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上面,爲何會寫孔子姓孔子氏?

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上面,爲何會寫孔子姓孔子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上面,爲何會寫孔子姓孔子氏?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屏風雲孔子“姓孔,子氏”,《世家》作“姓孔氏。”粗看起來,兩者有重要差別,但恐怕並非如此。我們知道,氏本自姓出,但是西漢時期姓氏已經混淆,所以司馬遷纔會說出“姓孔氏”這樣的話。這種描述,實際上很符合當時已普遍以古氏爲姓的情形。而屏風寫成“姓孔,子氏”,則完全不通。西漢人以氏爲姓不足爲奇,但同時將古姓倒過來降格爲氏卻絕無可能。分析此語致誤原因,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孔子祖先出於商人,商人子姓,當然可以說孔子氏孔,子姓,此處誤倒;二是其本同於《世家》,作“姓孔氏”,因爲“孔子”一詞極爲慣用而衍出一“子”字。鑑於西漢時期的姓氏實際,且前說不見於任何文獻,因此後一種可能性最大。王楚甯先生說“各種傳世書籍都沒有完整記載孔子的姓與氏,”只有孔子屏風“將孔子的姓、氏、字完整記錄”,恐非是。有學者因此認爲“屏風有詐”,更可不必。所以,這是屏風同於《世家》而非有重要差異的又一例證

屏風記載孔子“野居而生”,與《世家》有微妙差異。對此恩子鍵、任和合兩先生有專文探討,認爲古文字中“合”、“居”二字字形相當接近,故《史記》“野合而生孔子”之載應爲後世傳抄錯誤。這一解釋有合理的方面,但似尚有可商。因爲漢代以來諸多孔子父母“野合”的文字乃至圖像史料,很難說都是後世傳抄之誤。愚意《史記》“野合”不誤,反而是屏風錯了,誤”居”爲“合”;當然,其也有可能另有所本。承郭永秉先生告:似乎不必認爲“居”爲“合”字之抄錯,“野居”即在野外同居相處,是委婉一些的說法。此解可備一說。

屏風文本與《史記ᆞ孔子世家》的關係。

海昏侯墓的孔子屏風上面,爲何會寫孔子姓孔子氏?

從前面有關敘述中已可清楚看到,屏風關於孔子家世和個人情況的記載,與《世家》多相一致,這一點很值得注意。

當然,屏風所記與《世家》確有差異。除了孔子成年後的事蹟部分簡要很多,文句也多不見於《世家》之外,就是與《世家》高度相似的部分也有若干不同。不過如前所論,這些差異大致都屬於訛錯。那麼,屏風與《世家》之間有無直接聯繫?

我們知道,《史記》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的記載取材於《春秋》、《左傳》、《國語》、《禮記》、《論語》以及《弟子籍》、《弟子問》等,來源頗爲廣泛,然後自加剪裁而成一家之言。《漢書·司馬遷傳》:“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根據目前研究,西漢武、昭以來,《史記》副本雖藏於中祕,但部分內容已在流傳和被引用,只是範圍較小。[張玉春、應三玉《<史記>版本及三家注研究》,華文出版社2005年,第11-13頁。]而且劉賀卒於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亦即宣帝即位14年後,其時楊惲可能已經宣佈《史記》。從時間上看,屏風文本作者是有可能讀到《史記》的。考慮到西漢皇室嚴控諸侯王擁有《史記》;[《漢書·宣元六王傳》:“(東平思王劉宇)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上以問大將軍王鳳,對曰:‘臣聞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不思制節謹度,以防危失,而求諸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塞阸,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對奏,天子如鳳言,遂不與。”又《漢書·敘傳》:“斿以選受詔,進讀羣書,上器其能,賜以祕書之副。時書不布,自東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諸子書,大將軍白不許。”]戰國秦漢時期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的文獻衆多,後出者多有淵源承繼;[新近關於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可參考鄔可晶《<孔子家語>成書考》,中西書局2015年。]而且我們也已看到屏風文本確有其他來源,因此無法排除屏風和《世家》擁有共同文本來源的可能。然而屏風和《世家》關於孔子家世和生平的文字近似度如此之高,筆者仍不能不懷疑屏風文本作者利用了《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