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事記神話 古事記日本書紀

古事記神話 古事記日本書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簡介

《古事記》是日本第一部文學作品,包含了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歌謠、歷史故事等。是稗田阿禮口述,天武天皇審定,太安萬侶編寫的日本神話傳說兼歷史的日本文學作品,於和銅五年(公元712年)1月28日編纂完成。

作品內容講述了日本建國的神話傳說,以及神武天皇到推古天皇的歷代天皇曆史。全書用漢字寫成,於語序上雖以漢語的主謂賓語法爲主,但日語的語法結構也時而出現,體現了日本早期變體漢文的一些特徵。其作爲日本歷史上第一部文字典籍,是現存最早的日本文學著作之一。

 內容簡介

《古事記》的內容由兩種材料混合編成,帝紀與本辭。帝紀就是記載歷代天皇的歷史,凡天皇御名、皇居、治天下、后妃、皇子皇女、升遐、御壽、山陵這些事實。本辭即是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其中凡是諸神行事的是神話,屬於英雄的是傳說,若是同樣故事而說的不是專屬神或人的,便是民間故事。

《古事記》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所記是日本諸神的由來與神話傳說故事,重心落在日本國土的形成和天皇的起始。伊耶那歧命、伊耶那美命兩位神,奉天神之命造成國土。他們結爲神婚,生產兒女綿延諸神,在“讓國”“天降”等事之後,最終天照大御神的後嗣神倭伊波禮毗古命出生,即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奉天命統治葦原之中國。中卷及下卷是從神武天皇至推古天皇的三十三代日本天皇的記事和傳說,史實與虛構相混雜,所記主要是日本天皇的征討與平亂,施政建制,皇室傳說等等。

 創作背景

公元7世紀後期,日本開始向中國學習律令制。隨着國家律令制的建立,漢字文化的確定,修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620年,聖德太子和蘇我馬子議定撰寫《公民本紀》。672年,天武天皇正式修史,請舍人稗田阿禮傳誦各氏傳下來的“帝紀”“舊辭”。711年,太安萬侶受當時的天皇元明天皇之命,於9月18日開始根據稗田阿禮背誦的“帝紀”“舊辭”進行整理編纂《古事記》,第二年正月28日完成。

 人物介紹

伊耶那岐與伊耶那美

伊耶那岐與伊耶那美是日本神話中的父母神,因受天神詔示伊耶那岐與妹妹伊耶那美去修固漂浮着的國土。二神使用天之瓊矛攪動海水形成一島,在島上結合生下日本諸島及諸神。在生火神時伊耶那美神被燒死,伊耶那岐怒殺火神後前往黃泉之國尋妻,因看見伊耶那美的模樣怖懼而離。伊耶那美羞憤交集,命黃泉鬼女以及八雷神率領的一千五百名黃泉軍追趕無果,二神在黃泉比良阪決裂。

歸回後的伊耶那岐進行襏楔,其飾物及洗滌時化出許多神。在洗左眼時化出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時化出月讀命,洗鼻子時化出建速須佐之男命,這三神爲三貴子。伊耶那岐神命三貴子分治天下:天照大神治理高天原,月讀命治理夜之國,建速須佐之男命治理海原。日、月二神應命而去,只有建速須佐之男命整日哭泣,不去治理自己的國家而被伊耶那岐驅逐出去。而後,伊耶那岐住在淡海的多賀地方。

古事記神話 古事記日本書紀

  古事記

 建速須佐之男命

建速須佐之男命又稱爲素盞鳴尊,他因爲哭鬧想去母親伊耶那美的國土而被伊耶那岐驅逐,而後前往天照大御神的高天原胡作非爲,最終被八百萬衆神驅逐出高天原。他到了下界後斬殺八岐大蛇,娶本地神的女兒櫛名田比賣爲妻,建立起宮殿與妻同住,繁衍世代。

