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聲譽遠播,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爲“唐人”。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孔子曰;六禮備,謂之聘,六禮不備謂之奔,聘者爲妻,奔者爲妾,在封建社會,重禮法講尊卑,妻和妾的地位完全不同,所以說,聘禮是對妻子身份的尊重,沒有聘禮就不能將妻子娶進門,正所謂無聘不成婚,聘禮成爲婚姻結成的必要條件。

唐朝的經濟整體狀況良好,從貴族到庶族生活狀況都很富足,對於聘禮就更加的講究,然而這種聘禮之風盛行的情況下出現很多高額聘禮的情況,讓本來成就美好姻緣的事情演變成奢靡之風,也讓一些適齡的青年因支付不起聘禮而不能婚配,擾亂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唐朝政府也開始出面控制此事。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婚前之約,禮法不可廢

1.承襲古禮

中國自古便是禮儀之邦,一個國家上至王孫貴族,下至黎民百姓,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禮儀,尤其是婚喪嫁娶這樣的人生大事。聘禮,形成於周朝,西周初年世風日下,民間婚俗習慣混亂,周公爲整頓混亂的情況,將婚俗習慣進行改革,形成周朝六禮,也有七禮的說法,凡欲結婚必要遵循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七個步驟,每一步都是有禮可循的。

聘禮作爲結婚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漢朝時就有送三十多種禮物的事情時有發生,魏晉南北朝時儒家地位被削弱,常年戰亂,傳統禮法衰落。

2.先納聘財,而後婚成

納采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上門提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方請媒人帶上納采禮到女方家裏提親,請求對方將姑娘許配給自家兒子,這是七禮的首禮。經過對方同意後就要問姑娘的生辰八字,古人很講究門當戶對,除了家世背景出身門第之外,常以占卜生辰的方式看兩人是否合適,這便是問名。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第2張

拿到生辰八字後會拿到宗廟,寺院請大師占卜吉凶,這便是納吉。兩人八字很合,在告知天地之後便是納徵,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

在以上步驟都確定婚約後,男方要下聘禮,數目,規格都是經過商討的有多有少,通常與身份掛鉤,下聘禮時隊伍要從男方家裏到女方家裏,敲鑼打鼓廣而告之,讓街坊鄰居都知道新娘已有所屬。女方收下聘禮就相當於正式答應了這門親事,雙方選一個黃道吉日即請期,至此就相當於訂婚成功,隨後就是男方親迎,迎娶新娘過門,行敦倫之禮,洞房之後,七禮畢,婚禮成。

3.聘禮由唐中興

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及隋末幾百年的動亂,唐朝一統天下恢復禮法,聘禮的習慣在唐代承襲古禮並趨於成熟,原來只是作爲禮儀的一個部分,意思到了就行,由於唐朝的經濟發達,文化開放,聘禮的價值越來越高,聘禮種類越來越豐富,數量越來越大,成爲雙方結婚最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在唐太宗嫁新興公主時,對方的聘禮爲牛羊,但是因爲半路牛羊死傷過半,太宗下詔絕婚。可見唐朝對聘禮是極爲重視的。

聘禮與唐朝社會

1.皇族聘禮

皇家爲鞏固政權,婚姻幾乎都出自政治目的,經常和朝中大臣聯姻,或是和外族和親。在唐朝,對外戰爭的優勢讓外族主動地想和唐朝聯姻,聘禮就足見其誠意,皇室婚姻事關國家臉面,最講排場,在唐朝皇室聘禮幾乎是以從周朝傳下來的納後的標準,數量極其龐大。也正是皇室這種重視聘禮的行爲才使得整個大唐都有重聘之風。

節度使王元逵爲娶壽安公主進千食,良馬,及數量龐大的聘禮,還將公主的嫁妝準備好才得以迎娶公主,除尋常聘禮外,還要加上用“谷珪”爲聘,即“天子聘女,納徵加谷珪”,此外唐朝作爲天朝大國,如果聘禮未能達到標準,唐朝政府就拒絕和親聯姻,這種事在唐朝時有發生,沙鉢羅咥利失可汗上表請婚,獻馬五百匹,這實在太少了,西突厥向大唐和親可是帶了萬釘寶鈿金帶,馬五千匹,太宗就說了點場面話而沒有允許結婚,可謂氣場十足。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第3張

2.官宦聘禮

皇室作爲統治階級,皇家崇尚的風氣自然會影響到下層官員,在官宦之中甚至出現了陪門財。世家大族自魏晉以來,勢力逐漸削弱,但在地方上仍有極大的影響力,祖上輝煌,士人重氣節,不想辱沒了祖上的名聲,可畢竟是落魄了的貴族,實力不允許,爲了讓自己有面子會提出高額的聘禮的要求。

