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西秦高祖乞伏乾歸曾對麾下諸將說:“昔曹孟德取袁本初於官渡,陸伯言摧劉玄德於白帝,皆以權略取之。”

這句描述是對當初“夷陵之戰”的一個評價,這“夷陵之戰”是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是蜀漢政權皇帝劉備對東吳方面的一場大規模戰爭。

在戰爭最開始爆發之初,孫權也不願意與之交戰,派遣將領前往求和,奈何劉備始終不願,使得這次戰爭就此打響。這孫權方面佔據着地理位置的優勢,再加上是自衛反擊戰,這導致劉備方面遭遇了頑強的抵抗。

等兩支軍隊相持七八個月之後,最終劉備在夷陵一帶遭到了失敗。在公元221年的時候,劉備爲了替好兄弟關羽復仇,便親自率領着蜀漢軍隊數萬人對東吳政權發起了一場規模極其宏大的戰爭。

在當時隨着局勢的發展,兩個政權之間的國際線已經轉移到了巫峽地區,而長江三峽則成爲了兩個國家往來的主要通道。劉備就派遣手下將軍帶領三萬人左右先行一步搶佔峽口,率先進入吳國境內在巫山附近成功擊敗了一隊吳國士兵,佔領了秭歸。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爲了防止曹魏政權趁機發起偷襲劉備,又派遣了鎮北將軍黃權駐守在長江北岸地區,讓軍隊避免陷入腹背受敵的情況之中。

面對着蜀漢政權軍隊大舉來襲,孫權自然也不願意就這樣束手就擒,開始積極部署軍隊進行反抗。首先,他啓用了鎮西將軍陸遜擔任大都督一職,統領朱然等將領共五萬餘人趕往前線地區抵禦蜀漢軍隊。爲了能夠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他還派遣大臣向曹丕方面俯首稱臣。這陸遜本來就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將領,在他到達前線之後,他立刻就雙方的軍隊數量差距以及地形等方面進行了仔細的分析。

在他看來,劉備雖然軍隊衆多,也佔據着險要地位,但求勝心切,若是暫時避開其鋒芒,尋找適合的時機發起反攻,那一定能夠獲得勝利。在陸遜的帶領之下,軍隊先撤退到了夷道附近,並再次轉入了戰略防禦階段。這樣一來,吳國軍隊就全部退出了陡峭的山地迴歸到平原之中。

等到劉備親自率領主力部隊從秭歸前來之後,就在猇亭地區修築了防禦工事,建立了蜀漢方面的指揮中心。這個時候蜀漢政權的軍隊本來就已經深入到了吳國境內兩三百公里,本來就遭到了吳國方面的頑強抵禦,導致他們繼續向東推進的路途受到阻礙。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第2張

面對着吳國軍隊拒不出戰的情況,蜀漢軍隊只好在武俠到夷陵數百里的地方,分別設置了幾十個營帳,以作長時間的打算。爲了能夠誘使陸遜出兵,劉備還派遣手下一位士兵率領軍隊對駐守在夷道地區的敵軍發起攻擊。值得一說的是,這駐守在夷道的東吳將領正是孫權的侄子,在其陷入危機之後,其他吳國將領紛紛表示願意出兵救援。

但陸遜認爲分兵會影響局勢發展,因此堅持拒絕。敵軍不願意交戰,這始終不是辦法,長時間的戰爭也使蜀漢方面消耗了大量的糧食,劉備只好想方設法的誘惑敵軍進行交戰。

卻不料這陸遜實在是太過平靜,面對劉備方面的挑釁絲毫不爲所動。時間一長就使得蜀漢方面士兵軍心逐漸鬆懈下來,也失去了優勢地位。而當時本就是六月酷暑之際,天氣實在太過炎熱,導致士兵們深受其苦。

無奈之下,劉備只好將水軍部隊轉移到了陸地上來,並將所有的軍營安置在了深山老林之中,在此修整士兵,以待時機的到來。卻沒想到這蜀國軍隊本就在崎嶇的山道之上,物資運輸極爲困難,也爲陸遜之後陸續發起戰略決戰提供了機會。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第3張

蜀漢方面的情況都被陸遜看在眼中,他果斷的放棄了水陸同時攻擊的方針,認爲現在發起全面反擊的時機已經到來。爲了能夠得到孫權的支持,他立刻向孫權方面陳述了自己的想法。孫權也對陸遜十分認可,立刻就批准了他的計劃,正式向蜀漢政權發起反擊戰爭。

在戰爭開始之初,劉備方面本來就沒有任何的準備,因此士兵們不斷向後撤退。隨着時間的推移,劉備方面的損失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無奈之下劉備只好趁着夜色向外圍出逃。

蜀漢多位將領爲之殿後,哪怕到最後付出生命也仍舊沒有停止戰鬥。卻沒想到即使這樣也沒有讓劉備成功回到蜀漢政權,因爲陸遜早早就派遣的將領在劉備前面截取了他要返回益州的道路。等劉備到達石門山的時候,甚至差點被敵軍活捉。好在他通過險阻的山頂,這才逃到了白帝城中。

在這場戰爭中,劉備方面幾乎遭遇了全軍覆沒的結局,他本來佔據着上風地位,但是在最後卻遭遇瞭如此悲痛的結局,真可謂是無奈啊。在劉備逃到白帝城之後,吳國方面的一批將領都主張乘勝追擊,繼續擴大戰果。

蜀漢軍隊本佔據上風,爲何會在夷陵之戰中慘遭失敗? 第4張

奈何這個時候劉備的援軍部隊已經趕來援助,陸遜已然失去了最好返京的機會。再加上害怕曹魏政權趁此機會發動攻擊,因此只好選擇主動向後撤退。而對於在夷陵之戰中遭遇的慘敗,劉備也很是惱怒,最終竟然一病不起,以致於失去了性命。

清代學者鄧廷羅在《兵鏡》中評價說:“司馬懿挑朱然,吳班挑陸遜,皆不得行其計,豈非將之有能有不能哉?”

作爲一位相當出色的政治家,這劉備在用人方面極有才華。他也格外的注重仁義,或許這也是他的致命缺點吧,也爲了向關羽報仇,他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讓蜀漢政權一度陷入了困境之中。與之相反,這吳國方面的主將陸遜也是極爲的出色,竟然能夠以少敵多,成功的獲得夷陵之戰的勝利,捍衛了吳國領土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