少有人關注到的。那便是,項羽和項羽團隊中的主要成員,都是政治素人,而劉邦和劉邦團隊的主要成員,多是政治經驗豐富的秦吏。

楚漢之爭最後爲何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告終?

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孫子,聽上去是政治世家,但實際上,項羽的情況卻和張良有些相似,即祖上闊過有過豐富的經驗,但他們的經驗卻等於零。

張良的祖父、父親都在韓國做過相國,先後輔佐了韓國五任君主,但張良是一天的仕途都沒走過,所以張良在擁立公子成爲韓王自立爲韓司徒時,並沒能幫韓王成把韓國給做起來——因爲張良沒有從政經驗,張良不懂如何做一個丞相,尤其是在沒有穩定團隊的時候,張良更是不同了。

項羽也是一樣,項羽是由小叔父項梁帶大的,項梁也沒有從政經驗,也是政治素人,連擁立楚國王室後裔來爭取楚地民心的方式都不曉得,又在項羽的個人威望尚爲建立起來時突然死掉了,項羽這樣一個毛頭小子,又怎麼能跟劉邦這樣的老狐狸鬥呢?

劉邦則不一樣了,劉邦比項羽的優勢,並不在於年齡,而在於做秦吏的經驗。

楚漢之爭最後爲何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告終? 第2張

舉事之前,劉邦是秦的泗水亭長,這個位置不算高,偏基層,但也正因爲這樣,劉邦是百姓和秦朝中上層政府連接的紐帶,劉邦對於秦政的利弊和如何駕馭百姓。

更何況,劉邦的交際圈廣泛,在沛縣,至少可以上交到縣裏的主吏椽,下交到獄卒,據記載,那些大頭兵見到劉邦,和劉邦聊起天來,都會覺得很投緣。

這說明,無論是主吏椽還是大頭兵,都在劉邦的掌握之中。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劉邦最初的班子成員中,就有蕭何、曹參、周昌等經驗豐富的秦吏,其後也一直注重吸納有着豐富從政經驗的人,如叔孫通等,這些人都是職業的政客,劉邦也是。

一羣職業的政客和項羽這樣的政治素人玩政治,項羽能是對手嗎?

楚漢之爭最後爲何以劉邦勝利、項羽失敗告終? 第3張

如果僅僅項羽是政治素人,還則罷了,更悲劇的是,項羽身邊說得上話的人,無論是項伯還是范增,其實也都是政治素人,他們頂多是會爾虞我詐,但對於大的戰略設計,那些大政治家才懂的長遠規劃,在他們這裏是統統沒有的。

所以項羽最後敗得很慘。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張丞相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