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正一品是中國古代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在不同的朝代,正一品官員的權力大小也是截然不同的。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體上來說,唐朝之前的一品官,權力一般都比較大。而唐朝之後的一品官,基本上權力就越來越小。尤其是到了明清時代,所謂的一品官,更是成了一種榮譽頭銜,基本沒有實權。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爲正一品的官員,如果按照正常規則授予實權,官員的權力實在是太大了。而在唐朝之後,隨着中央統治者不斷集權,不希望下面有某個大臣,擁有這麼多權力,所以就把一品官職給變成虛銜了。

中國古代官職第一次分品,是在三國時代的曹魏政權。當時正是曹丕在位的時候,曹魏的司空陳羣,提出了一個叫‘九品官人法’的東西,大致就是在漢朝舊有的‘察舉制’的基礎之上,設置不同的品級,以此來便於國家選才,以及官員的政績考覈。

但是請注意,三國時代的這個品,和後來的幾品官,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後來的幾品幾品,指的是職級水平。而三國時期的品,指的是官府對人才通過考評之後,得出的劃分等級。或者是對官員政績考覈的劃分等級。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第2張

從這裏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兩件事來:第一,在三國之前,中國其實是沒有幾品官幾品官這個說法的。比如漢朝,漢朝施行的是三公九卿制,那請問漢朝的三公,到底是幾品官呢?答案就是沒品!因爲在漢朝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幾品官這個說法。

第二,九品官制的出現,其實就是爲了中央集權。當時曹丕之所以同意推行這個制度,其實就是爲了把任命和考覈官員的權力,徹底收回中央。至於說給官職劃分品階,那其實後來的事情了。

但是後來,在整個三國時代,以及接下來的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初期,隨着這套制度施行的次數越來越多,大家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在對官員政績進行考覈的時候,如果一個高品階的官員,最後得了一個九品的考覈成績。而一個低品階的官員,最後得了一個一品的考覈成績,是不是不太合適?

要真是這麼劃分,那就出笑話了。身在中央的中樞重臣,政績反倒沒有下面一個縣令大,那他的工作估計也就別幹了。所以後來,大家逐漸開始潛移默化,高級官員的定品,往往要比低級官員更高一些。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官員的品,就開始逐漸代表他的官職水平了。而到了南北朝中期的南樑時期,南樑正式把官品和官階制度結合到了一起。也正是從這時開始,歷史上開始有了幾品官的說法。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第3張

隨着官品制度和官階制度結合,而南樑的官職體系,基本上又是從漢朝演變下來的。所以,秦漢時期的三公,自然就成了一品官,然後逐漸往下,以此類推。而南樑滅亡之後,這個制度也被後來的南陳以及隋朝繼承。另外,到了隋朝的時候,隋朝還發明瞭一個‘五省六曹制’。這個制度後來又被唐朝簡化,變成了所謂的‘三省六部制’。

隨着三省六部制被確定,同時又有之前留下來的九品劃分方法。所以,到了唐朝的時候,才真正出現我們後來印象當中的幾品幾品官。而後來的宋元明清,基本上也都是照抄唐朝的制度,整體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所以,真正要討論一品官到底有多大權力,我們得從唐朝開始討論。

那唐朝的一品官,到底都有哪幾個官職呢?

按照唐朝官制記載,唐朝初年的時候,正一品的官職一共有六個,分別是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後來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李世民在洛陽一戰定雙王,同時擊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徹底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基礎。當時李世民的功勞已經達到‘封無可封’的地步。所以在這之後,唐高祖李淵特意又爲李世民單獨創造了一個正一品的官職,叫做‘天策上將’。

而接下來的從一品,則是有五個官職,分別是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以及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

整個唐朝所有的一品官職,加在一起,也就只有十二個而已。

那唐朝的一品官,權力到底有多大呢?

如果按照正常的官制流程走,太師、太傅和太保,擔任這三個官職的人,是可以直接做皇帝老師的,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帝師’。太尉是全國最高軍事長官,理論上就算是皇帝想要控制軍隊,也得通過太尉下達命令。

司徒管財政,歷史上第一位司徒出現在上古時期,當時是堯帝在位,然後舜做堯的司徒。司空管各種建設,有點像後來的工部尚書,但是權力要大很多。歷史上第一個司空,同樣也出現在上古時代,當時是舜帝在位,舜帝第一個設置了司空的官職,然後歷史上第一個司空是大禹。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第4張

至於那個被李淵單獨創造出來的天策上將,權力就更是大的沒邊了。按照李淵當時設置的權限,天策上將可以自行開府,然後自己招募和任命官員,自己鑄幣印錢。而從地位上來說,天策上將只比皇帝的那三個老師的職位稍低,在整個武將體系內,已經沒有官職比天策上將更大了。

唐朝的七個一品官,基本上就是這個水平。

如果要真的任命了七個實權一品官,那估計皇帝第二天就沒了。有這樣七個大臣在,皇帝手裏哪還有什麼權力啊?

所以,就算是李淵這樣的開國皇帝,也只敢讓自己的兒子做正一品。其他人做正一品,那都得慎之又慎。但這樣做的後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沒過幾年,李世民就發動了一場玄武門事變,直接搶了李淵的皇位。

正一品官職,就是這麼牛。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從李世民時代開始,對一品官的授予,那是慎之又慎。在李世民時代,從一品還好,得到的人不算太少。至於正一品,三師就肯定別想了,李世民估計也沒興趣給自己找三個老師。太尉和天策上將,這兩個涉及軍權的職位,在整個貞觀年間,也沒有被給出去。尤其是天策上將,在整個唐朝,都沒有出現過第二個。

至於正一品當中排名最靠後的司徒和司空,李世民倒是給了出去,而且也確實是給的實權官職。在李世民時代,司徒是長孫無忌,司空是房玄齡。這倆人在唐朝歷史上有多重要,稍微對唐朝有點了解的人,應該都聽說過。

連李世民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在給正一品實權官職的時候,都如此謹慎。那再之後的唐朝皇帝,自然就更不敢隨便給出去了。所以,在貞觀年間之後,唐朝基本上很少再出現實權的一品官,基本上都是榮譽稱號了。尤其是到了武則天時代以後,連二品官職,很多都成了榮譽稱號,當朝宰相,能夠直接插手政務安排的官員,也就是三品而已。

不同朝代的正一品官員,權力大小有何不同? 第5張

比如在武則天時代,大名鼎鼎的宰相狄仁傑,生前最大的官職,也就是正三品而已。但就是正三品的官職,已經足以讓狄仁傑權傾朝野了。因爲在當時那個時代,有實權的一品官而二品官,一個都沒有。一個實權正三品,已經足以權傾朝野了。

也正是因爲唐朝開了一個好頭,接下來的宋元明清四朝,也都繼承了這個傳統,不會再輕易授予實權的一品官職。如果某個朝代,出現了實權的一品官,那基本上皇帝就被架空了。雖然在不同的朝代,一品官的名稱或者職位,會有所變動。但顯然,不管是哪個朝代,一品官的權力都太大了。

對於想要進行中央集權,把所有權力都放到自己身上,下面的人只負責幹活就好的古代皇帝來說,自然不希望下面有權力這麼大的下屬。所以,漸漸地,在唐朝之後的上千年裏,一品官就逐漸成了一個榮譽稱號,基本上都是授予死人的。就算給了活人,那也是一個單純的榮譽稱號,不可能真給實權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