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它有着什麼巨大價值?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它有着什麼巨大價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永樂大典》由於卷帙浩繁,參加纂修人員衆多,因此前後體例不一,前後錯互舛誤之處,亦在所難免,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巨大價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爲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有萬書之書之稱,爲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22877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它有着什麼巨大價值?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

《永樂大典》的最大貢獻在於保存了我國明初以前各種學科的大量文獻資料。在這方面,清代一些學者對《永樂大典》所作輯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績的。乾隆年間開《四庫全書》館時,安徽學政朱筠奏請“校《永樂大典》,擇其中人不常見之書輯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設立了《四庫全書》館“校勘《永樂大典》散篇辦事處”,先後參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學者戴震、邵晉涵、周永年等。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它有着什麼巨大價值? 第2張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輯出書籍:經部六十六種,史部四十一種,子部一百零三種,集部一百七十五種,總計三百八十五種,四千九百四十六卷。其中重要的文獻如西晉杜預的《春秋釋例》、唐林寶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舊五代史》、南宋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宋代醫學名著《蘇沈良方》、《博濟方》、《傷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祕籍,全賴《永樂大典》才得保存下來。

《永樂大典》所載之書以宋元時期的著作爲多,到明代編輯《文淵閣書目》時,這些著述已經是十不存三、四了。到了清代,只有十之一、二還在流傳。加上《永樂大典》收錄的典籍除比較正規的儒家典籍、史傳百家、歷代文集等,還收錄了大量的方輿志乘、小說戲曲、醫學方技、道佛典籍等,所以歷代學者都把《永樂大典》看作輯佚之淵藪,他們在其中爬梳整理,把分散在各卷中的典籍彙總起來,使許多佚書得以重現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