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備與諸葛亮談論時,爲何嘆息痛恨於桓、靈二帝?

劉備與諸葛亮談論時,爲何嘆息痛恨於桓、靈二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出師表》有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劉備與諸葛亮談論時,爲何嘆息痛恨於桓、靈二帝?

桓、靈二帝主要是指漢桓帝劉志與漢靈帝劉宏,二人在位期間重用宦官,引發兩次黨錮之禍,導致不少正直的士大夫全部被排斥出朝堂。

最初,漢質帝因童言無忌而被樑冀毒殺之後,漢桓帝也只是一介蠡吾侯,在中常侍曹騰親訪樑冀才得以即位。即位之初,樑太后(漢順帝劉保的皇后)仍臨朝稱制,朝堂大權則由外戚樑冀掌握。不得已,漢桓帝劉志只好與宦官聯手,將樑冀給剷除。樑冀死後,漢桓帝擔心再有外戚奪權,就大肆寵信宦官,甚至將當初與他同謀誅殺樑冀的十三個宦官都封爲侯。

劉備與諸葛亮談論時,爲何嘆息痛恨於桓、靈二帝?

延熹九年,宦官趙津、侯覽等黨羽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想以此逃脫罪責,可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不畏權貴的官員在大赦之後仍按律法處置這些人,於是趙津、侯覽等宦官便向漢桓帝劉志進獻讒言,最終桓帝聽信一面之詞,將這些官員下獄治罪。《資治通鑑·卷第五十五【漢紀四十七】·孝桓皇帝中延熹九年》記載:“太原太守劉躓,南陽太守成瑨,志除奸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之譖,乃遠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躓等,不見採察而嚴被譴讓,憂國之任,將遂杜口矣。”

而到了漢靈帝劉宏時期,宦官干政之事比之前更爲嚴重,還因此締造出了十常侍。《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記載:“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爲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爲人蠹害。”

劉備與諸葛亮談論時,爲何嘆息痛恨於桓、靈二帝? 第2張

靈帝尊信張讓,口呼“阿父”,讓其獨霸朝綱。而在張讓掌權之後,更是“僭越”朝制,把自家的莊園修得比皇宮還要高,但又怕靈帝發現,就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禍”來矇騙靈帝,可這樣的謊話,靈帝還就偏偏相信了。不僅如此,漢靈帝爲了享樂,還讓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導致民不聊生,天下人心思亂,盜賊四起。

最終,桓、靈二帝的這番操作讓大漢王朝落入他人之手。延康元年十月乙卯,大漢王朝最後一位帝王漢獻帝劉協在魏王曹丕的逼迫下禪位於他,同時“明年,劉備稱帝於蜀,孫權亦自王於吳,於是天下遂三分矣。”自此,歷史進入三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