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揭祕: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爭鬥爲何會輸得精光?

揭祕: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爭鬥爲何會輸得精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翻開司馬遷的《史記》,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有着截然不同面孔的兩個項羽:一個是叱吒風雲、勇往直前、橫掃天下無敵手的項羽,一個是剛愎自用、狂妄殘暴、一步步走向失敗滅亡的項羽。當我們看完這兩個不同面目的項羽,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表演之後,你就會明白,誰纔是項羽真正的最大敵人,是誰打敗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又是誰導致他身陷十面埋伏,揮淚別姬絕境的?

項羽跟隨叔叔項梁起兵時才二十四歲,他本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本紀》記載,項羽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他年少時,不好好認字寫字,學劍術又沒成功,叔叔發怒,他卻說我要學打敗萬人的本領。於是,叔叔很高興地教他用兵打仗的策略,但他只略懂大意後,又不肯完成學業。當項羽看到秦始皇出遊時威嚴顯赫的儀仗隊時,他竟然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司馬遷不愧是史學泰斗,他從項羽青少年時代的言行中,已經敏銳地覺察出了他未來事業成敗的端倪。司馬遷寥寥幾筆就爲我們勾勒出兩個項羽:一個是力大、膽大、志向大的項羽,一個是輕視知識、自以爲是的項羽。力大、膽大、志向大的項羽,完全符合亂世出英雄的遊戲規則,在憑藉武力逐鹿中原的戰亂歲月裏,誰的拳頭硬誰就有可能搶得天下。項羽除此優越條件外,還有另外一筆隱形資產,那就是他爺爺項燕以及楚懷王的名人效應。項梁、項羽叔侄起兵時,楚地的各路義軍就是奔着項燕和懷王的名聲而歸順他們的。但是,項羽卻看不到他爺爺和懷王英靈的神奇力量,他也不明白,這不過是順應了當時天下反暴秦的大趨勢而已,他卻把勝利全歸功於自己,這就無形地放大了自己的狂妄無知,實在沒有一點自知自明。

項梁戰死後,項羽假傳楚王之命,斬殺了怯戰違命的宋義,率領楚軍破釜沉舟,一鼓作氣擊敗了秦軍主力。司馬遷用他那支如椽的歷史巨筆,生動地描繪了項羽滅秦時的那場驚天動地的歷史大決戰:“及楚擊秦,諸侯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以一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這時的項羽真正成了席捲天下無對手的巨無霸,他就是滅暴秦、安天下的正義和力量的化身。毫無疑問,皇帝的寶座也順理成章地安放在了項羽的屁股下面。可是,正在這個時候,另一個躊躅滿志、目空一切的項羽出現了。重大的戰略決策,全憑他的隨心所欲。他的內奸叔叔項伯的一句鬼話,竟然讓他輕易地改變了“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的重大作戰計劃。從而失掉了消滅劉邦的最佳軍事時機。鴻門宴上,他對項伯公開庇護劉邦的反常舉動視而不見,致使劉邦這隻煮熟的鴨子又飛了。項羽頃刻之間變換出了兩張不同的面孔,這簡直就是兩個項羽在打架。鉅鹿之戰勝利後,天下苦秦久矣的老百姓,人心思安。但項羽卻違揹人心逆潮流,大搞分封制,還居然講出了“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樣貽笑天下的淺薄話來。更叫人吃驚的是,他還把提出據關中、安天下這一正確遠大謀略的高人烹殺了。到手的江山,就是這樣被他自己白白地扔掉了。可是,衣錦還鄉的項羽板凳還未焐熱,天下烽煙又起,他只得四處征討,去撲滅自己親手點燃的這場漫天戰火。

揭祕: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爭鬥爲何會輸得精光?

