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同爲百科全書,爲何《四庫全書》的評價不如《永樂大典》?

同爲百科全書,爲何《四庫全書》的評價不如《永樂大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世界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百科全書式的書籍,而中國古代兩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和《四庫全書》在國外也非常有名,特別是前者,在英國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裏“百科全書”這一條目中,稱中國明代《永樂大典》爲“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而《四庫全書》作爲保存度極高的百科全書在國內也非常有名氣,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兩部書在歷史上的卻起到了完全不同的作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首先是《永樂大典》,它是由明成祖朱棣親自下令編撰,內閣首輔及姚廣孝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百科全書式的文集。參與編制的朝臣文士、宿學老儒達到2.16萬人,全書共計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光是目錄就有60多卷,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同爲百科全書,爲何《四庫全書》的評價不如《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保留了絕大部分明朝之前的文獻古籍,包括但不限於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由於《永樂大典》成書過程負責,並且內容量極大,直到嘉靖年間,纔有了一份副本,而正本在明朝末年就已經下落不明,僅存的副本也因爲戰火原因大部分完全遺失,現存的《永樂大典》副本只有不足總集的十分之一。

《四庫全書》則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冊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爲了防止《四庫全書》步《永樂大典》的後塵,乾隆皇帝下令抄錄了7本副本,並且分開在全國不同的地方保存,防止被損壞遺失。在這樣的保護之下,《四庫全書》才能在今天保存下來三套半,留下了大量的文獻。

同爲百科全書,爲何《四庫全書》的評價不如《永樂大典》? 第2張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四庫全書》在編撰的過程中,大量的焚燬了對於清朝不利的古籍,並對一些文章書籍裏的敏感字眼進行大量的篡改。據不完全統計,編纂四庫全書時大概銷燬了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明朝的大部分官方檔案和文書也被大量銷燬。可以說《永樂大典》是完全紀錄了古籍,而《四庫全書》雖然也繼承了一部分古籍,但其對古籍原版的打擊可以是說毀滅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