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孫權和都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三國時期,孫權在武昌稱帝建立東吳政權,爲何最終將都城遷到建業?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這裏的武昌不是今天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而是今天湖北省的鄂州市,鄂州與武昌離得很近,只有77公里,但卻是兩個地方,之後沒多久,孫權又把都城從武昌(鄂州)遷到了建業,建業就是今天江蘇省會南京市。

孫權稱帝比曹丕晚9年,比劉備晚8年,之所以晚這麼多年,是孫權這個人過於謹慎,劉備稱帝后發動了針對孫權的夷陵之戰,等到劉備被孫權打敗之後,曹丕又開始三徵孫權,曹丕226年去世之後,孫權直到石亭之戰大敗曹休之後,才感到外部戰略安全,於是才稱帝建立政權,這就是孫權的謹慎。

既然孫權定都了武昌(鄂州),爲什麼後來又遷到了建業(南京)呢?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孫權

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士族脅迫

江東政權的基礎是孫策打下來的,20歲的孫策帶領父親孫堅的舊部以及招募的將士,用了六年時間,打下了江東六郡,孫策當年的手下以淮南和江東人爲主,到後來孫權建立政權時,組成東吳政權的核心力量是江東士族。

所謂的江東士族是指居住在江東的地方豪強、世家大族,東漢末年地方上的大家族勢力相當強大,以劉表爲例,當年劉表單騎入荊州,能夠一統荊州,不是劉表有多能力,而是他尋求了蒯家、蔡家等幾個大家族的支持,然後這些大家族幫助劉表打天下,然後劉表許以政治利益給這些大家族,劉表各方面的政策多少受到這些大家族的左右。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第2張

陸遜出身江東大世族

孫權也是如此,孫權建立江東政權之後,政權內部的主要力量就來自江東士族,比較有名的有吳郡四大姓,分別是吳郡的陸氏、顧氏、朱氏、張氏四大家族,陸氏代表人物有陸遜、陸抗、陸績、陸凱,顧氏代表人物有顧雍、顧譚、顧榮,朱氏代表人物有朱桓、朱據、朱異,張氏代表人物有張溫。

除了吳郡之外,還有陽羨周氏,代表人物有周魴,周魴有一個超級厲害的孫子叫周玘,是東晉時期江東最強大的士族,還有吳興沈氏、錢塘全氏,代表人物有全琮,朝廷上,這些士族有很多族人在孫權手下作官,地方上,這些士族隱藏人口,控制地方經濟,勢力非常大,沒有這些人的支持,孫權的皇帝位就坐不穩。

同時可以看到,這些士族全部出身江浙一帶,比如吳郡,是浙江北部到江蘇南部,還包括今天的上海市,陽羨是今天的江蘇省無錫市,吳興是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錢塘是今天浙江杭州,可以看到這些地方都在江浙一帶,並且遠離武昌(鄂州),這些孫權政權內部的官員和支持者們,不願意在遠離江浙的武昌(鄂州)生活,必然會影響孫權的決策,脅迫或者要求孫權搬到建業(南京),建業離江浙一帶顯然更近。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第3張

三國地形圖

這是孫權定都建業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包括孫權本人,他的家鄉也在吳郡富春縣,也就是今天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從心底來說,孫權也更願意定都建業,而不是武昌,武昌離得太遠。

二、地理位置相比建業優於武昌

衆所周知,孫權對抗北方曹魏政權最大的武器就是水軍,最好的防禦就是長江,長江是曹魏難以逾越的天險,卻是孫權用以保衛國土的重要武器,孫權寧願背叛盟友,也要偷襲荊州,全據長江,就能看出長江對孫權的重要性。

從地圖上看,孫權的實際控制線基本上在長江以北一百餘里之內,爲什麼孫權能控制長江以北,而曹操不能控制呢?原因還是水軍,孫權的水軍強大,能夠打敗曹魏的水軍,所以有制水權,能夠在長江自由航行,並且能通過長江把戰船開到長江附近的湖泊,比如巢湖、洞庭湖、太湖等等,可以這麼說,真是有水的地方,東吳大軍就越強。

然後看看武昌與建業兩地的地形,武昌和建業都在長江以南,但是武昌北邊是大別山脈,沒有什麼太大的湖泊和河流,而巢湖、太湖在建業的左右兩邊,像兩個前出的拳頭一樣護衛着建業,並且巢湖和太湖通過人工開鑿河道與長江相連。

如果曹魏全力攻武昌,孫權只能靠長江,且沒有緩衝區,如果曹魏攻打建業,孫權可以派出水軍進入巢湖和太湖,一連攻打曹魏,一邊運輸物資,都非常方便,所以說建業與武昌比地理位置的話,還是建業要好一點。

東吳政權全部的土地包括揚州(江浙及江西、安徽南部)、荊州(湖北、湖南一帶)、交州(廣東、廣西、福建一帶),從全局來看,建業控制全局的形勢比武昌好,建業離長江出海口近,從建業南下交州,只要沿着東南沿海走,很快就能到達兩廣地區,這是最便捷的方式,相對來說,武昌就沒有這個效果好。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第4張

東吳水軍強大、戰船先進

從這一點來說,選擇建業做都城比武昌做都城要好得多,況且東吳的主要經濟區都在江浙一帶,而不在武昌,選擇建業做首都能更好地保護東吳的經濟重心,也就是第三個原因。

三、建業是東吳的經濟重心

1、屯田區

東吳主要屯田區在江浙一帶,比如今浙江境內的海昌、上虞、新安等屯田區,除此之外,還有毗陵(今江蘇常州)、湖熟(南京江寧區)、溧陽(常州溧陽)、江乘(今南京棲霞區)、於湖(安徽當塗)、赭圻(安徽繁昌)等等屯田區,離建業都比較近。

當然武昌附近也有屯田區,但是產量及規模都不如江浙地區,糧食是政權生存的重要戰略物資,建業離屯田區近可以就近調糧,比武昌方便,所以會在建業建都。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第5張

東吳屯田區主要在江浙

2、手工業區

東吳的青瓷器產地在今浙江寧波、紹興、溫州及金華等地區,青銅產地在武昌(湖北鄂州)和會稽(浙江紹興),相對來說,這些地區離建業比武昌近,武昌只有鄂州銅綠山是製造兵器的地方,所以通過長江順江而下運輸,相對來說還是建業方便,所以會在建業建都。

3、紡織業

東吳的紡織業主要在吳地,尤其是絲綢產業,全國一半的絲綢產量就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這裏後來也成爲中國最大的絲綢產地,主要集中在蘇州、杭州、湖州、紹興、南京、嘉興,鎮江和常州等,這些基本上屬於吳郡,這裏是東吳的紡織業中心,離建業比較近,離武昌很遠,所以會在建業定都。

孫權已經定都武昌了 孫權之後爲何又選擇在南京定都 第6張

孫權稱帝

4、造船業中心:福州

東吳的造船中心是在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在這裏造好船之後,然後沿着東南海岸線經長江再輸送到沿岸各地,因爲建業在下游,所以一定會經過建業,雖然武昌也有造船業,但是規模還沒有發展起來,相對來說,建業更方便一些。

正是因爲東吳的經濟重心在江浙一帶,所以建業的戰略位置比起武昌來說,要重要得多,定都建業可以更方便地經營經濟中心,同時再加上地理位置建業佔優勢和東吳政權內部官吏大多數都是江浙人,所以孫權纔會定都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