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襄樊之戰中,關羽勝利在望之時,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反而襲擊荊州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動了著名的襄樊之戰。在這次戰役中,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時曹魏在宛洛一帶的統治岌岌可危。幸虧樊城的守將曹仁聽從了滿寵的勸告,死守樊城,纔沒有使得關羽席捲宛洛。在這個時候,北伐的形勢一片大好,曹操的主力還滯留在關中沒有歸來。如果孫權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那麼天下的形勢就會有根本的改變。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但是,孫權卻出人意料地沒有發動對淮南的進攻。不但如此,他還向曹操上書,請求討伐關羽來效忠曹操。於是,孫權趁關羽的主力北出,荊州空虛之機,派呂蒙偷襲荊州,擒殺了關羽。這樣一來,孫劉聯盟破裂,使得曹操坐收漁利。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又發生了夷陵之戰,孫權和劉備兩敗俱傷,都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那麼,孫權爲什麼在歷史最關鍵的時候,不去支援自己的盟友,反而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這要從孫權的戰略目標說起。孫權在繼承父兄的事業後,勢力還暫時侷促於江東一隅。但是孫權不是等閒之輩,他也想施展自己報復。雖然他的兄長孫策評價他疆場作戰不行,團結大家保守江東有餘,可是孫權還是想要爭奪天下。

在這個時候,孫權遇到了魯肅。魯肅在著名的《榻上問對》中,爲孫權謀劃了東吳的戰略方針。魯肅爲孫權討論了天下的大勢,就是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馬上消滅。在這樣的形勢下,孫權要以自己爲主,先積蓄力量,發展自己的勢力。孫權應該先向長江上游發展,全據長江。在以長江爲屏障,割據江南後,再建號帝王,北向而爭奪天下。孫權採納了魯肅的建議,開始了向長江上游荊州的攻伐。

不過,孫權的戰略目標和諸葛亮的戰略目標發生了衝突。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向劉備建議,要先佔有荊州和益州,然後兩路北伐。其中的一路要以荊州作爲向宛洛北伐的出發基地。這樣,孫權和劉備在荊州的歸屬上發生了矛盾。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第2張

赤壁之戰後,爲了緩和矛盾,劉備以借爲名,佔有了荊州的南郡、零陵、武陵、長沙、桂陽五郡,而孫權只佔有江夏一郡。孫權這樣做,也是希望劉備在長江上游爲自己分擔曹操的軍事壓力,並且在得到新的立足之地後將荊州歸還自己。

不過,孫權的願望落空了。在孫權對淮南的幾次進攻中,我們沒有看到劉備對孫權的配合。劉備只顧擴充自己的實力,爲下一步奪取西川做準備。而在劉備奪取西川后,對於孫權索要荊州的要求推諉扯皮,讓孫權看清了劉備借是假,佔是真的本來面目。這樣,雙方發生了湘水之爭。

在這次湘水之爭中,劉備和孫權都率領了主力對峙,戰爭一觸即發。只是因爲曹操在這個時候擊破了漢中張魯的主力,佔領了南鄭。劉備怕西川有失,趕快和孫權議和,以湘水爲界,中分荊州。在雙方重結盟好後,劉備率領主力回到西川,而孫權則發動了合肥之戰。

孫權發動合肥之戰,是出於幾個考慮的。一是當時魯肅未死,他掌握着東吳的軍權,是堅決的孫劉聯盟的捍衛者。在魯肅的堅持下,孫權無法和劉備完全翻臉,雙方兵戎相見。所以雙方見好就收,在土地方面達成一定的妥協。這樣,孫權就可以集中兵力對付淮南的曹軍。

二是孫權在當時抓住了難得的戰機。那就是曹軍的主力被曹操帶往漢中,淮南一帶兵力空虛。唯一重要的戰略據點合肥只有張遼、樂進、李典率領七千多人馬防守。所以孫權和劉備議和後,馬上就發動了合肥之戰。在這次戰役中,孫權投入了東吳所能調集的最大兵力十萬人,企圖一舉衝破曹軍的淮南防線。

不過,這場戰役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孫權遭受了他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慘敗。張遼的八百敢死之士,就把孫權打得喪魂落魄。逍遙津之戰,孫權險些喪命。這讓孫權對張遼望而生畏,再也不敢對合肥發起進攻。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第3張

這樣,孫權從淮南發起北伐的道路就被張遼給堵死了。孫權只得再次把戰略恢復到過去的全據長江戰略上來。不過,這一次孫權已經沒有了爭奪天下的雄心,他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自保。爲了自己的戰略安全,而且對於劉備對自己的袖手旁觀,孫權決定依靠自己,建立自己的安全防線。這就必須要控制長江上游的荊州。

