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解密:中國乒乓球隊爲何能夠參加三十一屆世乒賽

解密:中國乒乓球隊爲何能夠參加三十一屆世乒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乒乓球隊能參加第三十一屆世乒賽,後藤鉀二的奔波居功至偉,他在1971年1月下旬訪華,並且在2月1日與中方簽訂了關於中國隊參加世乒賽的協議,其中的基礎與核心是“中日關係政治三原則”,即“不執行敵視中國的政策、不參加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不阻撓中日兩國正常關係的恢復”。

“三原則”當然是中國外交的一個勝利,但後藤鉀二爲什麼要執意邀請中國隊參加世乒賽呢?難道僅僅是爲了使世乒賽不致於因爲中國的缺席而不夠完滿、不能代表世界最高水平嗎?

恐怕未必盡然——

後藤鉀二當時的身份,是日本乒協主席和亞乒聯主席,他之所以力邀中國參賽還有一個重要理由:臺灣不是國際乒聯的成員。

解密:中國乒乓球隊爲何能夠參加三十一屆世乒賽

國際乒聯從1926年成立之後,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英國貴族蒙塔古即擔任主席長達41年,他不但是一位著名的電影製作人和著名的乒乓球選手,而且是一位著名的蘇聯情報人員(服務於蘇軍總參謀部的情報機構“格勒烏”)。在這位左翼人士領導下的國際乒聯,早在五十年代就驅逐了“中華民國”,並且做出規定:“未參加國際乒聯的國家不能參加地區和洲聯合會”。根據這個規定,“如果亞乒聯未能成功摒除臺灣的亞乒聯會員籍,則亞乒聯將可能成爲一個不受國際機構承認的區域性乒乓球組織,這樣一來,今後亞乒聯主辦的一切比賽,將是不受國際乒聯承認的比賽。”

1967年,威爾士人羅伊•伊萬斯接替蒙塔古擔任國際乒聯主席,但他顯然是一位秉持前任立場的繼承人,在處理海峽兩岸關係時,他和後藤鉀二的配合非常默契:當亞乒聯開會討論是否允許臺灣以“中國”名義進入國際乒聯時,伊萬斯明確表示,即使亞乒聯做出這種決定(出席會議的十二個會員是臺灣、日本、新加坡、柬埔寨、伊朗、印尼、南朝鮮、黎巴嫩、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南越,當時幾乎都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立面),國際乒聯也不會接受;而當這個會議通過了站在臺灣立場上的決議後,身爲亞乒聯主席的後藤鉀二立即宣佈辭職,時間是1971年3月7日。

因此我覺得:後藤鉀二校長固然是日中友好的積極倡導者,但在中國問題上,他還是一個堅決維護國際乒聯“遊戲規則”的專業人士——他和伊萬斯之間的彼此呼應不可能只是巧合,不可能只有他而一定還有伊萬斯、也向中國方面傳遞過力邀參加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的信息

換言之,中國能參加1971年世乒賽,我感覺其中除了後藤鉀二等日本友人的努力之外,決不能忽略國際乒聯對中國問題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