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本站小編告訴你。

自西漢以來,由於士人主要通過察舉、徵辟出仕,以至於很多地方豪強門生故吏遍天下,而到東漢後期更是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再加上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導致權力被豪門大族所壟斷,一度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閥制度,這種現象一直到唐代科舉制度大規模推行才得以改善。因此,古代的門閥貴族基本集中於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南朝: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

魏晉南北朝可以說是門閥制度的巔峯時期,例如我們常說的“王與馬共天下”,其中“馬”便是指東晉皇室司馬氏,而“王”指的便是琅琊王氏,由此可見當時門閥貴族的巨大影響力,這一時期的門閥貴族衆多,其中尤以“王謝袁蕭”四家最爲耀眼。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1、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導、王羲之、王獻之、王儉等。琅琊王氏出自於琅琊郡臨沂,奠基者乃是西漢宣宗時期的博士大夫王吉,其子王駿官至御史大夫,其孫王崇更是官至大司馬,王氏一族自此綿延傳承。西晉“永嘉之亂”後,琅琊王氏也隨之南渡,其中王導、王敦因擁護司馬睿建立東晉,王氏得以在南方迅速站穩腳跟並隨之崛起,地位名望之高是其他家族根本無法取代的,史稱“王與馬,共天下”。東晉滅亡之後,王氏雖然依舊是爲豪門貴族,但已不復往日榮光,不過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隋唐以後隨着科舉制的推行,門閥貴族影響力逐漸削弱,但琅琊王氏還是出了王方慶、王睿、王璵、王摶四位宰相,直到唐末五代以後,琅琊王氏纔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2、陳郡謝氏,代表人物:謝安、謝玄、謝靈運、謝朓等。陳郡謝氏出自陳郡陽夏,起家於魏晉時期的典農中郎將謝纘與其子謝衡,而其真正崛起則源自於東晉時期的“淝水之戰”,謝安、謝玄因此戰立下大功,陳郡謝氏得以迅速崛起,成爲與琅琊王氏比肩的存在,合稱“王謝”。不過,隨着南北朝時期的王朝頻繁更迭,陳郡謝氏自南樑以後便開始衰弱,雖然到南陳時仍有子弟出任高官,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前,到隋朝統一天下之後,陳郡謝氏便徹底走向了沒落。

3、陳郡袁氏,代表人物:袁滂、袁渙、袁侃、袁齊嬀等。陳郡袁氏與陳郡謝氏一樣,都是出自陳郡陽夏,但比謝氏要起家更早,袁生早在楚漢爭霸時期便已經嶄露頭角,後呂后、漢文帝時期袁盎、袁噲等先後出仕,袁家逐漸成爲陽夏第一大望族。綿延傳承至西晉時,陳郡袁氏已經可以說根深蒂固,憑藉與王、謝等家族的聯姻,袁氏族人在官場上也算是順風順水,例如袁宏、袁湛、袁豹均曾得到陳郡謝氏的提攜幫助。此外,由於陳郡袁氏與南朝皇室也有聯姻,例如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齊嬀便是袁湛之女,因此東晉滅亡後陳郡袁氏仍然得以興盛。此外,謙恭清素的家風,也是陳郡袁氏能夠長期興盛,受政局動盪影響較小的一個重要原因。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第2張

4、蘭陵蕭氏,代表人物:蕭道成、蕭衍、蕭子良、蕭統等。蘭陵蕭氏出自東海郡蘭陵縣,相較於前面三家,蘭陵蕭氏起家較晚,直到南朝劉宋時期蕭道成才以軍功起家,後創建了南朝齊、南朝梁兩朝,從而使得蘭陵蕭氏得以迅速崛起,先後走出了二十一位皇帝,三十多位宰相,以及大量文臣武將、文人雅客。蘭陵蕭氏雖然起家較晚,但傳承時間卻一點也不斷,即使到唐朝時期,仍然出了十位宰相,一直到五代十國時期才與天下世家一起走向衰落。

除了以上四家之外,南朝的豪門還有很多,但不論影響力還是傳承時間,都不足以與以上四家相提並論,例如東晉早期的義興周氏和吳興沈氏,兩家並稱“江東二豪”,甚至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但後來卻因與東晉官方關係交惡而迅速衰弱,又如吳郡四姓朱姓、張姓、顧姓、陸姓等,影響力則相對較小。

北朝:隴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

相對於南朝來說,北朝大家或許比較生疏,畢竟當時北方多爲少數民族政權,門閥豪族不如南方那般耀眼,但其實存在的門閥同樣不少,其中尤以北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時,確立的五姓最爲著名。

1、隴西李氏,代表人物:李衝、李靖、李延壽等。隴西李氏本是鮮卑貴族,自稱爲西漢李廣後裔,但已經很難考證。東晉十六國時期,隨着李暠建立西涼政權,隴西李氏開始崛起,西涼滅亡之後,李暠之孫李寶出仕北魏,更應李衝位高權重,而得以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後族四姓並稱五姓,就此躋身北朝第一流士族之列。唐朝時,李唐皇族自稱出自隴西李氏,因而在修《氏族志》時將其列爲第一等,一時更顯昌盛,先後出了八位宰相。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第3張

2、太原王氏,代表人物:王允、王昶、王坦之等。太原王氏起源較早,分爲太原郡祁縣王氏與太原郡晉陽縣王氏兩支。其中祁縣王氏可追溯至東漢司徒王允,但該支在魏晉之後已經不顯。晉陽王氏則可追溯至東漢王柔、王澤兄弟,到魏晉時期,王慧龍於東晉末年入仕北魏,魏孝文帝分定姓族,太原王瓊被確立爲後族四姓之一,一時風頭無兩。唐朝時期,太原王氏仍具有一定影響力。

