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太平道爲何在東漢時期大行其道?他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太平道爲何在東漢時期大行其道?他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太平道與道教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道教的誕生,始自一部傳奇經書《太平清領書》。該書據說是于吉所得神書,由其弟子宮崇獻給朝廷。整本書寫在白色的絲帛上,每篇的題目都用硃色寫成,寫在上面的文字則是青色的,故名。它是一部多達一百七十卷的鴻篇鉅製,內容龐雜,顯然不是一人一時所作,被認爲是道教的開創性經典。

《太平清領書》雖然思想複雜,但主體卻是讖緯神學與巫術鬼道。這正是東漢朝廷一直尊崇的,而其作者的意圖也在於挽救漢家危亡。然而,它不但沒有得到最高統治者的首肯,反而被認爲是“妖妄不經”,被束之高閣。幾年後,上書陳奏推薦此書的方士襄楷則被加以“違背經藝,假借星宿,僞託神靈,造合私意,誣上罔事”的罪名,囚禁兩年之久。

究其原因,是《太平清領書》中有着對大漢帝國致命的威脅:“太者,大也,言其積大如天,無有大於天者。平者,言治太平均,凡事悉治,無復不平”,“治太平均”、“無復不平”乃是高於一切的真理,皇帝雖尊也不過是天子,而“太平”是天道,自然比皇帝的權威更高。

太平道爲何在東漢時期大行其道?他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而一句更激烈的話語更是直指天地間的不公:“此財物乃天地中和所有、以共養人也。此家但遇得其聚處,比若倉中之鼠,常獨滅食,此太倉之粟,並非獨鼠有也。小內之錢財,本非獨以給一人也,其有不足者。惡當從其取也。愚人無知,以爲終古獨當有之,不知乃萬屍(戶)之委輸,皆當得衣食於是也”。

“太倉”、“小內”乃是指的皇家的倉庫,其中的鉅萬財富來自“萬戶”的“均輸”,原本應該由“萬戶”來“衣食”之,然而卻被“獨鼠”、“一人”所吞噬,“或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飢寒而死”。如此殘暴不仁的君主,自然失去道統上的權威了。而“人無貴賤,皆天所生”這句兩千年前的“人權宣言”更是穿越時空,震撼人心。然而,這部對朝廷具有莫大威脅因而被封存於宮廷中的“禁書”,卻莫名其妙地落入了一位名叫張角的人手中。

漢朝時印刷術尚未出現,不存在後世的出版事業,而藏於朝廷之中的“禁書”;更不可能公開發行,一位民間術士是如何得到的,千年後想來依舊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不是張角有着不平凡的出身經歷,便是朝廷中有位位高權重者故意爲之。

張角與黃巾起義張角出身於鉅鹿張氏,鉅鹿張氏是一個著名的方術世家。燕趙之地原本便是方術、陰陽家衆多的地區,秦始皇、漢武帝時代的著名方士中就有多位來自此地。而道教的誕生無疑深受陰陽家方術的影響,後世道教中的神仙譜系和煉丹修真多源自陰陽家。

張角得到這部書後,自稱“大賢良師”,創立了太平道。“太平道”一詞源於《太平清領書》中所云“太平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太平道”當然不可能向信徒宣揚長達一百七十卷的《太平清領書》,甚至除了教會高層外也許信徒大多不識字。真正讓這個小小教派幾年間便成爲擁有數十萬信徒的龐大組織,其實來自於一場規模及危害巨大的傳染病。

東漢末年,中原不斷髮生瘟疫,僅在靈帝時代,就有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185年五次爆發流行。“建安七子”中四人死於瘟疫,醫術名家張仲景家族二百口人也死亡三分之二以上。據估計,因瘟疫死亡人數在兩千萬以上,佔東漢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這場可怕的瘟疫被稱作“傷寒”,但並非今日所說的傷寒病,其中也許包含了霍亂、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疾病,甚至可能有匈奴人當年爲了抵禦漢軍而播撒下的出血熱病毒。

