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黃忠一勝名揚千古,于禁一敗身敗名裂,是何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異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有兩位將軍的命運讓大家感到驚異。他們就是劉備陣營的黃忠,與曹操陣營的于禁。他們兩人都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命運遭到了巨大的轉折。可是,兩人的命運轉折截然不同,一位備受讚譽,一位卻受人鄙夷。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的這種情況?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一、在劉備手下晚年綻放異彩的黃忠。

黃忠是劉備手下的大將之一,他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超越了趙雲,成爲重號將軍之一的後將軍。諸葛亮和關羽對此還表示了異議,但是劉備依然力排衆議,讓黃忠擔任了這個重要的職位。這不但是對黃忠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能力的肯定。

黃忠是在劉備奪取荊州南部的時候加入劉備陣營的,在當時黃忠已經是一員白髮蒼蒼的老將了。在此之前,黃忠籍籍無名,只是擔任中郎將、代理裨將軍這樣的軍職。沒有人重視過黃忠,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劉備。劉備在衆人中發現了黃忠的才能,將他提拔起來,帶領在身邊。在奪取西川的戰役中,黃忠是最早和劉備入川的大將之一。

在奪取西川的戰鬥中,黃忠展現了自己的才能。他在戰鬥中常常衝鋒在前,首先突破敵陣。由於他的戰功,在劉備奪取西川后,晉封他爲討虜將軍。而黃忠最輝煌的時刻,是在劉備奪取漢中的戰役中。在這一次戰役中,黃忠建立了不朽的功勳,他在戰場上斬殺了曹軍的主將夏侯淵。

史書對這一段的歷史記載得十分精彩。夏侯淵字妙才,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將之一。而且夏侯淵作戰機智勇敢,在平定關中和漢中的戰役中,表現出衆。連當時的名將馬超,也由於無法抵抗夏侯淵的逼迫,只得從西涼避入漢中。這樣一員智勇雙全的將領,再加上又是曹操的親族,曹操自然對他倚重有加。曹操在打下漢中後,回關東的時候,就把漢中交給了夏侯淵來守衛。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第2張

夏侯淵在守衛漢中的初期,對抗劉備的攻擊。他的部下幾次打敗劉備派來的軍隊,使得劉備只得親自率領主力來爭奪漢中。當時劉備的處境十分困難,被迫動員了西川的所有人力、物力來進行這場對自己生死攸關的戰役。

而這場戰役最關鍵的戰鬥,就是定軍山之戰。在這場戰鬥中,夏侯淵親自率領軍隊出戰,與劉備交手。史書上記載,夏侯淵的兵馬十分精銳,但是劉備的軍馬在黃忠的激勵下,針鋒相對地與之硬拼。形容黃忠的軍隊是金鼓震天,歡聲動谷。這裏用歡聲一詞,就可以讓我們想到當時黃忠和他的部下興高采烈,爭先奮戰的情景。結果就是在這一戰中,黃忠斬了夏侯淵,把夏侯淵的軍隊打得大敗。

黃忠在戰場上陣斬對方的主將,在三國的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這一仗奠定了劉備奪取漢中的勝局。因此,當曹操親自率軍來增援的時候,劉備自信地說,曹操就算親自來,也沒有什麼用了,我必然會得到漢中了。果然曹操求戰不得,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了。

黃忠斬了夏侯淵,給三國的整個形勢帶來了連鎖反應。夏侯淵一死,曹操和夏侯惇又身體有病,這使得曹仁鎮守的襄樊在遭到關羽攻擊的時候,曹操因爲沒有信任的大將,無法派出大批的援軍。曹操只能把援軍分批投入戰場,讓關羽有了各個擊破的機會。如果不是東吳襲擊了關羽的後方,襄樊的戰局還很難預料。這都是黃忠斬了夏侯淵帶來的後果。

正是因爲黃忠的功勞,在劉備封他爲後將軍的時候,諸葛亮雖然有異議也只能拿關羽做藉口。而且還加了個前提,那就是黃忠建立的功勳,連張飛和馬超都沒有異議。不過,劉備還是封了黃忠做了後將軍,肯定了黃忠的功績和能力。

二、在曹操手下晚節不保的于禁。

于禁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將領,五子良將之一。我們僅僅從於禁在曹操將領中的待遇,就能夠看到曹操對他的信任。于禁是曹操的重號將軍裏的左將軍,並且是唯一擁有假節鉞權力的將領。擁有假節鉞權力的武將,就擁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在劉備陣營,也只有關羽纔有這樣的權力。

于禁受此殊榮也是當之無愧的,他的榮耀也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獲得的。曹操有識人之明,他重用於禁,也當然是看重了于禁的才能和品質。于禁最大的特點,就是治軍嚴整,紀律嚴明。而且於禁又能忍辱負重,不徇私情。這些品格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讚賞,因此曹操對於禁也是信任有加,倍加器重。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第3張

在於禁的戰爭生涯中,爲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於禁最有名的兩件事,卻不是因爲戰功。一件是在宛城之敗的時候,于禁能夠保持自己軍隊的完整,井井有條的撤退。而在途中於禁又征討趁火打劫平民的潰兵,遭到了潰兵的誣告。于禁不理會這些,先安營紮寨,穩定戰局後再見曹操稟告。這種行事的方式,讓曹操讚歎他有超過古代名將的品質。

另一件是他的過去的朋友昌豨背叛曹操,于禁去討伐他。昌豨向于禁投降,大家都認爲于禁應該將昌豨送交曹操處理。可於禁說按照曹操的命令,被包圍後投降的人不赦免。于禁以奉法行令是對上級辦事的態度這個理由,按照曹操的軍令將昌豨斬首。在斬昌豨的時候,于禁還親自前去痛哭流涕的送行。

