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漢中在魏延手中固若金湯,爲何到姜維手中很快就丟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魏延採取的是步步爲營的防守策略,在漢中險要地帶安營紮寨,重兵把守。漢中地區位於現今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山川林立,路途相對狹窄,易守難攻。因此,即使進犯的魏軍人數再多,也很難發揮人數上的優勢。魏延只要在必經之路做好防備,可以憑藉天險,以逸待勞擊退魏國進攻,完後守衛工作。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而姜維守衛漢中,卻不想被動防守,他的設想是採取“以退爲進”的策略。具體而言,放棄外圍據點,放魏軍長驅直入,而蜀軍退守少數重要城池。等待魏軍逼得彈盡糧絕後,再合圍,將其全殲。姜維的策略就和股票一樣,獲利大,但是風險也大。魏軍的軍事實力強悍,進入漢中平原後,不一定按照姜維的設想行軍。如果蜀漢無法圍殲魏軍,白白將險要關隘送給魏軍,就會很被動。姜維與魏延的作戰策略各有千秋,但相較之下,姜維太過冒險。《三國志》中記載:

“不若使聞敵至,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且重關鎮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遊軍並進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後諸城並出,與遊軍併力搏之,此殄敵之術也。”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第2張

其實魏延在固守漢中的同時,也是兩套應對措施。如果曹操大舉進攻漢中,魏延堅守待援,如果只是十萬偏師,就不勞煩大王了,我就可以消滅這區區十萬魏軍。魏延已經想好了,如果只是幾萬偏師進犯,自己使用誘敵深入之計,完全可以將其殲滅。《三國志》中記載:

先主大會羣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第3張

其次,姜維負責防守時,蜀漢局勢已江河日下。蜀漢經過劉備夷陵之戰大敗、諸葛亮六出祁山一系列軍事行動、姜維九伐中原,軍隊一直消耗,卻無法得到補充。在王平守衛漢中之時,諸葛亮已然去世多年,蜀漢雖然將漢中部分兵力抽調到其他地方,但總體而言,實力尚存。

王平久經戰陣,並非是馬謖這樣紙上談兵之輩,抵擋住了曹爽的十萬大軍進攻。等到姜維防守時期,蜀漢戰略中心轉移,由於兵力不足,放棄了漢中大部分外圍要塞,至關重要的漢、樂兩城僅各有五千人把守。面對魏國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大軍大舉進攻,無異於是以卵擊石,最終丟掉漢中,亡國也在情理之中。

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爲何在姜維手裏卻丟了? 第4張

最後,姜維守衛漢中時期,蜀魏國力對比差距太大。魏、蜀、吳雖然勉強形成天下三分之勢,但是論起實力,魏國最強,東吳次之,蜀漢最弱。劉禪晚年,安於享樂,進取心不強,國內局勢相對混亂。此時的蜀漢,內有宦官黃皓專權,外有南蠻、東吳、魏國威脅。

此時的姜維應該全面防守,不能輕易放棄漢中外圍要塞,還可能有一線生機。如果將敵人放入腹地,憑藉此時的蜀國國力,已經無法消滅魏軍了,最終導致亡國。事實上,也正是蜀漢收縮防線,放棄了大量據點,就連陰平這樣的戰略要地也沒有派兵守衛。如果蜀漢沒有廢棄諸葛亮時期的防衛,鄧艾註定白歡喜一場,經過翻山越嶺,得不到修整,只需要少量軍隊駐紮在陰平必經之路,就可以將鄧艾大軍消滅在萌芽狀態。歷史沒有如果,往事已成空。

蜀漢在魏延駐守漢中時期,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是主動防禦,而姜維守衛漢中時期,已步入老年,一天不如一天。因此,蜀漢在魏延手裏固若金湯,而在姜維手裏僅僅一個月就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