由於在湘水之爭中,長江上游的南郡劃給了劉備。孫權想要以和平的手段要回南郡是不可能的了。孫權要奪回南郡,就只能依靠武力奪取了。所以說,孫權在定下奪回南郡的決心時,就已經註定要破壞孫劉聯盟了。

而曹操也施展了自己的謀略手腕,爲了破壞孫劉聯盟,他對孫權是又拉又打。曹操在將主力撤回後,便專門對孫權發動了接二連三的攻勢。這使得孫權雖然抵擋住了曹操的進攻,可也被迫暗中向曹操請降。曹操同意了孫權的請降,還和他訂下了姻親的關係。

這個時候,主張孫劉聯盟的魯肅也去世了,接任的呂蒙迎合孫權的意旨,要求武力奪回荊州。這樣,排除了與曹操的後顧之憂的孫權,開始把目光死死盯在了荊州身上。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時候,孫權和呂蒙就開始了襲取荊州的準備。

在關羽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後,孫權不但沒有趁機在淮南發動攻勢,他反而對襲取荊州更加迫切。這是因爲,關羽的勝利,會增強荊州的穩定性,增加孫權奪回荊州的難度。

當時的荊州和西川的聯繫主要是依靠長江水道。在這個時候,劉封和孟達已經佔領了上庸。如果關羽佔領了襄樊之後,他就可以和上庸利用漢水聯繫。這樣,江陵和襄樊聯爲一體,本身有了戰略縱深。而且有了長江和漢水兩條水道和蜀中進行聯繫。那麼,如果孫權發動對荊州的攻擊,就不可能速戰速決,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爲何孫權不配合關羽在淮南發動攻勢? 第4張

因此,在關羽獲得水淹七軍的消息,成了孫權襲取荊州的號角。孫權認爲,這個時候是他襲擊荊州的最後機會。關羽爲了擴張戰果,將荊州防備東吳的兵力調往襄樊前線。而如果再等待下去,關羽奪取了襄樊,就錯過了時機。因此,孫權不但沒有在淮南發動對曹軍的進攻,反而向曹操上書,要求討伐關羽向曹操效忠。

其實,在當時,曹操爲了躲避關羽的鋒芒,想要遷都的時候。曹操手下的謀士就已經看到了孫權將要採取的舉動。司馬懿當時就勸說曹操,說孫權和劉備外親內疏,如果關羽得志,孫權肯定不會願意。他建議曹操讓孫權襲擊荊州,事成之後把江南的地方封給孫權。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

從司馬懿的建議裏,我們可以看出,孫權的意圖早就被曹操陣營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劉備陣營還矇在鼓裏。曹操和孫權一拍即合,荊州和關羽的命運就此確定了下來。就這樣,當關羽在襄樊前線和曹軍的援兵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發起了對荊州的襲擊。

由於荊州的後方空虛,加上關羽平時對待下屬的傲慢,使得江陵和公安的守將都投降了呂蒙。尤其是江陵的失守,使得關羽部下的家眷都落入呂蒙手中。關羽聞訊回師的時候,他的部下紛紛離去。關羽大軍離散,只得退保麥城,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東吳的伏兵擒殺。至此,孫權終於實現了他全據長江的戰略意圖,爲實現他下一步建號帝王的願望打下了基礎。

結語:

在關羽出兵襄樊,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時,孫權沒有在淮南趁勢發動攻勢,反而破壞孫劉聯盟,襲取了荊州。這裏面有着孫權主觀和客觀的原因。

主觀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孫權一心要實現他的戰略意圖,那就是全據長江的意圖。他在和劉備的同盟期間,由於劉備的所作所爲,喪失了對劉備的信任。他決定,不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採取以自己爲主,構建自己的安全體系,這就必須奪回對自己至關重要的長江上游。在湘水之爭不能和平要回的情況下,孫權不惜採取武力手段奪回。

客觀原因則是在戰略目標確定後,奪取荊州行動的時機問題。當關羽取得水淹七軍的勝利時,他的輝煌勝利之後,也帶來了巨大的危機。爲了擴張戰果,關羽將後方防備孫權的兵力前調,使得後方空虛。而爲了趕在關羽佔領襄樊,建立穩固的基地前奪取荊州,孫權也就迫不及待地對荊州下了手。不過,雖然孫權奪取了荊州,也讓孫劉兩家走上了滅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