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國之亂就是西漢景帝時期,七個諸侯國聯合發動的一場針對中央王朝的叛亂。由於領導七國之亂的是當時被分封在七國的諸侯王,所以也叫做七王之亂。漢景帝作爲被反的對象,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派大將軍周亞夫率領中央的漢軍同據守在樑國的劉武的軍隊,運用正確的戰術一舉消滅了五十萬叛軍。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參與叛亂的七國

  引起叛亂的主要原因是漢景帝二年,中央開始實行削弱各個諸侯國實力的政策。在一年內,中央就抓住諸侯王所犯的每一個錯誤,然後以此爲理由剝奪他們的領地,以示懲戒。但是諸侯王並不傻,他們清楚這是中央對羽翼豐滿的他們進行打壓了。與其坐在這裏被他慢慢剝削完,不如奮起反擊。所以吳王劉濞就帶頭挑起了事端,唆使了其他六個諸侯王一同起兵造反,主力軍隊是實力強大的吳楚兩國。

  當時周亞夫並沒有按照常理,帶兵直奔戰場樑國,而是讓樑王拖住敵軍,他率軍繞到了叛軍的後方。樑王在龐大的叛軍連番攻勢下,幾次向周亞夫求援。但是周亞夫清楚戰機並沒有到,必須避開叛軍鋒芒,所以暗中派人截斷了叛軍的糧草。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七國的軍隊持續不了多久,這時候周亞夫纔出戰迎敵,終於以少勝多大敗叛軍。

  七國之亂最後以吳王劉濞被東越王斬首,上獻給漢朝,其他六國的諸侯王在造反失敗的壓力下陸陸續續自殺身亡爲結果。在這場地方對中央發動的戰爭中,中央取得了巨大勝利,從而得以順利推行之前的削藩政策,取消了各諸侯的廣大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權力,極大加強了中央的集權。

  七國之亂原因

  西漢景帝初年,同是劉姓的諸侯王因爲不滿中央削弱地方勢力的做法,打着“誅晁錯,清君側”旗幟開始了實際上的叛亂行動,史稱七國之亂,或是七王之亂,最後被周亞夫率領的漢軍和劉武據守的樑國軍隊一同消滅了。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第2張

  西漢初期的諸侯國

  有說引發七國之亂的就是當年發生在長安宮中的奕棋事件。漢文帝時候,年幼的吳王長子劉賢來到長安,陪同太子劉啓也就是日後的漢景帝玩耍。一日兩小兒在下棋,那劉賢爲了贏棋對劉啓態度不恭順,被劉啓拿棋盤砸死了。劉賢的屍體被運回吳王劉濞那裏,但是劉濞說天下都是劉家,就葬在死去的地方,於是又被運回長安。吳王劉濞自此對朝廷懷恨在心,最後借削藩一事,起兵反叛朝廷。

  事實上七國之亂遠沒有這麼簡單,這是中央和地方之間矛盾日益嚴重激化的後果。早在漢高祖時期,劉邦當年平了淮南王的叛亂後,東南廣大的地方遠離朝廷疏於管制,於是命同行的劉濞爲王世代管轄此地。其他的劉姓諸侯王也都如此被封在各地,劉邦寄希望於同姓的子弟幫助皇帝共守天下。

  在高祖和惠帝時期,因爲各地的諸侯同中央的皇帝血緣親近,所以的確起着共守天下的作用。但是到了漢文帝的時候,諸侯王們大多都已經歷經三代了,同中央的那道親情聯繫幾乎沒有了。反而是這些諸侯王,尤其是吳王憑藉封地內豐厚的資源和人口,壯大了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到了漢景帝時期,中央欲對諸侯的勢力進行削弱從而加強中央集權,這必然使早已擁兵自重的諸侯王們無法接受,最後聯合起兵來反抗中央王朝。

  七國之亂地圖

  七國之亂指的是在西漢時期,由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爲首發動的一次聯合叛亂。那麼七國之亂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就是一張七國之亂地圖。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第3張

  七國之亂地圖

  從上面這張七國之亂地圖中,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當時的戰況:叛亂的諸侯國分別是吳國、楚國、趙國、膠西國、膠東國、菑川國、濟南國,那麼爲什麼這六個諸侯國會叛亂呢?