3、范陽盧氏,代表人物:盧植、盧照鄰、盧惠能等。其始祖盧植以儒學儒學顯名於東漢,其子孫因定居於涿縣,而曹魏時設范陽郡而涿縣屬之,故稱之爲范陽盧氏。三國時期,盧氏開始顯耀,先有盧毓位至曹魏司空,後有盧欽、盧珽、盧志、盧諶累居高官,至北魏太武帝時,盧玄“首應旌命”入仕朝廷,孝文帝時躋身“盧崔鄭王”四姓高門,有有“北州冠族”之稱。北魏分裂之後,盧靖三子分別擔任西魏、北齊、北周三國帝師。至唐朝時,仍被視爲一流門第,先後出宰相八人。

4、清河崔氏,代表人物:崔琰、崔浩、崔融等。清河崔氏出自於清河郡東武城,三國時期自崔琰、崔林後開始崛起爲關東豪族,其中崔琰曾任曹魏尚書、中尉,崔林則爲曹魏四朝輔政大臣,官至司空。兩晉南北朝時期,崔氏歷仕後趙、前秦、後燕等,北魏太武帝時,崔宏及其子崔浩皆被太武帝重用,至此崔氏開始達到鼎盛時期,直到國史之獄爆發,崔浩被夷族,其堂弟崔蔚逃至南方入仕劉宋,直到孝文帝時才返回北方。後崔蔚長子崔彥珍之女嫁給獨孤信,生獨孤伽羅,崔氏藉此再度榮耀。唐朝之時,崔氏(含博陵崔氏)共出過27位宰相。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第4張

5、滎陽鄭氏,代表人物:鄭渾、鄭鮮之、鄭道昭等。滎陽鄭氏出自於滎陽郡開封縣,起自於西漢大司農鄭當時,東漢時鄭興、鄭衆父子也是一時名儒,鄭渾則爲曹魏時期名臣,鄭衝則爲西晉開國功臣,鄭袤則爲西晉名臣,鄭袤子孫四世也都是西晉重臣。尤其是北魏時期,鄭羲爲中書令,其子鄭道昭則被稱爲北方書聖,曾任兗州刺史,鄭羲兄弟六人也都爲北魏重臣。隋朝時期,鄭譯爲隋朝開國功臣,獲封沛國公、祁州刺史,其子鄭元壽則歷仕隋唐兩朝。縱觀唐朝,滎陽鄭氏先後有十人出任宰相。

北朝的門閥貴族,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北周時期的八柱國集團,也稱關隴集團。

隋唐時期:七宗五姓、弘農楊氏

隋唐時期,皇室爲了防止門閥豪門干涉朝政過深,對於各大門閥開始排斥和打壓,以至於門閥豪門開始逐漸衰弱,不過這一時期仍然有不受門閥豪門,其中最爲著名的便是“七姓十家”,除了以上隴西李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五家之外,還有博陵崔氏和趙郡李氏兩家,當然還有影響更爲巨大的弘農楊氏。

1、博陵崔氏,代表人物:崔護、崔顥、崔州平等。博陵崔氏出自於博陵郡安平縣,起自於西漢昭帝時的任侍御史崔朝,其子崔舒、孫崔篆皆爲一時高官。至東漢時,博陵崔氏開始躋身名門,並最終在北齊、北周時上升爲一流大族,後分爲六房,其中尤以第二房最爲顯赫。隋朝時期,崔猷以前朝遺臣的身份授大將軍,進爵汲郡公、唐初高士廉主編的《氏族志》以第二房崔氏的崔民幹爲第一等,雖在唐太宗李世民干預下降爲第三等,但至中晚唐時,第二房崔氏仍然名人輩出,被公認爲“天下士族之冠”。

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有哪些門閥貴族?王謝袁蕭,七宗五姓 第5張

2、趙郡李氏,代表人物:李華、李德裕、李陽冰等。趙郡李氏出自於趙郡平棘,據傳爲趙將武安君李牧之後。南北朝時期,趙郡李氏以平棘縣爲主軸,不斷向西南太行山麓周圍各地輻射,先後遷徙到柏仁、元氏、高邑、贊皇等縣,呈扇形分佈狀態,宗族龐大,支系繁盛,並由此開始全面崛起,開始越入第一等的高門大族。至唐朝時,趙郡李氏先後有九人出任宰相。

3、弘農楊氏,代表人物:楊素、楊玄感、楊貴妃等。弘農楊氏出自於弘農郡華陰縣,起自於漢昭帝時期的丞相、司馬遷的女婿楊敞,傳至東漢時期,弘農楊氏已成世家大族,楊敞玄孫楊震官居東漢太尉,號稱“關西孔子”,其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皆爲太尉,時稱“四世太尉”、“東京名族”。楊家的經歷相當曲折,先有東漢末年時楊彪、楊修父子因忠心漢室而慘遭殺戮,後又有西晉時期以外戚身份專權的楊駿、楊珧、楊濟被誅三族,又有楊亮父子在“永嘉之亂”時因過江過晚而遭到排擠,最終被桓玄、劉裕殺害。不過,在隋朝建立之後,弘農楊氏開始成爲天下望族之首,到了唐朝之後,楊氏更是被稱爲“十一宰相”世家,唐太宗楊妃、武則天之母楊氏、唐玄宗楊皇后、楊貴妃,及衆多的楊氏駙馬等,處處昭顯着這個關西第一望族的無限輝煌。

正如前文所述,唐朝以後隨着科舉制度的推行,再加上唐末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各大門閥貴族自五代十國後開始徹底衰弱,除了孔夫子的後代孔家之外,再也難有如上這些豪門大族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