楚漢相爭初期,項羽佔有戰場上的絕對優勢,有好幾次,被圍在網裏的劉邦只能靠僥倖得以逃離虎口。但是,隨着項羽的昏招連連,劉邦則一步步由劣勢轉化爲優勢,項羽逐漸地喪失了戰場上的主動權,直至徹底失敗。司馬遷在《項羽本紀》開篇已經直指項羽崇尚武力、藐視知識的人格缺陷,最致命的是他剛愎自用、狂妄自大的性格至死未變。在鴻門宴上,他隨口泄露了暗中爲他提供劉邦絕密軍情的曹無傷,面對項伯公然的通敵行爲卻置之不理,陳平離間項羽和范增關係的反間計,並沒什麼高明之處,頭腦簡單的項羽居然輕易上當,致使自己唯一的高參范增憤然離去,這實際就是項羽的自斷其臂。戰爭不僅僅是鬥力,更是鬥智。淺薄無知的項羽屢中張良、陳平的圈套,自然也就不足爲怪了。“灰坑未冷山東亂,劉項原是不讀書。”劉邦同項羽一樣,也是胸無點墨的大老粗,他剛造反時特別討厭讀書人,甚至把儒生的帽子當便器。但是,當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後,馬上幡然省悟。遇到危難時,立即低三下四地向文人請教。翻開史書,你可以看到'爲之奈何’幾乎成了掛在劉邦嘴邊上的一句口頭禪。反觀項羽,他大破秦軍主力時,天下英雄豪傑盡收囊中,韓信、陳平這些曠世奇才均在其帳下聽命。但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的項羽卻處處隨心所欲,事事獨斷專行。內奸叔叔項伯、笨蛋弟弟項莊等敗事有餘的傢伙卻身居要職。軍事奇才韓信只是持戟衛士。劉項二人反差之大,着實讓人吃驚。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是一條歷史的鐵律。歷來的評論家評說項羽時,批評最多的是他的性格缺陷。因而忽視了他失去人心這最重要的一條。當人們縱情歌頌“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的英雄項羽時,往往忘記了另一個暴君項羽。項羽在他南征北戰的五年中,他有過六次屠城,三次坑殺降卒。規模最大的一次,竟然活埋了二十多萬秦軍降卒。項羽進咸陽後,一把火燒燬了無數輝煌壯麗的秦宮殿,大火三月不息。這次大浩劫的危害,遠勝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先秦以前的歷史文化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同項羽這些慘絕人寰的暴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邦進關中的秋毫無犯,此時,天下人心的向背已是不言自明。

應該指出的是,項羽實施的這些暴行,除在襄城那次活埋降卒外,全部發生在他擊敗秦軍主力之後。想不到,項羽取得的巨大軍事勝利,卻成了他事業由盛轉衰的拐點。秦滅以後,那個所向無敵的英雄不見了,一個肆意妄爲的暴君出現了。在天下共討之的滾滾怒濤衝擊下,他很快地就沉沒了下去。劉邦奪得天下後,有人酸溜溜地講了一句“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講劉邦是豎子一點也不爲過,因爲劉邦同項羽相比,無論出身、能力,天時、地利,二人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但是,在那個亂世中,誰贏得民心,佔有人和,誰纔有資格取得成功。在楚漢相爭的天平上,人心相背就是決定天平傾向何方的那顆關鍵的砝碼。豎子最終打敗了英雄,歷史就是如此無情地嘲弄了自命不凡的狂人!

我們細想一下,上天太偏愛項羽了,給他的機會太多了。可惜,他一次次坐失良機:送上門的謀臣良將他隨意趕走;攥在手心的敵人他輕鬆放跑;搶到手的江山他輕易丟棄。拿着一手好牌竟然輸得精光。當他四面楚歌、走投無路時卻哀嘆:“天之亡我。”難怪司馬遷斥之爲:“豈不謬哉!”今天,我們站在歷史的天空下凝視兩個項羽的變臉表演,怎麼不感慨萬千!當霸王別姬的歷史悲劇落下帷幕時,我們終於知道了:無論再偉大的英雄,不管再英明的豪傑,他身邊永遠潛伏一個最強大最可怕的敵人,他的事業越成功,這個敵人越危險,這個如影隨形地跟在身邊的敵人就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