天照大御神

天照大御神是代表太陽的女神,應父神伊耶那岐的命令治理高天原。在建速須佐之男命大鬧高天原期間,她被嚇得躲入天之巖戶中致使天上地下一片昏暗,惡神災禍紛起。後來在八百萬衆神的引誘下出來,使天地重見光明。而後,她欲派遣兒子前往治理日本,於是不斷派神下去平定國土。直到大國主神讓國後,天照大神派天孫邇邇藝命統治日本。

 大國主神

大國主神是建速須佐之男命的第六代孫子,又稱爲大穴牟遲神。因兄弟迫害,逃到了建速須佐之男命的根之堅洲國,娶了他的女兒須勢理比賣,拿了他的刀箭和天沼琴逃回了故鄉,趕走了衆兄弟,建立了國家。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書上卷從天地創造開始到日向三代的鵜茸曹茸不合命爲止,講述了日本神話諸神的傳說。日本神話比較獨特,其神數達八百萬衆,並不存在超越其他諸神的絕對統治者。沒有哪個神存在絕對的權威,也沒有制服其他神的武器或手段。素盞鳴尊大鬧天宮,天照大神只好躲了起來。而大國天神硬是娶了素盞鳴尊的女兒,將象徵政治統治的刀與箭及象徵宗教統治的天沼琴拿走,他也毫無辦法。此外,從島嶼和諸神的產生來看,也是完全生活化的。神的戀愛、婚姻與人無異,充滿了早期人類社會的生活氣息,看不到多少神性。實際上,表現於《古事記》中的神不過是大和朝廷的延長,或者是皇室祖先的空間化,這些祖先與現實生活中的天皇有着直接血緣關係,其中心是突出天照大神及其後裔,用以說明天皇專制國家源於天授神命。

中卷從神武天皇到應神天皇,下卷從仁德天皇到推古天皇爲止。從卷的劃分來看,上卷是神話部分,是較容易理解的。但是從中、下卷的劃分看,應神天皇到仁德天皇是父子關係,不應當存在劃分。也許當時的人認爲:至應神天皇爲止,天皇的概念是與神共存的。而從仁德天皇開始,天皇的概念則代表着有儒家道德的天皇。中下卷的主題是天皇實體的來源,突出天皇世襲的概念。

 藝術特色

《古事記》在記敘原則上採用了變體漢文體。讀者順着漢文的音注、訓注,作爲日語就可以看懂。文章引用了許多漢譯佛典語和在中國六朝小說中所能看到的俗語。《古事記》裏的故事幾乎採用同樣的構思、同樣的結構,並使之反覆使用,文章使用許多的連續語,具有較強的口誦性。

《古事記》中藝術成就最高的部分是歌謠。這些歌謠樸素自然,感情純真,富於原始的朝氣勃勃和明朗的色彩,表達了當時人熾熱而又率真的情感,歌唱性很強,如大國主神與沼河比賣的對唱等。同時,《古事記》中的歌謠也善於表達人物微妙的心理矛盾。如應神天皇去世後,皇子大山守命叛亂,弟弟殺死他後打撈屍體的歌。詩人抓住主人公要射殺自己的親兄弟時的一剎那複雜而又矛盾的感情與思想,表現出深刻的骨肉之情,心裏想着射吧,殺吧!手卻難以放出利箭,即寫出了人物動作,又深化了主題。全詩感情真摯、真實、深刻感人,手法也十分洗煉。此外如輕太子和輕大郎女的情歌,久米族豪邁的戰鬥歌謠等都表現超高的技巧和豐富熱烈的情感。

古事記神話 古事記日本書紀 第2張

  古事記

後世影響

《古事記》是日本第一部古代史著作,強調了天皇“天授神命”的神聖性與正統性,對後世日本史學、宗教、生活等領域均有影響。隨着德川時代“國學”思想的興起,本居宣長強調作爲日本人一定要首先擁有和保持“大和之魂”,而“大和之魂”蘊藏於《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之中,唯有仔細研究並閱讀兩本書才能夠鞏固“大和魂”。

 作者簡介

太安萬侶(生年不詳—723年8月15日),又稱太安麻侶。姓朝臣,名爲安萬侶或安麻呂,官位從四位下、民部卿,爲文武、元明、元正三朝元老。除了《古事記》外也參與了《日本書紀》的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