  原來是因爲漢景帝在位的時候,當時身爲御史大夫的晁錯向漢景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主要的內容便是要將諸侯王的勢力削弱以進一步地加強中央集權。而漢景帝也採納了晁錯的這個建議,將楚國、趙國等諸侯國的封地收回。吳王爲了自己的封地不被削減,便與楚王、趙王、濟南王、淄川王、膠西王和膠東王一同發起了叛亂。

  吳王是這一次叛亂的主使,是這一次叛亂的主力軍。他對外宣稱發兵五十萬,但是實際上的兵力只有二十萬。在七國的聯合之下,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河南的東部,他們要求漢景帝清除佞臣,將晁錯處死,而漢景帝因爲叛軍的力量而深感擔憂,最終在袁盎的建議下將晁錯處死了。

  在晁錯死後,漢景帝便要求叛軍退兵,但是叛亂軍並沒有因爲漢景帝達到了他們的要求而有絲毫退兵的意思,甚至聲明要奪取帝位。在叛軍一路進攻到樑國的時候,因爲樑王的阻攔而不能繼續前進。而這時候的漢景帝終於下定決心要將這場叛亂平定下來,他命令太尉周亞夫和大將軍竇嬰帶領軍團去鎮壓叛亂。

  在周亞夫和竇嬰的鎮壓過程中,切斷了叛軍的糧草來源,在三個月之後終於將叛軍攻破。吳王在預見大事不妙之後便逃到了東越,而東越的諸位諸侯王因爲叛亂失敗便將慫恿他們叛亂的吳王殺死,然後畏罪自殺,七國之亂就此結束。

  七國之亂是誰平定的

  西漢景帝時期,以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爲首的七國軍隊發生叛亂。因爲七國軍隊早先就有預謀,所以起初由東向西的進軍很順利,直到樑國碰到劉武的抵抗,進軍才被擋下來。但是七國的軍隊足有五十萬,在叛軍連續的攻打下,樑王劉武是接連向駐守在外的周亞夫求援。但是周亞夫沒有急於一時發兵,而是南下截斷了叛軍糧草後,以靜制動,最後以少勝多擊敗了叛軍。

深度剖析西漢七國之亂髮生的真實背景是什麼 第4張

  周亞夫畫像

  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無疑是周亞夫的功勞最大,因爲他懂得製造機會,懂得等待正確的時機,所以纔會有三月就平定了聲勢浩大的叛亂。而這個周亞夫早先就不是一般人,他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博的兒子。因爲兄長周勝犯了殺人罪,朝廷削掉其爵位,轉給周亞夫繼承。

  周亞夫自小熟讀兵法,帶兵打仗自有自己的見解。他改變傳承已久的以戰車爲主的作戰方式,轉而以短兵、起兵那樣的衝殺戰術,這一變化也爲後來武帝時期對匈奴的作戰提供了戰術基礎。周亞夫治軍極爲嚴格,在治下的軍隊紀律極爲整肅。漢文帝時期,匈奴進犯長安,文帝分派了周亞夫等三位將軍,分別駐紮在長安外圍。在文帝親臨犒勞三軍之際,只有周亞夫的軍紀是嚴整威武的。所以在很長的時間裏,漢文帝對周亞夫是讚賞有加,在他臨死之際都對將來的漢景帝叮囑再三,說周亞夫實在危難關頭靠得住的將軍。

  事實證明了漢文帝的判斷是正確的,周亞夫帶軍打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漢景帝三年,僅用三個月就平定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