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金川只是一個小鎮,爲什麼花了乾隆三十年時間纔打下來?

金川只是一個小鎮,爲什麼花了乾隆三十年時間纔打下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乾隆好大喜功,喜歡到處打仗,亂花錢,可是金川只是一個小鎮,爲什麼花了乾隆三十年時間,百萬大軍纔打下來呢?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戰爭頻繁

作爲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君王,乾隆到了去世前4年才從王位上退下來。彼時,他已經84歲了。在“七十古來稀”的時代,乾隆能穩居帝位長達60年,他的能力不可小覷。

乾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全盛時期,近代我國的版圖也基本被確立下來。但在這逐漸富裕繁榮的六十載春秋裏,和平不是唯一的基調。

在乾隆皇帝的領導之下,爆發戰爭的次數同樣不少。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正是因爲打了十全戰爭,也幾乎貫穿了他在位的60年。

“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爲二,靖臺灣爲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爲十。”

金川只是一個小鎮,爲什麼花了乾隆三十年時間纔打下來?

對於這十戰,乾隆的自我感覺顯然不錯。但連年征戰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了,除了平定叛亂之外,乾隆還發起了許多收復失地的戰爭。

其中一部分戰爭在歷史上的評價不一,不少人甚至認爲“沒有必要”爲了莽荒之地耗費那麼大的財力和心血。愛打戰的乾隆皇帝,在歷史上得到的評價也摻雜着“好大喜功”。

作爲了一個“有老本可吃”的皇帝,乾隆繼位可謂是坐擁天時地利人和。前代君王在位期間國庫充盈,國家也被打理得基本穩定下來,這也使得乾隆皇帝有了很大的底氣。

繼位之初不必先積攢實力,也讓乾隆更有了衝勁,要打戰時顯然比先人少了許多顧慮。

在這樣“不差錢”的觀念裏,乾隆時期因打戰而花出來的錢多得驚人。在不包括平定大小和卓、征討安南的情況下,花費還超過了1.5億兩白銀。倘若要算一筆細賬,恐怕還遠遠不止如此。

花錢如流水之外,讓乾隆皇帝感到更鬱悶的是,有些戰一打就是幾十年,硬生生打亂了他的計劃。

僅僅爲了攻下金川這個小鎮,乾隆就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兩次出兵、換了無數次將領還無計可施。盛怒之下,乾隆殺了所有帶兵將領,逼得其他人不得不破釜沉舟,才最終拿下金川。

平定大小金川之戰

據《清史稿》記載,順治七年(1650年),小金川歸附;康熙六年(1667年),大金川歸附,雍正元年(1723年)授安撫司。

但到了乾隆時期,金川地區竟發展起了反清復明的力量。由於金川縣不過是個小鎮,多年來清朝對於疏於管理,才讓反動勢力鑽了空子。此地雖小,戰略位置卻極其重要,是四川進入西藏的要塞。倘若此地不收復,恐怕後患無窮。

爲了不讓反動的勢力堵在交通要塞上,乾隆下令出兵攻打金川。這一戰,一打竟打了三十年。不過彈丸之地,打起來卻讓乾隆氣急:原計劃短時間就能拿下的小地方,歷經數十年兩次出兵鎮壓,纔將此地收了回來。

乾隆十二年,乾隆派張廣泗出兵大金川。在張廣泗的帶領下,清軍節節敗退,乾隆無奈之下再派鍾嶽琪增援。僅兩年之後就平定了大金川。

但大金川表面雖臣服,背地裏卻暗等時機“東山再起”。乾隆三十六年春,大金川勾結小金川一同叛亂,朝廷派大學士溫福出兵鎮壓。但一戰,足足打了五年多。

等到乾隆四十一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眼見無路可退,才帶着剩下的兩千多名士兵投降了。

金川只是一個小鎮,爲什麼花了乾隆三十年時間纔打下來? 第2張

從乾隆十二年到四十一年,時間跨度之長,令乾隆從青年小夥等成了半百老人。這個打了幾十年的戰,也讓無數戰士長眠金川。

清軍的規模之於金川軍隊雖然是碾壓性的勝利,但真正打起戰來,金川進可攻退可守,清兵實則佔不到一起便宜。

實際上,早在出兵大小金川之前,朝中羣臣大多是持反對態度的。但一心想要收復金川的乾隆,年輕氣盛、對國力十分有自信的情況下,根本聽不進羣臣的建議。

倘若先對全局進行考慮和謀劃,乾隆皇帝應當心裏有數,從地勢地貌以及離京距離看來,金川之戰必然是難打的一戰。

難打的硬仗

大小金川位於中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向第二級階梯過渡地區,也是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區。

險峻的地勢下,交通極其不便,當地難以發展起來,朝廷對於這樣的荒野之地也難以治理。在清朝前期,乾隆之前的幾位君王並非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地方,但離得遠且似乎沒有什麼價值,讓前人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一個地方。

除了好大喜功之外,乾隆當年硬是要攻打金川,也有着自己的道理。金川雖是貧瘠之地,但地處交通要塞。倘若此處有了叛亂,朝廷要想鎮壓也有一定的困難。在這一點上,乾隆皇帝尚有遠見。

但險峻的地勢下,人生地不熟的清軍,打起戰來難免受到限制。地勢險要、碉樓密佈,打得清軍心力交瘁。再加上當地藏民生性驍勇,又有極好的隱蔽條件,敵暗我明的情況下,清軍連連吃癟,損失慘重。

更慘烈的是,由於地處偏遠,連糧草支援也嚐嚐趕不上。遠在金川的軍隊本就打得精疲力盡,有時候朝廷的後部支援趕不上,戰士們只能餓着肚子出兵。在這樣的局勢之下,難以拿下金川成了必然的事情。

最終能拿下金川,也是乾隆皇帝下了死命令。歷經三十年還未能收服金川,乾隆皇帝面子也掛不住了。在下令斬殺帶兵將領之後,逼得士兵破釜沉舟,纔將金川軍逼得不得不投降了。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乾隆皇帝在瀛臺親自審問戰俘,並投降的金川將領全部處死,終於揚眉吐氣了一回。

在乾隆皇帝看來,這一站雖歷時長久,耗資驚人,但好在“完美結束”了。此後對金川地區改土歸流,全部由朝廷派官治理,杜絕此後再有叛亂之事發生。

對於戰爭的態度,人民和天子終有不同。“古來征戰地,能有幾人回”,戰爭雖然勞民傷財,但之於乾隆皇帝而言,卻也是他功績的一部分。花了三十年打下金川,乾隆也不會覺得後悔,只不過感慨花費了太多不必要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