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舉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舉人”相當於如今的什麼學歷,如今的研究生可以考上舉人嗎?

中國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是古代非常公平的一項選拔人才的方式,其中程序的繁瑣和透明度相較於如今的高考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許多寒門出身的子弟都是通過科舉制度來改變命運了。

那麼在科舉還未誕生之前,朝廷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呢?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士大夫的門閥當中進行提拔;另一種則是推舉賢才。在漢代的時候就採用這樣的方式。

因爲漢代時期沒有考試這一說,只能通過舉薦來實現任用賢才的目的。在《論語·衛靈公》中也有“君子不以言舉人”的說法,因此“舉人”這個稱呼就誕生了,後期還把參加科舉考試的稱爲“舉到之人”。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科舉制度

古代的科舉制度是一件非常繁瑣的工程,正所謂“寒窗苦讀數十年,只爲今朝中狀元”,從參加科舉考試到中狀元要歷經好幾年的時間才行,而且要一層層的進行選拔。

如今的高考模式,九年義務教育在兩天之內見分曉,已經算是精簡流程的了。但是古代的科舉可沒那麼簡單,要經歷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步驟,每個步驟都要通過考試才能進行下一步。

可見古代對選拔官員的層層把關是相當嚴格的,童試一般是在縣級單位進行考試,高中者即稱爲“秀才”;鄉試便是省級考試,中者即爲“舉人”;會試則是國家級的考試,高中的話即爲“貢士”。

如果以上你都順利通過的話,那麼就能直接參加“殿試”,考中的人即爲“進士”,而且同時還誕生前三甲,即狀元、榜眼和探花。

寒門子弟中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但有些人可能考了大半輩子依舊是個秀才。比如魯迅作品中的《范進中舉》就是很好的例子,他連續考了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勉強得個秀才。

爲了在科舉之路上前進,以至於他生活得窮困潦倒,哪怕借錢也要去考舉人。最後他也如願以償高中舉人,但由於太過於激動,反而“瘋了”,這也側面反應出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所在。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第2張

但即使是這樣,依然有很多人前仆後繼地奔赴在科舉這條道路之上。但也有人問,《范進中舉》的描述是否太過於誇張了,真實的舉人考試真的有那麼難嗎?也許整個過程連你自己都意想不到。

中舉艱難

爲何范進成功考上秀才之後還要沉迷於去考取舉人呢?這是因爲秀才僅是一種身份,但舉人卻是具有當官的資格,正是這個便利條件吸引着他。

雖然中了舉人之後不一定能當官,但可以通過“大挑”進入官場。向清代時期的收復臺灣的姚啓聖、平定苗疆的鄂文端爾泰、平定大小金川的阿文成桂和收復新疆地區的左宗棠都是舉人出身。

鄉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一般會定在秋天舉行,因此也稱爲“秋闈”。主考官一般安排的是進士出身的官員或者翰林,各地的行政長官擔任監考。應試者們必須取得秀才的身份後,才能參加鄉試。

那麼鄉試具體考什麼呢?我們以清代時期爲例,鄉試一共分爲三場,考試內容爲八股文、試帖詩、表、判、論、策等。

八股文是清代時期考試的一種特殊的文體,主要是在“四書五經”中取題,書寫的字句要求也很嚴格,必須是遵循孔孟的語氣,不能自由發揮,句子的長短、繁簡、聲調的高低都有要求,字數也有限制。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第3張

試帖詩也稱爲“賦得體”,是一種以詩爲形式的考試題目,這種形式始於唐宋。到乾隆年間將它改革爲八股文形式,在鄉試當中增加了五言八韻詩。

試帖詩除要求對仗工穩外,最難以掌握的便是用典,又叫做用事,就是要求所用之辭要有出處,或是歷史典故,或爲前人用過的辭句。由此看來,鄉試也不是一項簡單的活兒。

這樣能理解了范進中舉的困難之處,而八股文和試帖詩也僅是其中的兩項,後面的策論纔是真的考驗人。如果前面是爲了考察應試者的學識是否淵博,那麼後面要考的則是他們的思想以及政治看法。

因此對實事有見地並且能引經據典,做到有理有據的話,那麼中榜是指日可待的。而且成功高中舉人的話,朝廷也會賦予很好的待遇。

舉人地位

科舉制度從隋文帝開始發展,一直到清代末期結束,共歷經了13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文學界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科舉制度也隨着不斷的發展,到了明清時期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制度體系。

舉人在科舉制度中處於中等的地位,但朝廷同樣賦予了它肯定。舉人不僅在入朝爲官中享有“綠色通道”,在生活上也享有諸多權益。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第4張

比如他們從考上秀才開始就可以吃皇糧,年薪是四兩白銀,錢不多但對於家境貧寒的人來說已經不錯了。除此之外還能領取糧食、不用交稅、也不用服兵役,有什麼官司糾紛也不用受刑。

如果有幸考上舉人那待遇更加不錯,每年有20多兩銀子、國家還發放一統的服飾,身份也直接上升了一個臺階,進入了士大夫的圈子。

那麼舉人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如何呢?如果讓現代人去考鄉試的話,大概有幾層把握?從舉人的考試難度來看,它的地位相當於現代的博士,它的難度級別更是高過注會、司法考這些。

由於古代科舉制度跟現如今的學歷考試是兩碼事,如果一定要相提並論,那麼舉人的文化程度比現在的研究生還要高,甚至研究生穿越到古代去參加鄉試都不一定能中舉人。

據統計舉人的錄取率是非常低的,乾隆年間大省的錄取率僅爲1.25%,一萬人參加鄉試,估計能中舉的只有200人不到。可想而知,當時的競爭有多激烈,比起現在這座高考的“獨木橋”,古代的學者們行走得更加艱難。

不過現代的研究生想增加中舉的概率,恐怕只有從私塾最基礎的四書五經開始學起,這樣纔有機會中舉。而舉人還有一點優勢,是現代研究生沒有的,那就是包分配工作。

古代舉人換做現在是什麼學歷 現在的研究所考得上嗎 第5張

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所以才讓很多寒門爲此趨之如騖,爲了一朝中舉,埋頭苦讀數十載。

雖然研究生不包工作,但在這個社會中也具備很大的競爭優勢,許多世界500強企業都是在這類人羣中選拔,所以學者們趁着年輕有機會就爲自己努力一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