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爲何明朝皇帝對官員低三下四,清朝皇帝卻好似祖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果站在上帝視角去看中國的歷史,前後五千年的時光,二十多個朝代的起起落落,不難看出幾乎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一些“問題”。當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個頂點之後,這個國家的壽命也就走向終點了。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早有唐朝宦官專權,後有明朝文官、宦官分庭抗禮。這種把皇帝不當人的行爲,在清朝卻煙消雲散,甚至還得拿皇帝當祖宗。乾隆的一句無心之言道出事實真相。

01滿族八旗開國

首先,清朝是歷史上爲數不多的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王朝,前身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關外建立的大金國。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2張

當年,努爾哈赤在關外自立爲汗,隨着他一次次的征戰,所佔領的土地越來越多,部下的人口也越來越多,爲了能夠更好地管理部下,就建立了八旗制度。

八旗分爲“上三旗”和“下五旗”,每一旗都有一個“旗主”。但上三旗是由皇帝親自管理,下五旗則是由皇親國戚來統治。從八旗的管理層就能看出,這就相當於一個“家族制”的管理體系。

家族企業有好有壞,好就在於一旦需要戰鬥時,所有人都會非常團結的一致對外。但一旦這個家族繁榮昌盛,大家錦衣玉食的時候,就會出現內鬥的情況,這一點從清朝開國時的情景就能看出。

當年清軍入關時,所有的士兵不過二十來萬,就算將家眷、僕從一起算在內,也不過百餘萬人。

就這麼一點兵力,是如何能夠在北京站穩腳跟,並且鎮壓住當時的各方勢力的呢?這就和八旗非常團結的軍事統治能力息息相關了。

當時的北京還是漢族人民的土地,滿族作爲外來人口去統治這片土地,相比自明朝時就遺留下來的漢人臣子,自然更加信任從草原上就跟着自己的八旗強兵。而八旗人也沒有讓愛新覺羅家族失望,在各地鎮壓四方,穩固愛新覺羅家族的政治地位。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3張

所以,清朝的統治者們不止一次地強調“八旗乃立國之根本”,維護本民族絕對強勢的統治特權、重視滿族人而輕視漢族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此一來,文官們想要架空愛新覺羅家族幾乎就不太可能了,因爲可能還沒接觸到愛新覺羅家的人,就被八旗子弟們擋在門外了。

02清朝皇帝的獨斷專行

作爲馬背上的民族,愛新覺羅家的皇帝們都有一點霸道的專制主義的,他們對於權力的掌控欲非常強,並且不容許任何人來試探和挑戰。

乾隆曾經就說過:“乾綱獨斷,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來,一切用人聽言,大權從未旁假。即左右親近大臣,亦未能有榮辱人、能生死人者。”

從乾隆的話中我們就知道,在清朝統治者的規矩裏,所有的權利都是歸於皇帝的,皇權幾乎能夠掌握一切。

作爲皇帝,必須要有獨立判斷和決策的能力,不能受他人干擾,更別說聽從旁人的意見了。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4張

雖然這樣的祖宗家法之下,身在高位的皇帝容易產生自負的品性,卻也避免了很多危害皇權的事出現。

從康熙設立南書房開始,再到雍正時通過密摺制度控制文官集團,以及設立軍機處等等行爲,讓愛新覺羅家族的皇權和君主專制達到了幾乎無法撼動的程度。

在這樣的權威之下,別說被架空了,旁人多說一句話都有可能因爲引起皇帝的不喜,而冠上“竊取皇權”的罪名,然後被拖出去凌遲處死。

文官們沒有了抱團取暖的“土壤”,時間一長了,自然就沒有了去挑戰皇權的勇氣。

其次,清朝皇帝們的耐心,顯然也要比過往朝代,那些奉行儒家思想的皇帝們要差一些。首先,他們幾乎無法理解,明代內閣的文官拿出種種教條對皇帝咄咄逼人,皇帝不僅不怪罪還縱容、妥協的行爲,這在清朝皇帝的心中太過匪夷所思。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5張

因爲在清朝的皇權制度之下,臣子可以有話語權,但也僅僅只限於說一說了,採不採納是全憑皇帝自己做主的,最終無論皇帝是否採納,臣子都是不能有任何評價的。

03文字獄

雖然在各朝各代幾乎都有文字引發的罪案,但在清朝時期發生的數量和規模都是最大的,高發於順治到乾隆這四代君王之中。

文字獄的產生,其實就是清朝的皇帝爲了加強皇權制度而衍生的。因爲滿洲人入主中原,從漢族的傳統觀念來看,是一件相當於翻天覆地的事情。

在這片土地生活了這麼多年,忽然被一羣外來人口統治和鎮壓,心中難免生出一種劇烈的排外之心。

於是,漢族之中就開始出現了一種叫做“反清復明”的思想來,並且還撰寫成文在民間肆意流傳,一時之間對滿族的統治地位還造成了不小的威脅。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6張

強勢的愛新覺羅家族怎麼可能容許這種事情發生?於是就順着文字的蛛絲馬跡,將所有關聯的人全部揪出來,輕則斬立決,重則殃及滿門,或者誅三族、滅九族。

並且那時文字獄的執行是非常扭曲的,幾乎可以用“雞蛋中挑骨頭”來形容。文人獲罪不需要多麼強勢的證據,只要文字中出現一個需要避諱的字眼,都能被有心之人大做文章。

清朝詩人龔自珍就曾寫過一句話:“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爲稻樑謀。”這話的意思就是,當時的文人們只要在聊天中聽到“文字獄”三個字,就會被嚇得話都說不出來,還堅持寫書只是爲了生存而已,根本不敢有任何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明朝皇帝對臣子都低三下四的 清朝時期爲何反過來 第7張

在愛新覺羅家族如此這般的重拳出擊之下,文人們生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個不小心就被抓住把柄,更別提形成黨派去和皇權做鬥爭了。

不得不說,站在歷史末端的清朝帝王是非常善於學習和總結的,或許正是因爲學習了太多以前歷代王朝治國的弊端後,才總結出來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統治方法。

在清朝,不僅沒有文官抱團,也沒有宦官干政,更別說出現後宮的妃嬪們來攪亂朝堂的事情了。

絕對權威的統治下,雖然避免了許多亡國之事的出現,卻也造成了皇帝剛愎自用、閉關鎖國,這或許也是清朝的開國先驅們萬萬沒想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