由於于禁的這些品質,他成爲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將領。在襄樊之戰中,爲了救援被關羽圍攻的曹仁,曹操派出了率領七軍曹軍的于禁。這七軍人馬有三萬人,是曹操時外姓將領率領人馬數量的極限了。但是,由於于禁根本就不是關羽的對手,他的兵馬被關羽水淹七軍,連同他自己都做了關羽的俘虜。

于禁在被俘後,往日的那些剛毅威重的做派一掃而光。與寧死不屈的龐德相對照,于禁對關羽屈膝求降。關羽看不起于禁,將他和曹軍俘虜送到荊州。後來孫權奪取荊州的時候,他又落在孫權的手中。直到曹丕稱帝的時候,于禁才被孫權送回曹魏那裏。

于禁在回到曹魏的時候,已經是須發盡白,形容憔悴,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就算是這樣,曹丕也沒有放過他。曹丕先是安慰了于禁一番,然後假借派于禁出使東吳,讓于禁先去拜謁曹操陵墓。曹丕先讓人將於禁在襄樊之戰中的表現畫在陵室中,于禁看到自己當年的醜態,實在無法承受,回去就病死了。曹丕還給於禁一個惡諡,厲侯。

三、兩者的命運爲何會如此迥然不同。

那麼,黃忠一輩子籍籍無名,只是老年打了一個勝仗就備受讚譽。而於禁打了一輩子的勝仗,僅僅到了老年只是打了一個敗仗,就遭到了大家的唾棄。兩人的幸與不幸,爲何有如此的天淵之別呢?

黃忠與于禁的命運截然不同,爲何備受讚譽與受人鄙夷? 第4張

其實,這裏面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對自己操守的堅持。黃忠並非一個無能之人,但是他卻被埋沒了大半輩子,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在劉表統治下的荊州,不需要黃忠這樣的人出人頭地。他不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沒有什麼後臺,雖然有出衆的武藝,在別人眼中也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

再加上劉表自己沒有進取之心,他和他的部下都是得過且過之輩。在他統治下的荊州,像諸葛亮那樣的有識之士都只能去種地,更何況黃忠這樣的人。因此,黃忠只有在荊州混一個無足輕重的軍職罷了。當曹操到來的時候,對黃忠這樣的老將也沒有看到眼裏,給了他一個虛職就把他打發了。

按理說,一個人如果落得像黃忠這樣的人生,那麼就默默無聞地度過此生就算了。但是,劉備的到來,讓老年的黃忠煥發了青春,建立了不朽的功勳。那麼,黃忠能夠建立建立這些功勳,除了劉備的提拔重用,還有着黃忠對自己信念的堅守。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黃忠沒有堅守自己的信念,他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他應該早就丟下自己的武藝,成爲一個庸庸碌碌的人。這樣的人連世事都不會理會,更不會去戰場建功立業了。我們可以從這裏想到,在黃忠的大半輩子,他的心靈在忍受着什麼樣的煎熬。他在堅守着自己的信念,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他還要忍受着現實的落差,去等待不可預知的機會。直到劉備的到來,黃忠纔等到了機會,實現了他的理想。

至於說于禁的下場,則是他放棄了自己的信念。我們看于禁的前半生,他以堅毅威重著稱,在整個曹營上下,也因此而畏懼他三分。可是,就是這個以堅持原則著稱的人,在襄樊之戰中戰敗被俘,卻讓大家都大跌眼鏡。在大家的心目中,像于禁這樣一個平日裏以道德原則約束自己和大家的人,肯定會威武不屈,慷慨赴死,可是他卻向關羽屈膝投降了。

相比寧死不屈的龐德,于禁的所作所爲更是讓人不齒。在得知當時情況的時候,連曹操都不由得發出感慨,說自己和于禁相知三十年,誰知道在面臨危難的時候,表現竟然還比不上龐德。這使得大家對於禁的看法一落千丈,可以說是于禁自己毀掉了自己的形象。

于禁的一生,一直在講求原則,可是當他遇到危難的時候,卻在生死之間拋棄了自己的信念。他因爲堅持信念受到曹操的重用,得到大家的敬畏,可是到了最後,他卻拋棄了它,這怎麼會不讓大家鄙夷他呢?打了敗仗並不可恥,但是失去畢生信念的于禁卻生不如死。

結語:

黃忠和于禁作爲各自陣營的重要將領,都爲自己的陣營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人生的最後時期,黃忠因爲斬了夏侯淵而備受推崇,而於禁因爲戰敗投降而遭受鄙夷。這裏面不僅僅是因爲勝負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雙方對自己堅守信念的態度。

黃忠一直對自己的人生保持着希望,他從來沒有放棄建功立業的信念。這種信念,是他在平淡的生活中堅持的力量源泉。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黃忠才能在老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武藝,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風貌。他不但能夠在戰場衝鋒陷陣,還可以去戰場建立不朽的功勳。

而於禁在他的前半生,一直以堅持原則著稱。他能夠以古之名將的標準約束自己,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信念,使得他成爲曹操器重的將領,曹營上下敬畏的人。可是,他在晚年打了一次敗仗,就拋棄了他一生堅守的信念,向關羽屈膝投降。于禁曾經憑藉着他堅持原則的信念在曹軍中出人頭地,可是在生死關頭,他連新近加入曹營的龐德都比不上。當於禁拋棄他的信念的時候,他就成爲了行屍走肉,遭受大家的鄙夷。在經過生不如死的煎熬後,于禁在臨死前,不知是否會爲當時自己的苟且偷生而追悔萬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