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權都已經在武昌稱帝了 孫權爲何又遷都南京

孫權都已經在武昌稱帝了 孫權爲何又遷都南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孫權稱帝遷都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三國時期,孫權爲何要在武昌稱帝后,遷都南京呢?

三國時期真正意義上的建立是在孫權229年稱帝纔開始算起的。曹丕與劉備都早過於孫權多年就稱帝,孫權的實力並不亞於劉備,那麼是什麼原因讓孫權沒有稱帝呢?曹丕在上北方稱帝,劉備在西邊稱帝,按照常理說二人稱帝后,孫權也應該找個藉口稱帝,畢竟他也是擁有廣闊的土地,以及戰將、大都督。

孫權都已經在武昌稱帝了 孫權爲何又遷都南京

本人認爲在奪取荊州後,他是有稱帝的想法的。畢竟那時候的孫權纔是實力最強盛的時候,可是由於東吳在奪取荊州的同時,他們還殺了從樊城敗退而歸的關羽。孫權當即認爲應該遷都武昌。武昌是荊州的前線,這樣的做法有些像天子守國門。他的猜測是沒錯的,在僅僅兩年之後,劉備便率領軍隊來爲關羽報仇。

孫權任命陸遜爲大都督,與劉備會獵於猇亭。三國最後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兩軍的最高統治者,都出現在了這場戰役中。只不過劉備前期獲得的巨大優勢,就因爲他的一個錯誤決定全部葬送。在猇亭大敗後,劉備便直接去了永安,他都沒有臉回成都。不久之後,悲憤交加而死,在臨終前將蜀漢的大權交給了孔明與李嚴。

當時孫權想要將都城遷到武昌的時候,很多大臣都死死地勸誡。認爲:那是前線戰場,將都城搬到那裏,若是失敗了,都城被奪下,東吳是不是就直接滅亡了呢?可孫權不怕,他認爲這樣能夠鼓舞士氣,大臣說不過孫權,只好同意。不過,不論怎麼看孫權這個決定都是對的。劉備病死後,孫權便開始準備稱帝。

當然孫權稱帝的因素也並不是全部源於劉備過世,他當時已經擊敗了曹魏、蜀漢兩大政權。蜀漢在猇亭一戰後實力大減,短時間內並不會有實力再去發起對吳的進攻,加上孔明是親吳,在此次戰役之後,孔明當即派人去重修友好,孫權在得了便宜,自然是會同意孔明這樣的做法。

孫權都已經在武昌稱帝了 孫權爲何又遷都南京 第2張

公元228年,曹魏派遣大將軍曹休去攻打東吳。“石亭之戰”爆發,吳軍大都督陸遜非常的聰明,利用計謀又一次成功的打贏了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曹魏也受到了重創,孫權相信在短期內,曹魏是不會發兵繼續攻打吳國的,加上戰後曹軍大將曹休病逝,諸葛孔明也北上佔領了武都、陰平。

孫權是非常明智的,他在公元229年也就是黃龍元年稱帝。將自己的父親追封爲武烈皇帝,母親爲武烈皇后,長兄爲長沙恆王。至於在追封上孫權也是下了一番苦功的,對於父母親的追封是沒有問題的。可按照司馬炎對其祖父、伯父、父親的追封全部是皇帝,可孫權卻將兄長封爲王。這樣的做法是令人費解的。

不過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孫策的兒子長大後,被孫權封爲吳侯。這個稱呼是恰到好處的,其一不會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其次若其父爲帝,其子是不是也該封王呢?封王有自己的屬地,孫權想要稱帝更是難上加難。因爲他不瞭解自己的侄子會不會背叛自己,如果不封更有可能會引起天下人的異議。

孫權在武昌稱帝后,立馬將都城遷回南京。本人對此的解釋是:荊州前線已經大定,孫權沒有必要繼續去採取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做法。既然曹魏與蜀漢短時間內不會對荊州造成威脅,那麼都城在武昌的意義何在呢?南京是一塊風水寶地,虎踞龍蟠。是很有帝王之氣的一塊地盤。

孫權都已經在武昌稱帝了 孫權爲何又遷都南京 第3張

南京的水陸交通是十分方便的,有利於出兵以及控制孫權旗下的所有的城鎮。首先前線無戰事,南京還很利於孫權控制城鎮,這是何樂而不爲呢?孫權是三國時期遷都次數最多的皇帝。他將開創多個政治中心,能夠隨時遷都且經濟不受很大的波動,足以能夠看出孫權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皇帝。

總結:

孫權每次遷都都有自己的用意,他隨機應變的能力在三國中的君王是頂尖的,當然還有預知危險的能力,從夷陵之戰爆發前,孫權遷都武昌就能夠看出。孫權就能夠料定劉備一定會爲了關羽報仇直接攻打東吳的,當時朝堂上還有很多謀士認爲,擊敗關羽的是曹魏。而且蜀漢有孔明在他們一定會勸誡劉備去向曹魏發起進攻的。可孫權卻認爲按照劉備的實力他是不可能打敗曹魏的,因此劉備想要報仇只能進攻東吳。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