瘟疫令許多家族滅絕:“家家有位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曹植《說疫氣》)曹操曾在名作《嵩裏行》中沉痛的描繪了當時的慘狀: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慘烈的瘟疫卻給了太平道成長壯大的機會。

《後漢書皇甫嵩傳》中說張角“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說太平道“爲符祝,教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雲此人不信道”。

張角的方法是讓患者懺悔自己的過失來贖罪,並讓患者服下“符水”治病。這種治療方法雖然看似荒誕不經,但從後來數十萬人信仰太平道來看,如果沒有明顯的療效是做不到的。太平道一定是使用了中藥、氣功治療、心理療法等治療方法,只是這種治療被蒙上了神祕的宗教色彩而已。治療瘟疫爲張角和太平道贏得了巨大的社會聲望。

據史書記載,太平道幾年間便擁有了幾十萬信徒,勢力發展到青、符、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當時漢朝一共有十三個州)。大批的信徒爲了投奔張角,變賣家產、千里奔走,造成道路堵塞,上萬人因爲路上得病而死。

太平道爲何在東漢時期大行其道?他與道教是什麼關係? 第2張

太平道的崛起引起了統治階層中部分官員的警惕,他們紛紛上書朝廷,要求加以鎮壓剿滅。然而,此時的朝廷高官包括皇帝本人都信奉黃老道,在他們的眼中,張角也是在傳播教化人心的“善道”,所以並未理睬。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即產生於漢末大瘟疫的背景下,但這種醫中聖手自己的族人也大半死於瘟疫。如果說創教之初的張角也許只是滿足於扶危濟困、救治百姓的話,短短數年間太平道所獲得的巨大成功,無疑激發了他的夢想(或是野心):創建一個“治太平均,凡事悉治,無復不平”的“太平世界”。無論這是一個追逐清平世界的偉大夢想,還是一個違逆自然的狂妄野心,但是他確實義無反顧地去做了。而此時的天下大勢也讓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自漢章帝之後,東漢朝廷便陷入外戚當政和宦官專權的血腥循環之中。有漢一代,朝政被七個龐大的世家大族所把持,而皇帝則只能依賴於宦官集團以暴易暴。再加之兩次黨錮之禍後,正直士大夫遭到殘酷的摧殘,朝政失去制衡,日益走向腐敗與黑暗。而東漢中後期恰恰是個天災人禍不斷的時代,連綿不斷的瘟疫、災荒與邊境戰爭,使因長期內訌而變得虛弱的朝廷應接不暇。

虛弱的帝國中央政權,已失去對世家豪門兼併困苦的控制力,也無力再對百姓加以賑濟扶助。絕望中的民衆發出了“發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的吶喊,而張角這樣一個救世主的出現,正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希望。救治萬民的疾患固然讓他們感恩戴德,對一個傳說中的太平世界的嚮往,也讓苦難中的民衆憧憬嚮往。

被籠罩在神話色彩中的張角開始着手實施他的夢想(或野心)。他將信徒分爲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又在天下各郡國派出八名使節,聯絡呼應“三十六方”,正來自《太平經》:“其餘公卿有司仙真聖品大夫官等三百六十一,從屬三萬六千人,部領三十六萬”。

太平道不但在民間擁有數量龐大的信徒,而且將勢力滲透到朝廷內部,連身居高位的大宦官中常侍封諝、徐奉都信奉了太平道,甚至皇宮中很多衛士也是太平道信徒。

爲了能動員信徒,張角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關於這句口號的真正含義,現在已經很難明瞭。但多認爲太平道借用了五行循環學說,想以尚黃的土德來取代火德的漢朝,而之所以說“歲在甲子”,固然是因爲起義日期預定在漢靈帝中平元年(甲子年),更因爲《太平經》中說:“凡物生者,皆以甲爲首,子爲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

六十年的輪迴之中,甲子年正是一個“元氣初生,萬象更始”,舊世界將死去,而新世界即將誕生的年頭。而值得玩味的是,《太平經》在漢朝時曾三次被獻給朝廷,又三次被朝廷所“封殺”,每次之間正好隔着六十年,整整一個甲子。這或許僅僅是巧合,抑或有一種力量在暗中操縱,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