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環縣道情皮影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特色?

環縣道情皮影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特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環縣道情皮影是一門古老的地方傳統藝術,那麼環縣道情皮影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特色?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中,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華皮影之大成,擷當地道情曲藝之精華”,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爲一體,成爲當地人民傾訴情感、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

簡介

環縣道情皮影是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已有千年歷史。歷經滄桑,形成了環縣獨特的道情皮影戲。經清末“道情皮影大師”解長春等一代人的改革創新,使其更加完善。

它與當地人民的習俗信仰水乳交融,形成了以環縣爲中心,延伸至周邊的華池、慶城及寧夏鹽池、陝西定邊等縣在內區域的播布現狀。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優美獨特的道情音樂唱腔和精湛的皮影製作及表演上。

戲班演出時,前臺一人挑杆表演,並承擔所有角色的坐唱唸白,後臺四五人伴奏並“嘛簧”,一唱衆和,粗獷高亢,獨具風格。道情音樂爲微調式,分爲“傷音”、“花音”,以坦板、飛板兩種速度演唱,曲牌體與板式體並存。

環縣道情皮影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特色?

其伴奏樂器中的四弦、漁鼓、甩梆子、簡板均爲自制,音色獨特。傳唱的180餘部劇目中,至今還保留着“圖”、“卷”等古老文化符號。現館藏及民間流存的數千件清代皮影原件,構思奇妙、雕刻細膩逼真,有極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淵源

道情者,用漁鼓和簡板伴奏,多用一般民間故事做題材。環縣道情皮影是“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最終發展爲甘肅惟一地方劇種——隴劇。

在全國大範圍都有皮影藝術的同時,如何求同存異,凸顯環縣皮影的特點成爲了當時宣傳的瓶頸。

環縣道情皮影在宣傳時,竭力展示其獨有性以及歷史性,而道情就是其中最大的差異化牌,最初環縣道情皮影宣傳與全國其他各地的皮影並無差別,但是隨着研究的日漸深入,研究者發現其唱腔、內容跟全國範圍內流傳的皮影還有些許差異,經過鄭重研究,將環縣皮影命名爲——環縣道情皮影,這是皮影對外推廣邁出的關鍵一步。

環縣道情皮影起源於什麼時候?有哪些特色? 第2張

隔着一根細細的電話線,環縣文化局局長楊濤回憶起申遺始末:“從這個世紀開始,我們縣就開始主動開始發掘保護皮影文化,我們是貧困縣,縣上的財政收入並不多,但在財政很緊張的情況下,縣上還是儘量讓我們多參加各地舉辦的推介會、研討會。

在全國級別的表演中露臉,還有就是邀請一些學者專家召開研討會,讓一些關注民間文化的專家和學者瞭解這個藝術,我記得非常清楚,我們的戲班子第一次出國演出,就是蘭州大學做民俗研究的柯楊老師向國外友人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