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陸遜發動北伐後沒有順勢消滅曹魏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陸遜發動北伐後沒有順勢消滅曹魏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陸遜,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北伐是一個十分熟悉的詞語,關羽發動過北伐,諸葛亮更是四出祁山展開了五次北伐,而姜維更是對於北伐樂此不疲。貌似北伐是蜀國特有的一項活動,其實除了蜀漢進行過北伐,同處於南方的東吳同樣也進行過北伐。

東吳的陸遜同樣也進行了四次北伐戰爭,對手同樣是北方的曹魏。可以說當時在三國的國力對比中曹魏是遠遠強於其他兩個國家的,當時曹魏的軍隊已經接近了蜀漢的人口,所以一般的敗仗都無法撼動曹魏。所以陸遜的四次北伐雖然沒有失敗,但是沒能給曹魏造成多大的影響。

陸遜發動北伐後沒有順勢消滅曹魏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當時陸遜的北伐給曹魏造成了一萬多軍隊的陣亡,但是這根本撼動不了曹魏的地位和國力。對於這些損失曹魏只要好好休養就能夠緩過神來,這個損失很快就能補回來。

而且在東吳和曹魏的戰爭中,由於是東吳發動的北伐所以並不是本土的防禦戰爭,長途的補給線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而國力強盛的曹魏有着源源不斷的糧草和輜重的補給,這一點正是曹魏所佔有的最關鍵的優勢。

蜀國和吳國一樣,沒有這麼長的補給,一旦打了敗仗就會全盤皆輸,容錯率很低。所以東吳的戰爭規模也不會很大,而陸遜的北伐四次都沒有什麼重大的成果,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傷害,所以曹魏也沒有太把陸遜當回事。

造成陸遜沒有什麼成果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吳國一直都採取比較被動防守,所以當時的陸遜即便想要有所作爲也會被東吳的孫權限制。

孫權擔心一旦貿然進攻勢必會引起曹魏的瘋狂報復,到時候曹魏的目標就會從蜀國轉移到吳國,這樣一來東吳更加不敢去招惹魏國。但是吳國也不可能一直坐以待斃,所以就選擇抓準時機在魏國稍微沒有防備,士氣比較低弱的時候發動突然的襲擊。

而之所以吳國不聯合蜀國去攻打魏國的原因也是東吳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打敗其中的任何一方,所以他更希望看到兩方相互牽制誰也無法打敗對方,這樣一來吳國就可以免於任何一方的侵略。

吳國爲了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纔會採取這種均勢政策,蜀國陷入弱勢他就去幫一點小忙,但是一旦雙方有所逆轉就會立刻停止援助,這樣他就可以保證自己不被吞併。

而且江東的物產十分豐饒,都知道南方是魚米之鄉,江東的物資自然是豐富的,人民也安居樂業,都希望能有一個好收成而不是連年的戰亂搞得民生凋敝。畢竟戰爭最苦的還是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不願意發動戰爭。

當時曹魏是在黃河一帶,當地的水草也十分的充沛,而且北方的戰馬更加健壯,再加上北方的兵器更加鋒利,冶鐵技術更加發達,所以北方的戰鬥力更加強大。

陸遜發動北伐後沒有順勢消滅曹魏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第2張

而東吳的孫權當時處於偏遠地區,歷史的中心還沒有開始向南遷移,當地的開發程度遠遠不如當時的北方地區,人口也比較少,技術更是比較落後,所以各方面的實力都弱於北方的曹魏。

再說陸遜爲什麼四次北伐都沒能打敗曹魏,因爲他的目的就不是打敗曹魏。目標不在此當然就完成不了這件事,要說陸遜爲什麼北伐,更多的原因還是出於防守的目的。

爲什麼防守要主動進攻呢,這就跟蜀漢佔領了荊州之後爲什麼要選擇繼續向北,不是因爲自己的實力強,而是因爲,知道自己是沒有辦法一直守在這所以發動主動的進攻有更長的緩衝帶,這也是東吳北伐的原因之一。

陸遜之所以發動北伐是因爲想要改變當時曹魏過於強大的局勢,也是趁着曹魏比較疲勞多佔點便宜,在日後能夠爲自己贏得更多的喘息的時間。而且這種行動不僅能夠削弱曹魏的實力,更加可以與蜀漢改善關係,所以對於東吳是有着切身利益的。

總結:但是由於實力過於懸殊,想要北伐取勝那就是無稽之談了,所以在陸遜與曹操的戰爭中責怪陸遜是不可取的,因爲這一點換成是誰都沒有辦法改變當時的局面扭轉整個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