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疙瘩病是什麼疾病?爲何會在明朝時期爆發?

疙瘩病是什麼疾病?爲何會在明朝時期爆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儘管沒有“流行病”這個名詞,但其醫學概念是存在的,這就是“疫”。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末的時候,全國各地流行着一種“疙瘩病”,或者叫“疙瘩瘟”。《明史》上曾記載:“病者先於腋下股間生核,或吐淡血即死,不受藥餌。”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病?究竟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呢?這場瘟疫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

 

疙瘩病是什麼疾病?爲何會在明朝時期爆發?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先得來談談明朝和蒙古之間的恩仇。

明朝和蒙古有不世之仇,畢竟大明王朝滅掉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將之趕到了偏遠的漠北之地。朱元璋和朱棣還數次北伐,攻打蒙古。

在整個明朝時期,蒙古從沒有中斷侵擾明朝邊境。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爲蒙古是遊牧民族,他們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註定了他們除了牛馬等生活原材料外,許多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通過互市,嚮明朝購買。

朱棣在位時,曾允許蒙古以朝貢的形式,在指點的地方與明朝進行貿易。以便他們能交換到鐵器、瓷器和布料等。

同時,朱棣爲表現明朝是上邦大國,在蒙古人朝貢時,往往會賞賜豐厚的禮物。

幾朝皇帝過後,爲了能得到更多的賞賜,來明朝朝貢的蒙古人隊伍越發壯大。不僅如此,他們來回的費用,也都由明朝承擔。

這種吃大戶的情形,讓明朝苦不堪言,所以一再限制蒙古人來朝貢的人數。這就引發了蒙古人的不滿,於是開始不斷侵擾明朝邊境,四處燒殺搶掠。

到嘉靖在位時,對於蒙古的搶掠,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於是明朝乾脆關閉了互市貿易。結果導致蒙古人的瘋狂報復。儘管後來迫於壓力,明朝又開放了互市貿易,但是蒙古人卻成爲了影響明朝安定的毒瘤。

同時,由於明朝天災人禍不少,許多明朝百姓爲了生活,只得逃往蒙古草原,在那裏開墾荒地,種植農作物。

當草原被大量開墾後,生態就遭到了破壞,老鼠和人就形成了人鼠雜居的情形,人和老鼠接觸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

到明朝末年,幾乎沒有風調雨順的時候。先是氣溫陡降,低溫和乾旱導致莊稼多年歉收,饑荒在全國蔓延,餓死者不計其數。

在這種情況下,各地紛紛暴動。再加上後金一心想挺進中原,因此,延續了200多年的明王朝政權,到了大廈將傾的時候。

疙瘩病是什麼疾病?爲何會在明朝時期爆發? 第2張

天災人禍也影響了老鼠。找不到食物的老鼠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很快就有老鼠感染了鼠疫,並迅速在同類中擴散。

爲了尋找食物,帶有鼠疫的老鼠,不斷往人居住的地方遷徙。而當時的饑民爲了果腹,他們不僅會把老鼠藏在洞中的食物扒出來吃,還把死在路邊的死老鼠揀來吃。這樣一來,人就很容易感染鼠疫。同時,由於當時逃荒者衆多,於是鼠疫被他們帶到了各地,很快鼠疫就在全國爆發了。

顯然,由於當時的人不認識鼠疫,所以才稱之爲“疙瘩瘟”。

據《明史》記載:“崇禎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廣平府大飢疫,人相食。京師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開封府陽武縣死者十九,滅絕者無數。榮陽,民死不隔戶,三月路無人行。”

由於古代醫療條件非常落後,只能倚靠中醫保守治療,而且當時的人們並不瞭解什麼是“人傳人”,許多人爲了避疫,紛紛舉家遷走,這樣一來,鼠疫猖獗,各地均不能倖免。

很多傳染上疫病的人,幾乎是“朝染夕死”。光是北京都城裏,每天“死亡都數以萬計”。以至出城下葬的棺材,將城門都堵得嚴嚴實實。

明末書籍《花村談往》還對這場瘟疫的兇險,有過大量形象的描述。

比如,有個官員前一分鐘還和同僚喝茶,後一分鐘已經“不起而殞”。

比如,兩人騎馬,先後而行,前人才說幾句,回頭望時,後邊的人已經“殞於馬鞍,手持馬鞭奮起”。

比如,婚禮正在進行,新婚夫妻卻已暴斃於婚禮之上。

由此可見,被感染上鼠疫的人,幾乎沒有醫治的時間。

 

疙瘩病是什麼疾病?爲何會在明朝時期爆發? 第3張

鼠疫不光導致百姓多病死,明朝的軍隊也因感染,死傷無數,戰鬥力極速下降。以致北京內外城牆15萬多的垛口,只有不到5萬士兵守城。這樣平均分下來,差不多一人要守4個垛口。

就算是這些僥倖存活的士兵,由於久無軍餉,糧草又供應不上,因此他們“衣裝狼狽,等於乞兒”。病弱的士兵早已沒有戰鬥力,只能坐在地上休息,以致拿鞭子抽打他們,也無法驅使他們站起來。

在這種情況下,李自成的大順軍,很容易就打進了北京城。

有人會問,李自成的大順軍難道就沒被感染鼠疫嗎?

李自成攻進城的時候,已經是春天,隨着氣溫的回升,鼠疫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平息。

可以說,李自成能夠勝利,是得盡了天時地利。可惜的是,他只是個沒有見識的農民,不懂治國之策。所以最終只做了42天皇帝,便被緊隨其後的清軍打得倉皇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