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興復漢室真的是諸葛亮幾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嗎?

興復漢室真的是諸葛亮幾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諸葛亮的幾次北伐,只在第一次北伐有成功的機會,但因馬謖丟失街亭而失敗,那麼明知道拿不下曹魏幹嘛還去打仗?興復漢室真的是諸葛亮幾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嗎?

“興復漢室”是蜀漢建國的理由,但並不是北伐的真正目的

以漢中、巴、蜀、廣漢、犍爲爲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權宜之制,苟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矯罪,雖死無恨。——《三國志·先主傳》

公元219年,劉備在進位漢中王時,就曾經向漢獻帝表明態度:稱王只是權宜之計,待功成(打敗曹操、孫權)後,他與手下將退位請罪。

公元221年,劉備更進一步,以漢獻帝被害,天下不能一日無主爲由,在成都正式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劉備以“漢”爲國號,就是要繼承漢室正統地位,興復漢室之意,事實上,這就是蜀漢建國的理由(基礎)。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闡明北伐是爲了達到“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目標。事實上,此話是說給劉禪聽的。因爲,蜀漢建國的目的就是爲了“攘除奸兇(曹操),興復漢室”,所以,諸葛亮以此爲由發動北伐,劉禪等人除了贊同外別無它法。

也就是說,“興復漢室”是蜀漢的長期目標,也是諸葛亮發動北伐的理由。但是,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並不是要完成“興復漢室”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兩國差距太大),而是要儘可能地延長蜀漢的國祚,以保留“興復漢室”的希望。

興復漢室真的是諸葛亮幾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嗎?

諸葛亮北伐目的一:反制曹魏“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

以今日見兵,分命大將據諸要險,威足以震攝強寇,鎮靜疆埸,將士虎睡,百姓無事。數年之間,中國日盛,吳蜀二虜必自罷弊。——《三國志·劉放傳》裴注《資別傳》

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採納了華歆、孫資提出的“據險固守,讓吳、蜀坐而待斃”的對外戰略。具體就是,在東邊固守合肥,在南邊以襄陽爲防禦重點,而在西邊憑藉祁山(秦嶺)天險佈置防線,使蜀漢難越雷池半步。這樣,魏國就可以將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國家,發展經濟方面。從而達到使“負險延命”的吳、蜀兩國坐而待斃的終極目的。這就是典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廟勝”謀略。

上兵伐謀,攻心爲上。曹叡祭出這一戰略,可謂是打蛇打七寸之舉。因爲當時天下十三州曹魏獨佔九州,而東吳僅有三州,蜀漢更是偏居於益州一地。所以,隨着時間的推移,曹魏將會越來越強,而吳、蜀則在綜合國力上與魏國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雪上加霜的是,吳、蜀兩國將無法吸引到頂尖人才,從而出現人才枯竭的現象。吳蜀兩國將會慢慢邊緣化,最終不可避失地走向滅亡。

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漢晉春秋》

諸葛亮對曹叡的戰略意圖洞若觀火,於是,爲了破局,他針鋒相對地制定了北伐戰略,以此來反制曹魏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戰略。諸葛亮要將蜀國的命運緊緊地掌握在自己(蜀國)手中,而不是任由魏國擺佈。

諸葛亮北伐目的二:以戰代練,保持軍隊戰鬥力

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華陽國志》

經過襄陽之戰、夷陵之戰的慘敗損耗後,蜀漢兵員出現了短缺。爲了補充兵力,諸葛亮另闢蹊徑,從孟獲的軍隊中選拔精兵組建“無當飛軍”,以充實蜀軍。但饒是如此,在諸葛亮時代,蜀漢能投入正面戰場的兵力也不會超過十萬人。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曹魏的兵員

既然蜀漢的兵員數量無法與曹魏相提並論,那麼,蜀漢要想獲勝,就只能以一敵四甚至更多了,也就是說,蜀漢只有走強軍之路,纔有可能與曹魏軍隊抗衡。

而要達到強軍的目的,除了“治戎講武”之外,更爲重要的,是要有充分的實戰鍛鍊機會,軍隊才能形成、保持戰鬥力。而諸葛亮實行的是聯吳抗曹戰略,這就意味着,短期內蜀漢與東吳之間是不會有戰事的。因此,要達到實戰練兵的目的,諸葛亮就只能找曹魏軍隊了。

綜上所述,由於魏、蜀兩國兵力相差懸殊,蜀漢只有走強軍之路,纔有可能與曹魏軍隊抗衡。因此,諸葛亮就通過北伐,以戰代練,加強士兵的對抗能力,使蜀漢軍隊形成並保持戰鬥力,從而達到強軍的目的。

諸葛亮北伐目的三:未雨綢繆,挖掘人才,尋找接班人

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爲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注引《漢晉春秋》

第一次北伐的失敗,表面上是因馬謖而敗,實際上是蜀漢遭遇人才危機造成。當時以關羽爲首的四方將軍已先後離世,而趙雲也已經老邁。昔日名將如雲的蜀漢,只剩下魏延一員猛將,而以張苞爲首的年輕人則由於實戰經驗不足,尚無法擔當大綱。而更糟糕的是,諸葛亮也還沒有物色到自己的接班人。

興復漢室真的是諸葛亮幾次三番北伐的真正目的嗎? 第2張

但在諸葛亮時期,蜀漢只據有益州一地,而且在地理位置上偏居一隅,遠離荊州、中原等人才輩出的地方,因此,如何吸引人才到來,就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因此,在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下,諸葛亮需要通過北伐,來物色、確定自己的接班人,以及挖掘、招攬各種人才。

在第一次北伐之戰中,諸葛亮雖然最終功虧一簣,但卻成功挖掘了王平,招降了青年才俊姜維。而王平也成長爲蜀漢後期的大將,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封安漢侯。姜維更是成爲了諸葛亮的衣鉢傳人。

而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也成功的驗出了他原定接班人馬的成色,從而避免了所託非人的尷尬出現。

在第四次北伐行動中,諸葛亮不僅檢驗了用木牛運糧的可行性,而且讓後勤隊伍中的大BUG、同爲劉備託孤大臣的李嚴暴露了出來,從而避免了可能對蜀國造成不可挽回損害的情況出現。

綜上所述,諸葛亮通過北伐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成功達到了挖掘人才,尋找接班人,提高軍隊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