然而官宦之家看在其良好的家風教養,經濟實力也允許,通常也會答應。也可以藉機獲得些士族的支持,在地方上獲得一定的聲望,落魄的世家大族也借這陪門禮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可謂雙贏,像是宰相房玄齡,魏徵等都願意娶五姓女。重聘之風開始興起。

3.庶族聘禮

由於唐朝科舉制的興起,各個階層的界限被打破,庶族興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通過科舉入仕的新興的官宦之家能夠有機會與當時所謂的“五姓七望”通婚,這對其今後仕途的發展,還有提高自家的聲望都是極爲有利的,況且新興官宦多爲讀書人,對女子的教養禮節還是很看重的,所以庶族出身的新興官宦也願意支付高昂的陪門禮,相當於爲自己門楣鍍金,爲今後的仕途鋪路。

然而這是能入仕爲官的那批人,高額的聘財對於官宦之家來說尚且不是輕易能夠支付的小數目,何況是普通百姓。但是社會上還是以普通百姓爲主,太平廣記中曾有提及,“其女有色衆欲取之,父母求五百千,莫不引退”,這些尋常人家的孩子在這種重聘之風的影響下,有些寒門子弟家境貧寒往往因爲拿不出足夠的聘禮,而難以娶妻,古人和現代人不同,不娶妻是不能被接受的,所以很多的家庭爲了點聘禮東奔西走四處借貸。社會秩序被嚴重破壞,對此現象,政府通常會出面調節。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第4張

唐律疏議

唐律疏議是我國律法史上最高的成文法,其對於東亞的地位價相當於羅馬法對歐洲的意義,在唐律疏議中就對陪門財,天價聘禮有嚴格的規定,在天子多次下詔都未能制止陪門財和天價聘禮的情況下,唐律疏議對這現象的遏制有着相當大的積極意義。

1.賣婚盛行

從古至今婚姻就不僅僅是兩情相悅那麼簡單,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必然會伴隨門第,出身,金錢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自古以來天價聘禮拆散了諸多對有情人,唐朝這種現象尤爲明顯。唐朝初,重聘之風盛行,從皇室到平民都有重聘的習俗,在唐朝這個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百姓長治久安,生活富足,人口衆多,在這種大背景下,吃飽穿暖後就會考慮婚配問題,古人講究門當戶對,一方門第不如對方就會花錢墊高門第,陪門財應運而生,山東五姓七望這種現象尤爲嚴重,甚至出現了賣婚的現象,將女兒當做商品來賣,有傷風化,違揹人倫,所以政府必須出面開始整頓。

2.打擊陪門財

由於賣婚盛行,將聘禮這個原本是一種禮節的事情演變爲一種惡劣的買賣,所以唐朝政府開始實行一系列政策,允許有聘禮,但是要嚴格的控制聘禮的數量,歷朝歷代都是一貫如此,不能漫天要價。官銜在三品以上之家庭,聘禮不得過絹三百匹,四品五品不得過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過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過五十匹。對於陪門財,則規定皆充所嫁女資裝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門之財。婚姻本是件幸福的事,門當戶對只是希望兩個人三觀一致,在生活中更好相處,本質上還是人們對美好婚姻的嚮往,而不是爲了門當戶對用金錢的方式將婚姻作爲買賣去衡量價值。

唐朝聘禮之風盛行,讓美好姻緣演變成奢靡之風 第5張

3.聘禮具有法律效益

聘禮已經給予女方,就證明女孩已經有了明確的歸屬,不能和其他人定親或成婚,如果違反規定接受聘禮還和別人定親就會受到杖刑,而男方悔婚僅僅不能要回聘禮而已。這雖然有些不公平,不過這種帶有封建色彩的事情暫且不提,這一規定可以有效地遏制訂婚卻悔婚的事情發生,將聘禮賦予法律意義,讓人們更加重視婚姻中的契約精神,對婚俗習慣冠以法律的約束。此外對於欺妄,冒婚也有很多相當嚴重懲罰。總之將聘禮賦予法律意義,有效地整治了唐朝婚姻狀況的混亂。

總結:

婚姻本是件美好的事情,聘禮是一種人們對婚禮禮節的規定,有效地改善了周朝以前的結婚亂象,用禮節約束人們的行爲也是那一時代的顯著特徵,也體現了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禮儀之邦對禮節的重視。適度的聘禮可以使婚姻有約束,門當戶對也僅僅是使婚姻更加幸福然而隨着時間的推逝,聘禮成爲一種斂財方式,婚姻則成了一種謀求政治權利的手段,違背了初衷。自唐朝開始聘禮逐漸從用禮節約束轉變成爲用法律約束,這也代表了我國封建社會走向更加進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