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爲啥唐太宗的嫡三子李治能登上皇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衆多高贊回答,其實忽略了兩個關鍵人物,一個是大臣長孫無忌,另一個是吳王李恪。

李世民本來立了李治爲太子,但不久便後悔,關鍵時刻,長孫無忌及時出面破局但也埋下禍根,主席曾爲此評價李世民: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李治登上太子之位,經歷了兩輪角逐,兩次都跟長孫無忌有關。當時前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角逐開始。李恪在第二輪,這裏先不說。

第一輪:李泰VS李治。

這輪角逐中,有兩股政治勢力展開鬥爭,分別是以岑文本、劉洎爲首支持李泰。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支持李治。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結果李泰實在是不爭氣,他過於狠辣,先去嚇唬李治說他與李元昌關係好,李元昌建議前太子李承乾謀反的事,李治提前知道。

懦弱的李治被嚇得坐臥不安,這一定程度構成誣陷,謀反這種事,一旦坐實是要殺頭的。

結果傳到李世民耳朵裏,他就想,我還沒死,你就敢這麼幹,將來做了皇帝豈不是要對兄弟趕盡殺絕?

泰微知之,因語晉王:“爾善元昌,得無及乎?”王憂甚,帝怪之,以故對,帝憮然悟。——《新唐書.李泰傳》

正猶豫要不要讓李泰當太子,關鍵時刻,前太子李承乾及時出現補了一刀,李泰徹底沒戲。

李承乾對李世民說,他之所以謀反,就是因爲李泰想搞垮他,奪取太子之位,所以爲了自保,不得不反,(拿了帝位,李泰就搞不了他了)。現在如果立李泰爲太子,正好就落入李泰的圈套。

承乾曰:“臣貴爲太子,更何所求?但爲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爲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爲太子,所謂落其度內。”——《舊唐書.李泰傳》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第2張

李世民選太子的核心因素,就是避免日後兄弟相殘!

這李泰如此狠辣,不擇手段,將來做了皇帝,李承乾、李治必將不保!

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舊唐書.李泰傳》

於是立了李治爲太子,但同時對李治進行了考察。

結果考察發現李治性格懦弱,過於循規蹈矩,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於是想換人,第二輪角逐由此開始。

第二輪:李治VS李恪。

李世民思來想去,突然想起一個人,他叫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只不過他不是長孫皇后所生,他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楊妃。

但是這位李兄實在是一個厲害人物,以至於唐太宗十分喜歡他,他認爲所有兒子中,李恪是最像他的一個。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第3張

史書上說李恪有文武才,名望很高,

說白了就是一個能文能武的人,而且在朝廷有很高名望。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爲物情所向。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深所忌嫉。——《舊唐書.李恪傳》

李世民對他更是器重,甚至外放到四川做益州大都督,統攬一方軍政,作爲藩屏,拱衛大唐。

當時的益州省會成都,是僅次於首都長安的大都市,益州又是西南屏障,把如此戰略要地交給他,可見器重之極。

李世民這時候思考很久,他覺得李恪是個很合適的太子人選,於是把想法告訴了大臣。

帝初以晉王爲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新唐書.李恪傳》

結果,長孫無忌以非常強烈的態度反對這事兒,極力推薦李治爲太子。

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帝乃止。故無忌常惡之。——《新唐書.李恪傳》

猶豫不決的李世民在朝廷重臣的一番強烈耳邊風吹動下,又改變了主意,立李治爲太子,再也不動搖了!

由此,李治的太子之位穩固下來!但禍根由此種下,幾十年後,懦弱的李治面對強勢的武則天,一敗塗地。

懦弱的性格,過於循規蹈矩,以至於強勢的武則天崛起,弄出二聖臨朝這種歷史奇觀。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第4張

大唐一度改姓武,並在武則天后期起,連續發生:神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

總結。

1.李治能登上帝位,一方面是由於其懦弱的性格和仁慈寬厚的內心,符合唐太宗認爲可以避免兒子們手足相殘的那種人選。

另一方面,李治的背後有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爲首的朝廷重臣支持,政治力量推動也是重要原因。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第5張

2.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樣的人,他知道李泰心狠手辣,也知道李治過於懦弱,過於循規蹈矩,同時也清楚李恪文武全才。

可他偏偏猶豫不決,最後僅憑長孫無忌等人一番話就改變了主意,實在糊塗。

李恪乃文武全才,即使登上帝位,李泰、李承乾都無法對他構成威脅,李治就更不用說了,手足相殘這種事不大可能發生。

但李世民依然選擇了李治,儘管他是個好人,可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

因此,毛主席在讀到《新唐書.李恪傳》時,批註道: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3.不要被一些電視劇帶偏了,某些電視劇把李恪塑造成爭奪太子之位的權術之人,事實上,此人文武兼備,實爲英才。

4.李恪被長孫無忌視作威脅,欲除之而後快,李治登基後,長孫無忌誣陷李恪謀反,殺之。

多年以後,長孫無忌與武則天在權謀鬥爭中不敵,也被人誣陷,後來自盡。

太子李承乾被廢之後 李世民爲何會立李治作爲繼承人 第6張

長孫無忌整死吳王李恪,褚遂良整死劉洎,有時候,我們受電視劇影響,印象中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

當然,政治家是不能用好人或壞人來衡量的,

但以誣陷這種卑劣手段整死人,實在不符合道義,有失一代名臣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