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作爲國粹,京劇臺步是怎麼練出來的?

作爲國粹,京劇臺步是怎麼練出來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京劇作爲我國藝術史上的明珠,它的臺步不是生活裏的走路,而是舞臺上的步法,它關係到演員的形體、颱風與風格,那麼一般京劇臺步是怎麼練出來的?

戲校每天有一堂課專門走臺步,無論什麼行當都必須練臺步,這是基本功。假若連臺步也走不好,怎麼能唱戲呢?京劇講究“四功五法”,“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法。每個行當的臺步都有自己的規範。

行當不同,臺步就不同。拿老生來說,有王帽老生(專演帝王)、衰派老生(年老體弱)和黑三老生(戴黑色三綹鬍子)等等區別,他們的步法就不完全一樣。

作爲國粹,京劇臺步是怎麼練出來的?

雖然王帽與一般戴黑三的老生也許年齡差不多,但由於身份不同,走起路來就不相同。哪怕都是王帽老生,不同的戲,甚至同一齣戲在不同的情景裏,人物都需要走不同的臺步。《上天台》裏劉秀剛出場時的步子與他後來見鬼魂時就不可能一樣。

這“不一樣”按現代人的說法,是從人物出發,要做到這一點,先得有紮實的臺步基本功,然後在實踐中逐步明白怎麼跟着唱腔、鑼經的節奏走,外部的步法漸漸地與內心活動聯繫起來,最後才能走出戲中的人物來。

人們現在講起周信芳先生(麒麟童)的《徐策跑城》,對他各種不同的跑的步法津津樂道,稱讚他演出了徐策當時的心情,演活了人物,卻忽略了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走、跑、跌、踉蹌以及不同步法與水袖、紗帽翅和髯口的配合,都是從周先生幼年臺步基本功中衍化出來的,他的紮實的幼功使他在臺上能夠收放自如。

臺步是演員最基本的功夫,身段的美與不美和腳底下的步法有很大關係。基本功是手段,沒有手段,再有想法也無法在舞臺上體現出來。然而基本功還不是藝術,每位京劇大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臺步,那是他們把靈魂注入了功夫,死功夫才具有了生命。

作爲國粹,京劇臺步是怎麼練出來的? 第2張

似墜而不墜,不墜而似墜,就彷彿衰弱的人走路似乎要栽倒,而又沒有躺下,這就叫‘惰勁’。楊六郎的腳步就是要有這股子‘惰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