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漢朝與匈奴的民族關係怎麼樣?

歷史上漢朝與匈奴的民族關係怎麼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本站小編來說說漢朝與匈奴之間發生的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漢文帝即位後,不僅內政複雜棘手,邊事也十分嚴峻,在國力不強的情況下,面對“胡強南勁”的形勢,漢文帝採取了正確的策略,終於贏得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自白登之圍來,漢廷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雖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並不能根本解除匈奴的威脅,雙方一直處於戰和不定的狀態。

中國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遊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國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間,被逐出黃河河套地區。匈奴自漢武帝元光六年起開始受到漢朝軍隊的攻擊,漢武帝元朔六年匈奴將主力撤回漠北地區,至漢武帝元狩四年匈奴國已經完全退出漠南地區。匈奴人的最近後裔是蒙古族。

歷史上漢朝與匈奴的民族關係怎麼樣?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造反叛亂,並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後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

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繫。後來,劉邦採用陳平之計才得脫險。

文帝后二年(前162),又與匈奴定和親之約,此後匈奴雖背約屢犯邊境,但文帝只是詔令邊郡嚴加備守,並不興兵出擊,以免煩擾百姓。

文帝在位期間,爲了謀求安定的和平環境,對匈奴一直採取剋制忍讓的態度,繼續執行和親政策,避免大動干戈。然而,匈奴雖然受益於和親政策,但是卻不信守和親的盟約。漢廷急需行之有效的御邊之策。

景帝繼續採取和匈奴和親的政策,對匈奴進行安撫。同時在匈奴的邊界地區設立關市,和匈奴貿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騷擾。景帝還把來降的匈奴封爲列侯,漢匈兩族“通關市”,足見這一時期的邊境關係是比較友好和安定的。

文景時期,繼續與匈奴和親,厚予饋贈,但是匈奴仍然不斷侵犯邊境,每次入塞,都要搶走人畜,毀壞莊稼。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南下,遊騎迫近長安。爲了抵抗匈奴的侵擾,文帝用晁錯之議,募民遷徙塞下,墾田築城,加強邊防。晁錯所倡入粟邊塞者得以拜爵的辦法,正是在匈奴威脅嚴重的時候提出來的。

歷史上漢朝與匈奴的民族關係怎麼樣? 第2張

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的內亂,在有可能帝位不保的情況下,文、景二帝也不得不與匈奴實行“和親政策”。“文景之治”爲漢武帝奠定了強大的經濟、軍事基礎,故而漢武帝才能專心打擊匈奴。沒有文、景二帝的付出絕對不會有武帝的擊敗匈奴成功,因此漢文帝和漢景帝不是懦弱,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我們在頌揚武帝的千秋偉業時,一定不要小視漢文帝和漢景帝的貢獻,更不能一味的認爲此二帝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